APP下载

浅析习近平的历史功能观和方法论

2016-02-02陶厚勇

唐都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历史

陶厚勇

(安徽外国语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合肥 231200; 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博士论坛】

浅析习近平的历史功能观和方法论

陶厚勇

(安徽外国语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合肥231200; 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习近平同志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实际对充分发挥历史的认知、资政、育人这三大功能进行了精辟阐述。在论述党史、国史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在看待历史事件的成败得失、在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在观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等问题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主义的视角、辩证统一的方法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原则,体现了他深邃的历史思维和智慧。

习近平;历史功能观;方法论

中华民族素来就有学史、治史的优良传统。党在领导人民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实践过程中,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在这一问题上,党的历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有着丰富的论述。他们身体力行,认真学习、研究历史,尤其是党史、国史,并善于运用历史经验和智慧指导现实工作。新形势下,习近平立足于当代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并结合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加强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意义、功能及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一、充分发挥历史功能是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一般而言,历史学习和研究主要承担着认知、资政、育人这三大功能。习近平在论及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历史学习尤其是党史研究时就指出,“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他一再强调要重视并善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开拓前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1]。

第一,是实现党在新时期宏伟战略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习近平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3]9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夙愿。一部近代史,就是中华民族不断寻梦、追梦的奋斗史、前进史。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开始屡遭劫难。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一代代仁人志士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出发,不懈探索,无惧无畏,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谱写了一曲曲的壮丽诗篇。在寻梦、追梦的道路上,尽管屡遭挫折,但从没有放弃。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斗争,领导人民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梦。新中国成立后,党又继续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之梦励精图治、不懈探索,并为开创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探索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借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冷静观察世界大势,顺势而为,始终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愈加坚实。进入新世纪,党居安思危,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顺利达成此目标,党中央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目标、新任务,充分展现了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总之,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两大任务而艰苦探索的历史过程中,党更加深化了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以及党执政兴国规律的认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提供了根本的思想遵循。2012年11月,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4]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国际竞争压力持续加大,机遇和挑战并存。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全神贯注于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历史研究尤其是党史和国史研究,一定要立足于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这个大局,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顺利实施党在现阶段的各项既定方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我们正确把握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尤其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探索的历史,不断从历史中寻找经验和智慧。鉴于此,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3]8。他进一步强调,学习历史的根本目的在于运用。领导干部学习历史,有助于“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3]10。

第二,是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积极应对执政考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始终保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坚强领导核心地位,根本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回顾党的建设的实践历程,一部党史、国史,就是一部党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始终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范,不断增强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历史。经过多年探索,党确立了从严管党治党的方针,日益建立健全各方面的制度。正因如此,党才能够始终获得广泛的民心拥护与支持。这也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所在。但也要看到当前党的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党员以及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淡薄,进取心减退,脱离群众,享乐主义、形式主义不良倾向不断滋长,甚至走上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的歧途,这严重削弱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损害了党的形象。面对党的历史方位和执政环境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也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坚决的措施狠抓党的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观点,做出一系列新部署。

贯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的方针,需要从既往的治党管党实践中借鉴经验和智慧。近代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忧患中不断成长、发展起来的。学好、用好历史,可以增强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使我们能够在顺境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可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以强国富民强党为最高使命,不断进取,永不懈怠。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革命圣地调研、指导工作。在调研中,他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这些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5]此外,学好、用好历史,系统总结党在各个时期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成功经验,认真汲取历史上腐败分子违法犯罪的惨痛教训,对于当前复杂环境下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建设,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和纠正各种不正之风大有裨益。论及反腐倡廉建设时,习近平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6]。

第三,是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的需要。在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带领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斗争。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斗争史、创业史。因此,学习、研究党的历史,是在新形势下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习近平指出,通过学习近代中国历史,尤其是党的历史,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前辈共产党人建树的优良革命传统”[7],从而为实现党的伟大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遵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坚定的理想信念来自于对历史的深刻把握。通过对我们党的历史和我们国家历史的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认知,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增强贯彻党的理论、方针、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习近平指出:“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7]

二、学习、运用历史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观察世界、改造世界所必须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在学习、运用历史这个问题上,自然也不例外。在我们党内,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在这一方面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习近平为我们又做出了新的表率,他在论述党史、国史各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在看待历史事件的成败得失、在评价领袖人物的功过是非、在观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等问题上,始终坚持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

第一,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看待历史、研究历史的起码要求。邓小平说过,作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当“实事求是地肯定应当肯定的东西,否定应当否定的东西”[8]334。这就是说,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时,无论是面对辉煌与成功,还是面对失误和教训,我们都应该尊重客观事实,决不能因个人主观好恶而刻意加以掩饰、歪曲。习近平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9]比如,在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问题上,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作出的明确结论和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相关讲话精神的基础上,习近平做了进一步阐发,提出了一些新概括。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即带领党和人民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立了新中国;带领党和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习近平认为,要客观、公正地看待我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包括毛泽东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走过弯路”和“犯了严重错误”;要发扬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10]。又如,2014年8月,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习近平对邓小平同志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阶段的历史贡献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论述,对于邓小平同志坚定理想信念的崇高品格、“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以及“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进行了高度概括,有史有据,令人信服。此外,在分析国际形势、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习近平旗帜鲜明地强调要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比如,论及当前中日关系,对于日本国内一些右翼势力否认、歪曲、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习近平从确凿的史实出发,予以义正辞严地驳斥。他说:这些都是铁的事实,是不容否认的,也是否认不了的,“事实就是事实,公理就是公理。在事实和公理面前,一切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的言行都是徒劳的……只有正确对待历史,才有利于日本早日卸下历史包袱”[11]。

第二,历史主义的视角。历史主义的视角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把研究对象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来考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邓小平同志说过:“历史唯物主义者,研究和解决任何问题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条件。”[8]119新的历史形势下,习近平也强调在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过程中,应该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置于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譬如,在论及党及其领袖人物在历史上曾经所走过的弯路和所犯的错误及其原因时,习近平同志强调,历史人物的一切活动都必然要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10]。即使是在分析领袖人物的活动时,也应当将他们的活动放在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大背景下予以考察,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历史、社会和思想方面的根源。总之,对待历史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加以观察和评价,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点上,而应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作出具体分析和评判。

第三,辩证统一的方法。辩证统一的方法就是指在历史研究中要坚持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象,更要认清事物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动因;不仅要看到它的积极方面,更要看到它的消极方面;不仅要看到它的过去,也要看到它的现在和未来。邓小平说过,进行历史评价时,“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8]244。

习近平在对历史和党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阐述时,反复强调既要充分认识党在前进道路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取得了光荣伟大的业绩”,也要敢于承认和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和曲折,“充分认识她带领人民在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中披荆斩棘、不断开辟胜利道路所展示出来的巨大勇气、巨大智慧和巨大力量”[7]。无论是成功和经验,还是失误和教训,都是先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在论及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时,习近平认为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主观方面的个人因素,也受国际国内客观形势的影响。因此,“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10]。在论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问题时,习近平着重强调这两个历史阶段有着共同的本质主题、有着不可割裂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提供了各方面的条件和准备;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和发展。因此,绝不能割裂两者的关系、更不能将两者关系对立起来,应该“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12]。

值得指出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历史主义的视角以及辩证统一的方法这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的。在历史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真谛。

三、结语

习近平在如何学习、研究历史问题上,既继承前辈的宝贵思想和观点,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一些新的独到见解,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观。习近平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精辟而又科学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体现了他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系统总结习近平的历史观,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并将其贯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且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1]习近平.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更好走向未来交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答卷[N].人民日报,2013-06-27(01).

[2]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共党史研究,2010(8):5.

[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9-70.

[5]李斌.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侧记[N].人民日报,2013-07-14(01).

[6]习近平.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N].人民日报,2013-04-21(01).

[7]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11(10):5-10.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习近平.习近平出席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并讲话[J].共产党人,2014(14):6.

[1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党的文献,2014(1):3-10.

[1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4(02).

[12]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N].人民日报,2013-01-06(01).

[责任编辑王银娥]

Xi Jin-ping’s History and Function View and Methodology

TAO Hou-yong

Schoo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hui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Hefei 231200, China;School of Marxis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President Xi Jin-ping elaborates the three functions of history:perception, political counsel and people’s educ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reality.In discuss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s between each historic period of Party’s history and Chinese history, in sizing up the gains and losses of historical events, in judging the leaders’ merits and demerits, and in analyzing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s, he always adheres to the basic guiding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 historic view and a method of dialectical unification, which has reflected his profound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wisdom.

Xi Jin-ping; history and function view; methodology

D61

A

1001-0300(2016)02-0080-05

2015-12-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国梦与坚定理想信念研究”(14JD710059);安徽外国语学院项目:“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水平研究(AWSK2013016)”的阶段性成果

陶厚勇,男,安徽滁州人,安徽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教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历史
元旦的历史演变
历史重现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新历史
篡改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7月
历史上的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