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
——纪念任先生百年诞辰

2016-02-02张岂之

华夏文化 2016年2期
关键词:尊师重道马一浮刘文典

□ 张岂之



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
——纪念任先生百年诞辰

□ 张岂之

2016年4月15日国家图书馆开会纪念任先生百年冥寿,我收到通知后,准备了一篇短文《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准备在会上宣读,表示对自己老师的缅怀。

唐朝韩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这是至理名言,任何时代都适用。“尊师”指的是不忘老师的培育之恩,并非事事都照着老师的样子去做。孔子有言:“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韩愈在《师说》中有这样的名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至于“重道”的“道”,是变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倡导的“道”,不是儒家的道统,也不是佛家的佛统,而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理想。扩而言之,“道”与“真理”具有相同的内涵。

任继愈先生的“尊师重道”精神,在他的著作《念旧企新:任继愈自述》一书中有集中的体现,该书于2010年8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此时是任先生辞世后的第二年。

学界的许多朋友可能没有看过任先生的这本书,我看到已是2015年夏季。当时《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采访我,送我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就是任先生的自述。我读了这本著作中“大学师长”一栏中的文章,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任先生是一位尊师重道的人文学者。

《任继愈自述·大学师长》中所记述的师长有汤用彤先生、熊十力先生、贺麟先生、吴宓先生、冯友兰先生、金岳霖先生、刘文典先生、闻一多先生、顾随先生、沈兼士先生、魏建功先生、钱穆先生、张颐先生、郑昕先生、郑天挺先生、马一浮先生,一共是十六位师长。还有一位与任先生同辈的学者艾思奇,在书中任先生以《艾思奇同志》为题记述了与他的交往。

任先生对以上师长的记述,我没有看到有批判、批评的文句,所写所记都是任先生亲身与这些前辈学者接触中所受的启迪;构成他生前最美好的记忆。以下我想选择一些记述向朋友们介绍。

关于吴宓先生,任先生这样写道:“1939年起,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我的导师是汤用彤先生和贺麟先生。汤先生是吴宓先生多年好友,贺先生也和吴先生很熟。毕业后留在西南联大教书,我有机会与吴宓先生相识。从汤、贺两位先生处得知吴先生的为人,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一个‘真’字。他对人、对事、治学,不矫饰,不敷衍,他的言与行天然一致。”(《任继愈自述》,第93页)

这里对吴宓先生的评价很到位。后来的学人(包括我本人)虽然没有见过吴宓先生,但我们从吴先生在“文革”“批林批孔”中的表现记载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吴宓先生一生没有说过假话,没有任何矫饰伪装,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也没有说过敷衍的话,这是多么难得!

关于刘文典先生,任先生在《自述》中说:“刘文典先生精于考订,哲学、文学修养都很高。他曾赴云南西部滇缅战线慰劳前线将士。刘先生归来,在课堂上说起在宋希濂军部,即席赋诗作捷。他吟颂其中的二首。他习惯于叼着烟讲话,有些字句听不清,有句云:‘春风绝塞吹芳草,落日荒城照大旗。海外忽传收缅北,尖兵已报过泸西。’刘先生讲,杜甫有‘落日照大旗’句,这里古典今用,写出了军营气势。他得意地念了两遍,所以记住了。”(《任继愈自述》,第119-120页)

通过这个记事,说明刘文典先生赞扬抗击日本侵略者,表现了爱国主义情怀。

关于钱穆先生,任先生的自述中写的很丰满,因为从北大本科生起直到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任先生听过钱穆先生多次讲课。抗战爆发后,北大首迁至长沙,“同学们难以安下心来读书,都要求到前方参加第一线工作。记得有一次欢送离校到前方的同学会上,有一位同学讲:‘我渺渺茫茫地来到学校,我又渺渺茫茫地离开了学校。’钱穆先生针对这位将要离开的同学发言说:‘我们这个时代非同寻常,每一位关心国家兴亡的人士,都要有清楚明确的目的,万万不可渺渺茫茫,前面有艰难的前程等待大家去开拓。’”(《任继愈自述》,第127页)

还有:

“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三校各自回到原来校址。我将回北大。从重庆经成都转西安,回家探望老父。汤用彤先生嘱托,过成都时看望他的两位老友:一位是吴宓先生,一位是钱穆先生。吴先生在齐鲁大学,钱先生在华西大学。钱先生住的地方比吴先生好得多。钱先生知道我未到过成都,告诉我可以游青城山、灌江、峨眉山。乐山比较远,且不是一个方向,如急于回西安就来不及了。还指点我每处花多少时间,途中费用也大致说了说。我虽然多年听钱先生的课,过去有过接触,也多属于学问方面的事,这次见面,钱先生娓娓而谈,亲如家人,对钱先生的为人更增加了一层理解,如坐春风中。”这个记述是多么感人!

任先生还写了马一浮先生,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1938年冬,马一浮先生筹建复性书院。我在重庆第一次与马先生见面。他举止雍容,白髯垂胸,语言洪亮,出口成文,用词典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马先生在重庆时,蒋介石约他见面,谈过一次话。我问马先生,见蒋时谈得如何?马先生说,他劝蒋‘虚以接人,诚以成务,以国家复兴为怀,以生民忧乐为念……’,像这样的文词典雅约有一二十句,当时我也记不住。我又问马先生对蒋的印象如何?马先生说:‘此人英武过人,而器宇偏狭,乏博大气象。举止庄重,杂有矫揉,乃偏霸之才,偏安有余,中兴不足。……’”

关于马一浮先生,任继愈先生还记有:

“马先生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有极精辟的见解。他说孔子的儿孙不在孔府,曲阜只有孔子的奉祀人,没有孔学的继承人。孔子的嫡传儿孙是程、朱、陆、王,他们都不姓孔。马先生用禅宗语言把学术继承的道理表达得深透确切。此等议论,不见于文章、著述,弥足珍贵,恐成绝响,附记在这里。”

任先生在他的《自述》中,对汤用彤先生、熊十力先生、贺麟先生、冯友兰先生的治学特色和经验,做了详细的记述;这极其宝贵,有助于我们了解上述人文大学者的治学经验,便于学习、借鉴,并加以发展。

人文学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二者辩证地联系在一起,在研究方法上不可能完全抛开与以往“文化遗产”的联系,特别是在经典文献整理方面的研究,如果不借鉴以往的成果,则寸步难行。人文学术借鉴以往成果越深,则在创新性上会越强。

我衷心希望我国年轻的人文学人向前辈学者学习。在尊师重道的基础上传承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016年1月于西安西北大学桃园校区

猜你喜欢

尊师重道马一浮刘文典
刘文典吴宓唱“对台戏”
刘文典违反寺规遭“棍棒”
魏昭尊师重道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撒谎比说实话费力
浅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尊师重道意识
马一浮不回熊十力的信
马一浮不回信
程门立雪
刘文典的三次服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