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群众对文化遗产认知程度的评估研究
——以秦东陵文管所开展的文化遗产宣传工作为例
2016-07-22鹿习健
□ 鹿习健
本地群众对文化遗产认知程度的评估研究
——以秦东陵文管所开展的文化遗产宣传工作为例
□ 鹿习健
文化遗产是由先人创造并保留到今天的一切文化遗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载《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为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普及文化遗产知识,营造出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确定自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作为基层文博单位,临潼区秦东陵文管所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从2006年开始在秦东陵保护区周边村镇开展多次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主要内容为: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秦东陵这一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文物保护法三部分,宣传活动每年开展两次(分别为6月、12月),截至2013年已开展16次。2014年6月的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以“有奖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将回收的调查试卷进行打分、评判,其中成绩优秀者进行奖励;对汇总的试卷分数进行相关分析,以评估本地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并为文管所今后的文化遗产宣传工作提供指导。
一、秦东陵概况
秦东陵发现于1986年,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斜口镇韩峪乡,骊山西麓山前冲积扇地带,东距秦始皇陵约10公里,北距西临公路约3公里,西距霸河约7公里,西南约1公里处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处,总面积24平方公里。据《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东陵埋葬着秦昭襄王、唐太后、悼太子、宣太后、孝文王、华阳太后、庄襄王、帝太后等多位秦王及其夫人。对研究秦国历史、文化、军事、政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本地群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程度,为文管所今后开展的文化遗产宣传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根据这一目标,本次调研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1.本地(斜口镇韩峪乡)群众对文化遗产的整体认知情况。
2.本地群众对秦文化和秦东陵这一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
3.本地群众对相关文物法的认知情况。
本次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其规则如下:
1.随机选取志愿者,在规定时间内组织其进行答题考试,问卷发放时间(答题时间)为2014年6 月10日至6月25日。
2.参赛者每人只限填写一份答卷,并注明姓名、性别及联系方式。
3.完成试题后由秦东陵文管所回收或自行送至文管所业务科室,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4.本次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共45名,名单由秦东陵文管所于7月11日公布并通知领奖事宜。
三、调研情况及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研对象随机选取秦东陵保护区附近几个行政村中的群众。共发放问卷75份,回收71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有效回收率为80%。参加本次竞赛者:男性占59.3%,女性40.7%。
(一)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试卷)的卷面总分100分,共设置19个题目,前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第19题为简答题(10分)。其中最高分93分,最低分53分,得分情况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见图1),可以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图一 总成绩正态分布P-P检测图
1.试卷总成绩分析
总成绩分布情况如下:(见表一)
表一 总成绩分布情况表
如表一所示,60~100分之间各分数段的成绩分布情况大致相同,仅有一人在六十分以下。结合往年的资料一并分析,说明经过文管所多年的文化遗产宣传工作,附近群众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化遗产知识。但是群众的对文化遗产的整体认知水平还存在较大差异。
2.单选题分析
根据调研目标,本次调研问卷(试卷)中的单选题也分为三大类,即1.本地(斜口镇韩峪乡)群众对文化遗产的整体认知情况;2. 本地群众对秦文化和秦东陵这一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3. 本地群众对相关文物法的认知情况。这三类题目在试卷中交错设置。
首先,以这三类问题的正确率为标准(符合正态分布,见图二),选用多元回归法对答题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确认它们之间并无相关性(见表二、表三)。即被调查者对这三类问题的认知是相互独立的,对其中一类问题的认知程度高低并不影响本人对其他类问题的认知程度。因此可以分别对这三类问题进行分析。
图二 三类问题正确率正态分布P-P检测图
表二 各类问题正确率统计表
表三 三类问题(正确率)相关性分析表(相关性)
a. 列表 N=4
下面本文分别分析这三类问题:(见表四)
表四 三类问题得分情况方差分析表
由表四的数据分析可见,本地群众对第二类问题的认知程度最高,而且认知程度比较统一;对第一类问题的认知程度比较高,但是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对第三类问题的认知程度则远远低于其他两类,这说明群众对文物法的认识、了解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3.简答题分析
本次竞赛第19题为简答题,分数分布情况如下(见表五)
表五 简答题分数分布情况统计表
从表四的数据分析可见,多数群众对秦东陵文管所的工作持积极的态度,愿意为文管所改进工作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其意见内容集中汇总为以下三方面:
1.应继续加强对秦东陵这一文化遗产的宣传。
2.希望政府能开发秦东陵,将其打造成旅游景点。
3.提出多项比较有效的保护方法,并希望政府能依法保护好秦东陵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四、结语
根据对本次知识竞赛试卷的分析结果,说明文管所往年的文化遗产宣传工作已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注意改正。
(一)调研结果与改进措施
首先,结合往年资料对试卷总成绩进行分析,反映出本地群众对文化遗产已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秦东陵文管所往年开展的宣传活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宣传活动的形式比较符合当地民情,应按这一模式继续开展。
其次,通过对选择题的分析(1~18题),发现本地群众对秦文化和秦东陵的认知程度很高,对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文物法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甚至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处罚条例都没有任何了解。主要表现为本地群众大多认为文物法仅是一个制止犯罪的法律工具,与自己日常生产、生活无关。针对这一现象,文管所在后续的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中,应偏重于宣传文物法,并在宣传过程中注意结合一些身边的事例,让群众明白文物法与每个人的日常行为都息息相关,而不仅仅是一个制止犯罪的法律工具,这样才能达到群众联防、共同保护秦东陵的良好效果。
最后,通过分析简答题(第19题),可见当地群众对秦东陵文管所的文保工作比较满意,提出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地群众的意愿,都比较符合实际。文管所应将这些意见进行汇总,以此为依据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相关整改,对其中超出文管所负责范围内的业务,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切实落实好群众提出的各项意见,将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化,形成政府主导、专家把关、全民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保护好秦东陵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之,此次工作最大成绩就是对本地群众的文化遗产认知水平做出系统评估,发现群众对文物法的了解比较欠缺,因此对文物法的宣传应作为今后本单位文化遗产宣传工作的重点。
(二)本次调研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对调查对象的划分不明确
本次知识竞赛试卷在设计时,对被调查者的划分比较模糊,仅进行地区、性别的区分,因此只能知道被调查者在某一类问题认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但无法根据被调查者的信息特征分析出产生认知差异的原因。在以后的问卷中应设置年龄、学历等因子以丰富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并依据这些基本资料深入分析认知差异产生的原因所在。
2.试卷发放数量较少
由于本次文化遗产宣传活动为有奖竞赛,所以工作成本较大,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仅发放7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共60份,数量明显偏少,因此在问卷(试卷)分析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较大误差。为避免数据分析中产生的误差,在今后的文化遗产活动中应加大投入,至少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左右。
以上是本次调研中存在的两个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以改正。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东陵文管所,邮编7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