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进校园”成为扬州非遗保护的重要路径

2016-02-02范梅青

非遗传承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扬州剪纸文化遗产

范梅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群众世代相承,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近十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前所未有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是国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其植入大、中、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丰富了学校德育内容,推进了和谐校园建设,同时也促进了传统艺术教育资源的整合,为学校艺术教育注入了活力。

“非遗进校园”活动围绕“弘扬民族文化,延续中华文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题,本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娃娃抓起”的理念,以多领域、多角度探索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活动的传播方式为目的,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旨在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引发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重视。在各大、中、小学校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使扬州市大、中、小学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师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兴趣,提升大、中、小学生的文化自觉,丰富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建设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

进入学校教育的非遗项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项目,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地域性、民族性、宗教性的特征,只有准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学生们才会产生一种亲切感,通过学习增强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和自豪感;二是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项目,这些项目将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文化创造力。

在活动形式方面,我们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讲座、展示、情景再现等不同的“非遗进校园”形式。如开办普及性知识问答、进行传统技艺传习互动、建立校园传习基地、举办非遗讲座、设定非遗调研课题等。将表演与讲座结合,展览文字、图片与现场展示、展演结合,让听众、观众可以与传承人、非遗专家进行深度互动。

以邗江区非遗进中小学校园为例。结合扬州非遗资源,以一校一品一特色为重点,推动非遗项目作为校园长期教育的课程,并落实到校本教材中。

瓜洲实验小学:以民间故事为主,在校内设置“读故事”“演故事”“情景再现·沙盘”等5个体验馆。

育才西校区:以传统美术为主,在校内设置木版画、雕版印刷、陶艺等展示、实践、体验馆。

梅岭西校区:以传统戏曲为主,在校内设置木偶、扬剧、评话、清曲等项目的体验馆。

杨庙小学:把扬州剪纸项目作为学校主要教学课程,开设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剪纸教学,编写剪纸教材,学生系统学习扬州剪纸的传统技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校在原有的剪纸体验馆基础上,引入本地非遗资源,增设琴筝、盆景等非遗体验项目。

公道中学:成立艺术教育基地,重点建设美术教育、声乐教育。

公道小学:以维扬花鼓为主,拓展为民俗展示体验区(东南区域),并调整功能室、教室布局。

维扬实验小学:以传统和技艺为特色,主要设置了毛绒玩具、绒花、通草花等项目体验馆。

邗江区各学校已积极将扬州传统文化的因子融入国家课程中,探索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之路。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将剪纸课程与美术课程有效融合,每学期用四节美术课进行剪纸教学,低年级了解剪纸、欣赏剪纸,中年级练习剪纸,高年级练习剪纸创作。此外在德育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中加入扬州历史、英雄人物、地方文化等元素;在音乐课程加入民歌、声乐等内容;在美术课程中加入“扬州八怪”作品赏析、扬州剪纸等内容。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丰富课程内容,也让学生领略到地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邗江区运西中学的舞龙、汊河小学的泥塑、杨寿学校的绳艺、美琪学校的扬剧、公道小学的腰鼓、黄珏学校的漫画、邗江实验学校的扬州民歌等,已经成为初具影响的精品校本课程。

2015年4月22日,由邗江区竹西小学发起,在古邗沟畔的大王庙广场,首届扬州传统文化节暨2500年文化寻根活动的启动仪式成功举办。活动现场,“扬州传统文化一条街”引来嘉宾和广大市民围观,由师生们演绎的扬州木偶、剪纸、面塑、扬剧、民歌、评话、民间传说、竹西诗词、西湖纸扎等独具扬州文化魅力的艺术展示让大家啧啧称赞。

目前,30多个非遗项目在学校开展,全区“一校一特色”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非遗项目,在邗江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很多学校设立了各具特色的体验馆:公道中学有扬州画派艺术体验馆,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有扬州剪纸体验馆、琴筝体验馆,育才小学西区校有扬州雕版印刷体验馆,邗江实小有扬州民间故事体验馆,维扬实小北区校有扬州手工技艺体验馆,公道小学有扬州刺绣体验馆,梅岭小学西区校有扬州戏剧体验馆等,这些体验馆让孩子们在听、看、探、赏、玩等体验活动中喜欢上各种非遗传承项目。各学校正努力成为优秀传统的“文化高地”,邗江正成为扬州地方文化的“辐射中心”。

“非遗进大学”,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内建设“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内设非遗项目场馆及大师工作室,系统介绍项目的渊源、传承、特征及保护方式。开设剪纸、漆器髹饰技艺、古琴艺术、木偶等课程。

在扬州大学瘦西湖、扬子津、文汇路等校区开办与校区所设专业相结合的非遗项目系列专题讲座,采取主讲人与传承人互动的形式,主讲人讲授非遗项目的知识点,传承人演示项目的技艺,让大学生能够形象地接受非遗项目。同时根据学校专业将非遗课程列入校本教材和课程安排,作为大学生选修科目,开展系统化非遗教学。除了“非遗进校园”,还邀请扬大研究地方文化的专家和学者设立非遗项目课题,挖掘更多的非遗历史文化资源,拓展非遗项目研究范围。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与扬大艺术学院、社会发展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等多个学院联合,运用扬大数据化的资源、人文环境资源、项目专业化资源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

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滋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与艺术气质,也让孩子们了解了本地文化,更加热爱家乡和祖国。我们将与各大、中、小校园一起,共同推动“非遗进校园”的实施,让扬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校园生根、发芽、结果。

猜你喜欢

扬州剪纸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剪纸
扬州的夏日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活态文化
“扬州绒花”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