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国杰伦理思想研讨会暨《罗国杰文集》出版发布会综述

2016-02-02赵文博钟锡进

伦理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德性伦理学教授

赵文博,钟锡进

罗国杰伦理思想研讨会暨《罗国杰文集》出版发布会综述

赵文博,钟锡进

为弘扬罗国杰教授丰富而深刻的学术思想,缅怀罗国杰教授高尚的精神风范,在罗国杰教授逝世一周年和《罗国杰文集》出版发布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主办,中国伦理学会和《道德与文明》杂志协办的罗国杰伦理思想研讨暨《罗国杰文集》出版发布会,于2016年3月1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中宣部副秘书长、理论局局长夏伟东,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党组书记、所长荆惠民,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青森,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副书记吴付来,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以及来自全国高校、相关机构、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代表和罗国杰教授家属代表近170余人参会。与会者就罗国杰教授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罗国杰教授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罗国杰新德性主义伦理学、罗国杰教授的道德风范与品格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一、罗国杰教授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罗国杰教授是当代中国著名伦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集大成者、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育事业的开创者。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认为,罗教授把学术追求与社会责任以及历史使命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中国伦理学今天能成为一门显学,并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等方面发挥广泛影响,罗国杰教授功不可没。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回顾了罗国杰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学科创建方面,以及在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开创、延展、传播等方面的丰功伟绩,对罗老师在伦理学事业以及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地位做了高度评价。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青森缅怀了罗教授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献身学术、心系国家的品格和情怀,强调罗教授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特殊贡献。

陈先达教授用四个概括表达了对罗国杰教授的致敬,强调罗教授是新中国伦理学科的开拓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范本,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是知行合一的人格高尚的道德实践者。

宋希仁、李春秋、马博宣等教授回顾了与罗老师交往和工作的情形,讲述了罗老师为伦理学事业的努力和民主温和长者风范的见证感受,强调了罗老师在新中国伦理学开创中具有的宏大理论构思、扎实学术基础和创新思想的特点。

唐凯麟教授回顾了与罗国杰教授交往的经历,认为罗教授是他走向伦理学的引路人和精神导师。认为罗国杰教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集大成者,罗教授从文献资料、理论建构、教材编写、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了许多奠基性开创工作,值得我们怀念、敬仰和传承。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万俊人致辞中强调罗国杰教授对中国伦理学科和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和重要影响。认为罗教授创造了当代中国伦理学第一个高度,直接培养和影响了三代中国伦理学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出版社总编辑贺耀敏介绍了《罗国杰文集》的出版情况。罗国杰教授已出版著作有数十种,累计发行超过200万册,影响了一大批伦理学者也影响了当代社会。

吴付来副书记说,罗国杰教授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学者担当,他把做学问和做人联系起来,把学术研究和中国社会发展事业联系起来。相信《罗国杰文集》的出版能有助深化伦理学理论研究,进一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再添助力和正能量。

此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罗国杰教授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创造性探索,认为罗教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对我国伦理学科的创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影响。

二、罗国杰教授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与会学者讨论了罗教授对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建设作出的贡献。认为罗国杰教授学贯中西,对我国伦理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敏锐的目光深刻洞察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道德建设及其国家治理需要理论支撑,毕生致力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构建和实践运用。

廖申白、汪荣友等教授强调,罗老师对很多伦理学关注的学术问题,有一种开放心胸和深远思考。罗老师坚持社会主义人人平等和集体主义原则,强调人与人之间形成新型、和睦、合作的关系,这也是罗老师在学术思想上有深刻影响的地方。

吴潜涛、陈立思等教授强调了罗教授的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责任心和坚定的信念。罗教授所讲的理想信念的内涵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主义的理想,强调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加强为人民服务。这种理想信念也是自己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动力。

郭广银、周中之等教授强调,罗国杰教授对马克思主义是真懂、真信、真用。他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伦理学学科,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经世致用思想,将伦理学学科建设与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对接。罗国杰伦理思想不仅在伦理学事业贡献巨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龚群、李桂梅等教授强调说,认为建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体系是罗教授晚年对我国伦理学的重要贡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度关注现实问题,对于现实问题给予理论性回答,是罗国杰教授从事伦理学研究的特色与优势。

钱广荣、乔法容、张国均等教授谈到,罗国杰教授学术是恪守合乎中国道德国情的话语体系。罗国杰伦理思想研究的话语体系、基本特点是恪守中国道德国情。罗国杰先生十分重视革命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是在对古代传统道德扬弃和超越的前提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时代性成果。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在中国文化崛起的时代,罗老师作为一个革命家转入到理论建设时代,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建设贡献卓著。

三、罗国杰教授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新德性论

与会者认为,罗国杰教授对道德本质和道德功能、对集体主义原则的论证、对道德价值和道德境界、对中西伦理思想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和价值观建设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有成体系的规划和研究。罗教授把自己这个体系称作“马克思主义新德性论”。与会者研究指出,罗教授新德性论的理论特征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德性的目标追求、德性的理想境界、德性的人道要求、德性的价值结构、德性的内外养成、德性的责任所求等方面内容。其中德治思想对我国“以德治国”理论建设影响深远。

王小锡、江畅等教授强调“新德性论”是罗国杰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成果。罗教授的德治思想和集体主义原则,都是在传承和创新的意义上构建和阐发的。

葛晨虹、王泽应等教授认为罗国杰先生深谙中国历史及中国传统文化,学通中西,非常注重道德以及人的道德主体性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新德性主义伦理学。指出罗老师的理论在今天实施的德治法治相结合的思路中,担当了重要的理论论证和支撑功能。

安启念、龙静云、张国均等教授强调说,罗教授的核心思想之一是集体主义,但他对个人权益和主体性是充分肯定的,不是简单用集体否定个体。罗老师坚持的集体主义正是今天需要的,这是中国社会经过几十年发展得出来的经验教训。从教训中回头看罗老师的观点是对的,需要弘扬下去。

李萍、王淑芹等教授认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揭示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本质,坚守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是罗国杰先生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的重大建树。

余玉花、向玉乔、韩望喜等学者讲述了罗国杰教授在德治理论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他充分论证了以德治国的必要性和实现方式,回答了学界对德治的不同困惑。与会学者一致认为罗国杰先生对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理论的系统阐述高屋建瓴,对于推进当代法治与德治理论研究的深化及其建设良法善治的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温克勤等教授撰文提出,罗教授的新德性论非常深刻:一是立足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深刻揭示了道德的本质;二是科学阐明和坚持了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三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与时俱进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运用。

四、罗国杰教授的学术风范与品格精神

与会者认为,罗国杰教授不仅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也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践行者。他既写道德文章,也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陈瑛、宋希仁、李春秋等教授强调了罗国杰教授对伦理学做出的重要贡献,表达了对罗教授的怀念和尊重,并鼓励学者要继承伦理学事业,努力前进。提出应从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为人处事的道德风范、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献身事业的崇高情怀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等方面提炼“罗国杰精神”。强调继承弘扬罗国杰精神对进一步推进伦理学发展非常重要。

郭广银、陈延滨等教授认为罗教授学问功底博大精深,始终不渝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努力贡献。罗教授富有创新精神,他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伟大事业,深入研究道德理论的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建言献策。他注重知行合一,是道德的自觉践行者,做到了做学问与做人的完美结合。

刘大椿、马博宣等教授认为罗国杰教授是伦理学界的旗帜性人物。他们回顾与罗教授的共同工作经历,讲述了罗教授信念坚定有原则、进取而包容的感受。对罗教授在伦理学、教育学,以及对哲学学科发展的贡献做了高度评价。

戴木才、张博颖等学者认为罗老师把学术研究上升为人生信念,把伦理思想转化为实践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求自身在道德上做到知行合一,而且十分注重理论研究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在许多重大国家决策中积极建言,发挥了重要的理论咨政作用。

姚新中、焦国成等教授谈了自己的体会:一是罗老师是学界一代宗师;二是罗老师是为人的典范;三是罗老师是大仁大勇之人。强调伦理学的学生弟子、后辈有责任把罗老师的伦理事业发扬光大。

樊和平、李建华、李茂森等学者也强调,伦理学学科从无到有,新中国伦理学事业发展至今,都和罗老师的努力与贡献分不开。纪念罗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的思想理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把他的思想发扬光大。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长达六十余载的学习、教学、科研生涯中,罗国杰教授始终恪守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品格,始终追求“修齐治平”的人生价值,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开创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卓著,罗老师的思想理论和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敬仰和弘扬。

(赵文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硕士研究生;钟锡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德性伦理学教授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苏格拉底论德性的双重本性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从德性内在到审慎行动:一种立法者的方法论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论
传统德性论的困境及其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