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2-01

法制博览 2016年19期
关键词:价值论核心价值观实践

田 园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田园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依据对价值和评价的实践唯物主义理解而形成的自己的实践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对这一价值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共性与具体实践的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切入点进行分析,使我们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真谛的前提下,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践为指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利益为根本而提出的,紧贴中国具体国情又紧跟历史进步方向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价值论;核心价值观;主体;实践;历史

党的十八报告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党紧扣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历史与现实,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精神与物质文明齐头并进的需求而提出的价值观念。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为切入点,对此价值观念进行思考与解读,有利于我们从根本上把握理论的本质,以此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实践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价值实践性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实践性为根本特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的观点以及思维方式是其实质所在。一方面,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的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对目前实践中不同层次社会需求的表达;又一方面,作为先进的、契合社会实践主体目的的社会意识,它是推动社会实践进步的精神动力。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于我国新时期的改革与建设的实践中,实践性是其最首要也是最根本的特征。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现代化竖立了鲜明的价值标杆。在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在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应对每一次机遇与挑战的沉着冷静、机敏睿智,都使得“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1]这样的价值标杆是我党在带领中华民族进行了九十多年的革命与建设的艰苦实践中深刻总结得出的,坚实的实践基础是其深入人心的根本原因。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形态的科学与完善指明了发展方向。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螺旋上升是事物发展的整体态势。每一个正在发展的社会形态或多或少都有它不足的地方,而资源利用的不充分、城乡发展的不协调、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状况是目前延缓中华民族又好又快发展的症结所在。这四大理念对解决社会发展困难问题给出了大方向的保证,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价值引领。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我国公民强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传承与发扬的中华美德。而我国目前存在的官僚、形式主义,消极腐败现象,道德失范行为等问题的存在都或多或少阻碍着中国公民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这四大理念从四个方面督促规范着中国公民道德的发展,对于信仰缺失、思想混乱等问题的出现做好了及时的预防和遏制的情感作用。

其次,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只有作为主客观统一点的实践才能检验。真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检验及时补充或纠正自身而使自身得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改革与建设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实际诉求和共同利益的真理。脱离了具体的历史的实践的真理必然会向谬误转化。

二、价值主体性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是一种主体性现象,它存在于实践活动中,而人作为实践的主体,使得实践出现并有了主客体之分,人成为价值主体,因而价值的主体性又体现在人的主体性上。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之间的统一,因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要求从人的主体性活动以及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方面去理解现实世界。一方面,价值产生于实践,实践是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实践中的现实的人是一切价值的主体,是价值的创造者、享有者,所以马克思提出要“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过程,“客体对于个体意义”的发生、显现和表达,都是“主体尺度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显现”[3]。

首先,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主体是我们国家各项思想得以提出、传播、发扬的基础、前提和保证。因而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命题的提出还是“三个倡导”的表达,都是以“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的归纳概括,在结合价值主义“现实的人”的价值主体性表现的基础上,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层面主体的价值需求。通过寻求这些利益需求的平衡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完成时打下坚实的价值理念基础。

其次,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是工人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是否符合和满足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将作为衡量价值观的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的体现。国家、社会都是由个人组成,“三个倡导”的提出,根本上都是“人民主体性”价值观念的体现。

三、价值历史性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的具体历史性,是指一定的价值主体的价值目标以及价值评价等依赖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动发展。”[1]价值的具体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下的产物,因而实践的特殊性决定了价值一定会带有相应特殊的时代特征。以具体实践为依托产生的具体的价值又通过实践具体的过程表现出来,因为实践的局限性,人类是不可能一开始就获取全部、永恒的价值的,这就要求人们要把握好价值的历史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诞生的,是具有历史性的价值观。

首先,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其独一无二的特征。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的优秀文化的沉淀,我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共同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独特的魅力和力量。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一般意义上的表述,更是具有中国特性、符合现代中国发展潮流的价值理念。对于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向往的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很好的诠释。

其次,具体阶段的实践中产生的价值观,不可避免会被烙上阶段性印记,而这种阶段性根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体的阶段性国情。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那样,“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1]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目前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实践水平的前提下,放眼我国社会未来各方面各层次的发展而统筹考虑的结果。

最后,时代性是每个时代给在这个时代中产生的思想留下的特定痕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不例外。具体来说,从全球视野来看,当前正处于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多极化全球化正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利益、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在差异的价值观念作用下使得社会群体冲突成了新的矛盾类型。与此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也分为两大点:从国际作用看,它是当前我国文化和价值进行国际输出的典型手段;从国内影响看,它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促进价值冲突缓解、价值共识达成的重要途径。

推动实践向前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前辈们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是被不断发展的实践证明为真理的理论,我们需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当时代的理论、实践结合,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更好地延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李德顺.价值思维的主体性原则及其意义[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7).

中图分类号:B018;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9-0322-02

作者简介:田园(1992-),女,汉族,江苏靖江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论核心价值观实践
论防卫限度一一基于结果无价值论角度
被害人承诺表示之反思——以行为无价值论为基础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陈洪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