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子》管理思想对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

2016-02-01陆广峰

管子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统治者管子辅导员

陆广峰

(山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管子》管理思想对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启示

陆广峰

(山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管子》管理思想震古烁今、影响深邃。其蕴含的精神内涵对高校辅导员做好工作具有重要启示:“遍知天下”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前提,“以人为本”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礼法并用”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保障,“化故从新”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关键,“身行方正”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根本。

《管子》;辅导员;大学生教育管理

《管子》内容广泛,体系庞大,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伦理道德、教育、外交和国际竞争,但其核心则是管理[1]11。《管子》的管理理论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影响深邃,是当今社会值得借鉴的智慧源泉。系统梳理《管子》的管理思想,对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遍知天下”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前提

由于事务性工作繁忙、“生师比”失衡等因素,致使辅导员深入宿舍、课堂及教室了解学生诉求,调研班级状况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辅导员对学生工作信息缺乏全面、有效掌握。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无的放矢,给学生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管子》以“遍知天下,审御机数”(《七法》,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为目的的信息管理思想,为辅导员全面了解学生信息提供了思想借鉴。“知”是了解,“御”是掌握,“机数”是战机与策略。“遍知天下”的目的就是通过“遍知”,掌握“机数”,好作决策。《管子》提出的信息管理思想,目的就是告诉人们,克“敌”制胜是能够达到的。只要注意获取、分析各类信息并抓住时机付诸于行动,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深入推进工作的动力。

如何才能获取信息,《管子》书中给出了具体路径:一是建立灵敏的信息网。《制分》说:“善用兵者,无沟垒而有耳目。”善于用兵的人,即使没有沟垒工事,也要有从事侦查的耳目,这样“人之众寡,士之精麤,器之功苦,尽知之”(《地图》)。二是实地考察。《管子》认为口头汇报或书面报告不足以了解具体情况,而应实地考察,这样就可以通过客观存在的现象推断出国家管理的真实状态。“故以此八者,观人主之国,而人主毋所匿其情矣”(《八观》)。三是调查研究。《管子》说:“凡立朝廷,问由本纪……然后问事,事先大功,政自小始。”(《问》)在《管子》看来,统治者进行调查是要遵循一些根本原则的,询问事情应先从大事开始,治理国家则要由小处入手。

《管子》上述的信息管理思想启示辅导员,善于收集、掌握与学生相关的信息,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辅导员要不断克服事务性工作带来的羁绊和“生师比”失衡带来的困窘,采取多种途径了解、掌握学生信息,勤于思考、善于谋事,确保工作有的放矢,推动工作向好的方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

高校中,有的辅导员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尊重,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不能宽容对待学生,总是以监督、强制、惩罚等手段来管理学生;有的辅导员对学生的内心感受缺少关注,与学生交流缺乏情感元素,总是以空洞乏力的说教为主;有的辅导员对学生个性发展不够重视,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缺乏有效的解决办法,总是以想当然的态度来敷衍学生。这与我国教育事业“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相悖的。“以人为本”是《管子》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首次提出来的,它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霸言》)成就霸业的开始,就要以百姓为根本。这对辅导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那么,如何在施政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呢?《管子》认为“始于爱民”是治理天下的首要任务。《小匡》记载桓公见管子请教为政之道,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一语道破了“爱民”是为政的根本。对于如何“爱民”,《五辅》篇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厚其生”。统治者要“辟田畴,利坛宅,修树艺,勤士民,勉稼穑,修墙屋”。与人民物质生活改善相关的事情,应尽快解决。二是“宽其政”。统治者要“薄征敛,轻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也就是税赋轻一些,刑罚松一点,不计细小过失,政令宽宏坚简易。三是“匡其急”。统治者要“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就是要尊老爱幼,关心百姓疾苦,缓解百姓急难。四是“振其穷”。统治者要对饥寒贫困者进行救济和帮助,做到“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

尽管《管子》的“以人为本”思想带有“牧民”目的,但它却启示辅导员:学生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根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辅导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不断提升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礼法并用”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保障

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对辅导员的谆谆教导充耳不闻,出现了有悖于大学生身份的不文明行为,具体表现在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考试作弊;擅自离校;打架斗殴……这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挑战。“礼法并用”是《管子》在治国方略上的主张,即以法来维护百姓利益,以“礼”来维护社会秩序[2]。这为辅导员开展工作带来启示。《管子》崇尚法的治国作用,认为“不法法则事毋常”(《法法》)“法者,天下之至道也(《任法》)。”法是天下的最高准则,不用强制手段来行法,事情就没有常规。所以,它“唯令是视”(《重令》),“群臣皆出于方正之治而不敢为奸”(《明法解》)“有法则民从之”(同上)。一切都只看法令行事,群臣都出于正确的治理而不敢做奸邪的事情,百姓认为合法就会服从。但《管子》又清醒的认识到,仅仅依靠法治,还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牧民》)。靠刑罚是不足以使百姓真正害怕的,靠杀戮是不足以使百姓心悦诚服的。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统治者的地位就危险了。所以,在实行法治的同时,还必须辅之以“礼”,推行道德教化[3]49。

《管子》认为礼法有区别,但又相互联系,礼不足才产生法,“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枢言》)。同时,它认为礼法不可偏废,不可互相替代,“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详;百官服事者离法而治,则不详”(《任法》)。大臣们不用礼节和法制来教育百姓,不祥;大小百官管理国事的人脱离法度办事,不祥。它还认为礼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明智礼足以教之。上身服以先之,审度量以闲之,乡置师以说道之。然后申之以宪令,劝之以庆赏,振之以刑罚。”(《权修》)申明知识和礼节,就可以教育百姓。要以身作则来引导百姓,审定规章制度来防范百姓,设置乡的官吏来指导百姓。然后再用法令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用刑罚加以威慑。体现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恩德与威慑相补充。

教育与刑罚的相互结合是《管子》“礼法并用”思想的典型体现,它启示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重礼、法并用。礼教与法治是教导大学生正确行为的方法。礼教重情感,法治重刑罚。尽管两者方法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确保大学生全面发展。辅导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还要通过合理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约束学生,从而保证学生教育管理的成效。

四、“化故从新”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关键

在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少辅导员存在着经验主义,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做法,对大学生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置若罔闻;有的辅导员存在着拿来主义,直接照搬或生硬模仿他人工作方法,对是否符合自身实际缺乏考虑。这些因循守旧、生搬硬套的工作方式不利于大学生成长发展。《管子》认为“天地不可留,故动,化故从新”(《侈靡》)。宇宙是不停留的,故经常变动而化故从新。“化故从新”描述的是新旧事物的交替变化,强调的则是与时俱进,这对辅导员工作同样有着启示作用。《管子》认为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不显著的,难以为人所觉察,而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4]。说:“问曰:古之时与今之时同乎?曰:同。其人同乎不同乎?曰:不同。”(同上)在《管子》看来,变化是天地的最大特征,能参与变化而善于运用变化的人,切不可中途停顿。仁者、智者都善于运用变化,懂得与时俱进。不能善于把握变化为自己所用的就会坐失良机。“化变者也,天地之极也。能与化起而善用,则不可以道止也。仁者善用,智者善用,非其人则与神往矣。”(同上)对于什么是“与时俱进”,《管子》认为“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正世》)。就是说统治者要遵循不急不缓的原则,既不迷信古代,也不拘泥于今天,而是随着时代和国人习俗的发展采取灵活的变化,获得最大利益。

“化故从新”是《管子》与时俱进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启示辅导员要以发展的理论去指导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群体,辅导员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多变的现象和其背后的原因,针锋相对,使自己工作的理念、思想、方法、能力也与时俱进[5]。

五、“身行方正”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根本

大学里,辅导员与学生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多,其思想、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影响着身边的学生。辅导员为人正派、办事公正、举止得当、诚信友善,会对学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辅导员平时不注意自身素质、形象,会对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管子》认为统治者应讲究事理和诚信,要遵循自己应有的德行。它提出的“身行方正”思想告诉辅导员行事要端正,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教育好别人。《管子》说:“人主身行方正,使人有礼,遇人有信,行发于身而为天下法式者。”(《形势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中应自身行事端正,待用臣下有礼,与人相处有信,成为天下人的表率。在《管子》看来,统治者违背自己的言行规范,会导致居下位的人也不会遵守其应有的节操,出现君主不是君主,臣子不是臣子的局面。“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形势》),“君不君,则臣不臣”(同上)。

如何做到“身行方正”,成为天下人的表率,《管子》书中多处对统治者的言行规范进行阐述:一是要遵守法制。“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法法》)就是说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带头守法。二是要公平公正。“上以公正论,以法制断。”(《任法》)就是说统治者凡行事要处于公正,判断是非要以法制为准绳[6]82。三是要赏罚分明。“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曰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立政》)。就是说统治者应赏罚公平公正,尊重人的自觉性。四是要开诚布公。统治者要“言室满室,言堂满堂”(《牧民》),让所有人知道,无所隐讳。五是要诚实守信。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枢言》),它是团结和维系天下人的纽带。“身行方正”是做人的根本,也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根本。它启示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坚守政治本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管子》的管理思想震古烁今,意义深远。继承和借鉴其管理思想中所蕴含的丰富精神内涵,有助于辅导员做好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1]虞祖尧.《管子》与企业经营之道[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2]池万兴.论《管子》的民本思想及其治国实践[J].管子学刊,2007,(3).

[3]宣兆琦,李金海.齐文化通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赵曙光.《管子》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1).

[5]张向阳.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

[6]陈永汉.管子——杰出的经济管理学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谷玉梅)

2016-02-27

陆广峰(1978—),男,山东胶州人,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B226.1

A

1002-3828(2016)03-0017-03

猜你喜欢

统治者管子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滚球游戏
追踪迈锡尼文明:拉科尼亚的统治者
搞不定的水管子
《公民大会妇女》的统治者问题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略论唐代统治者的畋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