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史学科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16-02-01

中国林业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科教学教学方法

李 莉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3)



林业史学科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李莉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北京林业大学作为全国林业史研究的中心,在没有先例可寻的情况下,率先尝试开设“林业史”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林业史学科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从课程开设背景、课程的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编纂5个方面对林业史的学科教学进行了探索,以期对林业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林业史;学科教学;教学方法

我国林业史研究诞生于20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在20世纪80、90年代,林业史研究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西北林学院均设有林业史研究机构[1]。张钧成[1]和郭风平[2]等前辈都曾对林业史研究及学科建设问题进行过论述,他们建议选择那些有林业史研究基础、师资条件较好的单位作为林业史教学的试点[2],并对林业史学科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期许。

北京林业大学于1982年创建林业史学科,1987年中国林学会林业史学会成立并挂靠在北京林业大学,使北京林业大学成为全国林业史研究的中心[3]。2006年北京林业大学承担了《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纂任务。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北京林业大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具有林业史研究方向博士点、硕士点的林业院校,林业史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林业史学科课程的开设情况

林业史学科课程如何开设,面向哪个层面的学生开设,这是开设林业史学科课程首要考虑的问题。在没有开设林业史学科课程先例的情况下,有学者认为应从专科、本科学生开始授课,最后再对研究生授课[2]。北京林业大学也想依照此规律开设林业史学科课程。但在课程开设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北京林业大学却是先向博士生开设了“林业史专题”课程。

1999年,北京林业大学在植物学专业下设立了林业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点,当时初次启动《中华大典·林业典》编撰工作,是因学科建设和完成课题的需要而设的,所以林业史相关课程也主要为林业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开设。在“林业史专题”课程开设初期,由于林业史的研究处于一种比较沉寂的状态,林业史学科的教学也一直处于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行列。上课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真正了解林业史的学生少之又少。

近年来,情况有了转变,随着生态文明研究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也有了要了解林业史知识的迫切需要。2011年,北京林业大学在科技哲学学科下设立了林业史研究方向的硕士点,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体系建设。并于2010-2011学年的第一个学期,面向全校研究生开设了选修课——“林业史专题”。

作为选修课,课程能否顺利开设取决于选课学生的人数。北京林业大学的实际情况是因为选课人数较多,面向研究生开设的“林业史专题”课程顺利开设。选课的学生来自森林保护、森林培育、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态学、林业经济管理、自然保护区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科技哲学等多个专业。因为这些学生已经具有“我要学”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习主动、认真,最后提交的结课论文也能结合自己的学科在林业史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结课论文内容涉及了林业思想、生态思想、林业文化、森林旅游、林业政策、林业科技等多个方面。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林业史专题”课程开展顺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随着学校研究生招生政策的调整,林业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点从原森林培育专业下转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专业下,在研究生教学大纲进行调整时,增加了“林业史专题”课程的课时量,并将其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2015年,又将“林业史专题”与课程内容有交叉的“环境史”进行了整合,并再次增加了课时,突出了“林业史专题”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比重和地位。

而面向本科生开设的“林业历史与文化概论”课程因为选课人数不足,最终未能开设成功。究其原因,表面看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这门课程的主动性,而根本原因是学生对此学科缺少了解。因此,在开设林业史学科课程时,应先让学生对林业史有所了解,先期进行一些宣传是很必要的。

对林业史的宣传可以是口耳相传。发动那些对林业史学科有所了解的学生,让他们去做宣传员;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在学生经常光顾的网站上去发布有关林业史学科的消息,包括“林业史”课程的内容、授课教师等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些信息应在学生选课之前发布。宣传还可以用专题的形式进行,如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邀请专家学者开展林业史专题的讲座或开办专栏,逐渐扩大林业史学科在学生中的影响。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能够发掘一批关注林业史、喜欢林业史的学生。对学生进行林业史的教育,既是学生掌握林业科学技术的需要,也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1]。因此,如果“林业历史与文化概论”课程能在本科教学中成功开设,对于林业史学科来说,本科、硕士、博士的结构体系将更加完整,对学科的发展必将会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林业史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因材施教

虽然面向本科生的“林业历史与文化概论”课程没能成功开设,但本科教学与研究生课程教学应有所侧重。本科教学应侧重于林业史知识的普及。主要介绍我国林业历史上有关政令、经济、科技与产业活动中的重大事件及其历史意义以及我国林业史上主要的文化现象和渊源嬗递关系,使学生对中国林业史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对于研究生教学,首先应侧重于引导学生对林业史的研究。教学中应注重对林业史各个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的介绍,使学生在林业史的研究中找到自己学科的契合点;其次应注重介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形成途径,可以通过典型案例进行示范;第三,应注重介绍林业史研究方面的历史文献及利用现代科技检索文献的方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特藏文献阅览室和林业史资料室,让学生知道如何查阅、检索文献。第四,在研究生教学中还应将学科研究的前沿成果介绍给学生,也可以请在林业史研究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学者作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高校的选修课一般都是大课,课时少、内容多,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如利用pp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将林业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文化现象表述清楚,用相应人物或事件的插图来讲述林业史上的重大事件及文化现象,使学生对所讲授知识既有理性的理解,也有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感悟林业史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三)鼓励学生参与林业史的研究实践

2006年,林业史学科承担了《中华大典·林业典》的编纂工作,近期又承担了科技部的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课题——“中国森林典籍志书资料整编”,这两项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历时长。学科组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这两项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平时在教室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身临其境地处于林业史研究的大环境中,不仅能对“林业史专题”课程的学习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其钻研、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同时还应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师申报的林业史研究领域的课题研究,在做中学,学中做,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三、林业史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从学科分类看,林业史学科属于交叉学科,其内容涉及了农学史、农业史、科技史、建筑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哲学思想史、法制史、植物发展史、教育史、园林史等诸多学术领域[4],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渊博的知识[2],所以林业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林业史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有以下几种途径。

1.老一辈林业史专家对中青年教师的引领

老一辈的林业史专家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加之多年的研究经验和宽阔的视野,使他们可以高屋建瓴地点拨引导中青年教师,帮助中青年教师的成长。

2.在课题研究实践中锻炼教师队伍。

2006年,在编纂《中华大典·林业典》时,许多林业史学科各有所长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编撰工作。笔者也是编纂人员之一,担任了《林业典·森林利用分典》的主编[5],在编撰过程中经受了实践的磨砺,能力得到切实的增强和提高。

目前,北京林业大学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并有意向林业史研究方向倾斜,在面向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计划”中设有“人文社科振兴专项计划”,这使得许多年轻教师可以申请到林业史研究方向的课题。以笔者为例,就曾申请到林业史研究方面的个人“中国木材商品经济史研究”、团队“中国森林利用史料的整理与研究”两项课题。教师在独自承担课题、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无疑会使其教学和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提高。

现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林业史学科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北京林业大学林业史学科建设和教学的中坚力量。

3.将优秀学子充实到教师队伍中

教师队伍的建设离不开新鲜的血液,可以将那些热心于林业史研究的学子,作为重点培养的后备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将他们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例如那些在《中华大典·林业典》编撰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博士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后,都已成为林业史研究和教学的骨干。

(二)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由于林业史教学对任课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任课教师首先要在知识结构上适应交叉学科的需要,使自己向“一专多能”迈进;其次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挖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第三,还要广涉其他学科知识内容,拓宽自身的知识广度;第四,要钻研教学艺术,不断总结、完善,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第五,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及时总结教学得失,以科研促教学。

此外,任课教师还应尽可能地多参加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了解学科的新信息,及时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带进课堂,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定期出国访学,及时了解国际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四、林业史学科课程的教材编纂

在我国林业院校中,因为没有开设过“林业史专题”课程,所以也没有一本涵盖古今、内容丰富、言简意赅、方便实用的中国林业史教材。在现有出版的中国林业史专著中,或失之过繁,或失之过偏,不宜课堂教学使用,因此急需编写适合林业院校的“林业史专题”课程教材。最初,有深厚林业史学术素养的老先生们自编讲义给林业史博士生授课,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任课的中青年教师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内容,并根据课程需要进行了教材的编写。但由于选课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受教材发行量的限制,所以至今仍未有正式出版的教材,授课讲义一直仅限于内部使用。“林业史专题”课程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2个途径。

(一)聘请林业史专家编写适合教学要求的教材

组织林业史专家根据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学,编写出科学实用的林业史教材。这种方法在林业史学科建设的早期尝试过,但受这些林业史专家年龄和精力所限,组织起来难度相对较大。

(二)由中青年任课教师集体编写富有针对性的教材

中青年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配合教学进度进行教材编写,这是目前比较切实可行的做法。中青年教师既有自身的学科训练,同时又有科研的经历和教学的实践,因此他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

目前虽然还没有成型的教材,但编写工作已经列入日程,参编的都是“中华大典·林业典”和“中国森林典籍志书资料整编”课题的骨干人员,同时也是“林业史专题”课程的任课教师。

五、林业史学科教学建设的成效

林业史学科的建设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前后已经毕业了22名博士和7名硕士,他们的研究涉及到了林业史研究领域的众多方面,为我国林业史的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

资助项目:科技部科技基础工作专项——中国森林典籍志书资料整编,项目编号2014FY120500。

参考文献

[1]张钧成.关于林业史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1991,9(2):24-27.

[2]郭风平,高保山.中国林业史学科建设刍议[J].中国林业教育,1999,17(5):35-37.

[3]樊宝敏.中国林史学科的奠基人——纪念张钧成先生逝世一周年[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69-74.

[4]张钧成.承前启后忆前贤——关于北林林业史学科建设的回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3):75-80.

[5]李莉.中华大典·林业典·森林利用分典[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3:12.

(责任编辑王伟)

猜你喜欢

学科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小学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