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棉田创高产爱岗敬业献芳华
——记兵团劳动模范郭炳霞
2016-02-01苗新红
苗新红
志在棉田创高产爱岗敬业献芳华
——记兵团劳动模范郭炳霞
苗新红
现年39岁的郭炳霞,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1999年3月,她怀着对兵团的好奇和向往,满腔热情地来到了二师三十团,就被分配到团节水办工作。在大学时她学的专业是作物栽培,对滴灌技术的理论掌握不多。郭炳霞虚心向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每天跟着工作人员到地里布局管网、打压测水,每个数据都作详细记录,并和同事们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制定出最佳的棉田滴灌技术方案,她的勤奋和努力得到领导的认同。
2003年3月,郭炳霞被调到四连担任技术员,当时四连6988亩棉田,籽棉单产只有235公斤,产量排在全团农业单位末尾。郭炳霞去连队报到的当天就开始下地了解情况。短短一周,她的脚步踏遍了四连58个条田的角角落落,认真听取职工对棉花技术管理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土地情况、生产投入等。郭炳霞把了解掌握的各条田土壤、肥力情况和自己的分析及时和领导沟通,并进行课题研究。郭炳霞在抓好化调、病虫害综合防治、整地质量的基础上,鼓励职工加大有机肥投入,重点抓中后期氮、钾肥的投入,形成前调、中保、后促的投肥结构,优化氮、磷、钾肥的比例。因地、因时、因苗制宜,实现了全期不旺长,中后期不早衰的管理模式,为棉花搭建了丰产高产的框架。职工向泽菊承包的118亩棉田在2003年单产籽棉320公斤,采用了郭炳霞提出的管理技术后,2004年棉花单产提高到400多公斤,她高兴地对别人说,“种地一定要讲科学,郭技术员给我的技术指导使我获得了高产,她真是一个好技术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3年至2007年四年间,四连籽棉单产从原来的235公斤攀升到477公斤,单产翻了一番,职均收入3.2万元,2008年籽棉平均单产达到了505公斤,位居10个农业单位榜首,职均收入4.5万元。郭炳霞在四连得到全连职工的认可和信赖,职工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马上就会想到问郭炳霞,在田管期郭炳霞的电话常常被“打爆”。
2008年,三十团小面积试验使用双膜覆盖,当时因为管理技术不成熟,采用双膜覆盖的承包户揭膜后,发生了大面积死苗现象,但不揭膜棉苗又会被高温捂死。郭炳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一连好几天睡不着觉,白天她泡在地里,观看苗情,晚上不顾疲劳,翻阅科技书籍。眼睛熬红了、嘴角起泡了,通过辛苦的调查和钻研,她发现造成死苗的最大原因,应该是播前封闭使用的药物所造成的,她用详细的数据和实列写了调研报告,并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大胆地向团生产科和连队领导提出了建议:在同一个条田采用对角切地,并更换封闭用药,打药后直通。2009年,三十团再一次进行双膜覆盖播种试验。她提的建议被采用,当年双膜覆盖播种没有出现揭膜后死苗的现象,这一技术措施,为三十团7万亩棉田推广使用双膜覆盖积累了成功经验。
由于郭炳霞出色的工作成绩,2010年3月,三十团党委将郭炳霞提拔为四连副连长。郭炳霞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当年,三十团遭遇了低温、干旱、干热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郭炳霞通过调整滴水周期和用水量,改变棉花生长环境,四连棉花单产仍达到了407公斤,职均收入达到10.026万元。职工邹业红承包的108.5亩棉花单产达到了503.5公斤,纯收入达到了31.6万元。她逢人便高兴地说:“要不是郭副连长的精心技术指导,我棉花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产量,我真的很感谢她!”
2012年,郭炳霞调任十连担任副连长。十连是三十团最大的一个农业连队,有9682亩棉田,郭炳霞与连队主要领导及技术员以10大农业主体技术和6项精准技术为核心,全面推广适期早播、精量播种、膜下滴灌、双膜覆盖、测土施肥、全程化调及综合防治等农业先进技术。十连离郭炳霞家有7公里,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经常吃住在连队,与职工们一道早出晚归,严把棉花播种质量关。当年年底,十连的棉花生产又上了一个台阶,籽棉单产提高了50多公斤。
去年四月初,郭炳霞又调到二连担任副连长。在棉花播种期间,郭炳霞每天早出晚归,查看土地墒情,确定最佳播种时间,短短12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了二连6884亩棉田播种工作。然而天不遂人愿,4月23日的8级大风,使该连棉苗严重受损。职工看着被风吹死的棉苗,失去了信心。郭炳霞走入每个条田,帮助职工补种、压膜、覆土,给职工树立信心。她把每个棉田的灾情认真做好记录,制定补救措施。去年春季气温低,棉苗长势缓慢,她一边采取带肥中耕,提升地温、促壮苗早发,一方面要求职工喷施叶面肥、及早滴水、滴肥,强化田间管理。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郭炳霞连续多年被三十团党委授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科技标兵”、“三八红旗手”等称号。2009年被二师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1年度获得“巴州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2013年分别获得兵团妇联、第二师妇联“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兵团劳动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