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8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疗分析

2016-02-01刘晓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热性脐部儿科

刘晓萍

(庄河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大连 116400)

108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疗分析

刘晓萍

(庄河市中心医院儿科,辽宁 大连 116400)

目的 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特点,并就其诊疗方法展开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儿科收治的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就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展开分析。结果 108例患儿治疗痊愈64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90.74%;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无患儿出现复发等情况。结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中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复发的关键,通过静脉滴注+脐部敷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联合的方式,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能够快速改善患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小儿热性惊厥;诊疗分析;临床特征;给药方式

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中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由多种原因致使脑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突然性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还常伴有意识障碍。频繁或持续性的惊厥发作可能遗留严重的后遗症,最终影响小儿智力的发育。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儿临床症状,降低惊厥复发的重要条件[1]。本次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分析,就其诊疗方法展开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儿科收治的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所有患儿在入院前经脑电图、头颅CT或MRⅠ、血生化等检验,所有患儿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诊断标准,体温在38 ℃以上,多为高热,并在发热24 h内出现全身性惊厥。108例患儿中男60例,女48例,年龄均在8个月~5岁,平均(3.2±1.8)岁,排除有脑炎等中枢神经疾病、代谢性导致惊厥以及伴有呼吸、消化道感染疾病的患儿。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儿入院后经脑电图、头颅CT或MRⅠ、血生化等检验,确诊后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行静脉滴注、脐部敷药、直肠给药等多种方式。首先可以给予患儿0.05~0.1 mg/kg地西泮(山西新宝源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328)+5%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患儿3~5 mg/kg苯巴比妥(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752)治疗,按照2次/天[2]。同时,给予患儿0.05~0.1 mg/kg地西泮+5%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同时给予20~40 mL 4 ℃清开灵注射液(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880)保留灌肠,外加5~10 g羚羊角粉冰片用适量麻油制成糊状填脐,取大小适中的透明薄膜覆盖药物,用脱敏胶布沾粘[3]。填脐后随时观察患儿局部皮肤的改变,如出现红肿渗出、糜烂等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并视情况换药。

1.3 观察指标。痊愈:治疗开始2 h内患儿惊厥停止,开始恢复意识,且在2 d内体温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开始10 h内患儿体温开始下降,惊厥逐渐恢复,意识有所好转,4 d内体温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开始4 d后患儿体温仍未下降,惊厥情况反复,其他临床症状均未缓解。

2 结 果

108例患儿治疗痊愈64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90.74%;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无患儿出现复发等情况。

3 讨 论

热性惊厥又称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惊厥之一,作为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严重影响着患儿的身体健康。惊厥发作少数可由先兆,表现为极度烦躁、精神紧张,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面部或四肢肌肉阵挛,惊厥状态可持续30 min以上[4],由于惊厥时间过长可引起高热、缺氧性脑损害、脑水肿甚至脑疝。高热惊厥常发于6个月~4岁小儿,持续时间短暂,在一次发热疾病中很少连续发作多次。发作后意识恢复快,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热退一周后脑电图恢复正常,属单纯性高热惊厥,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患儿脑性瘫痪、智力障碍及癫痫,影响患儿的一生。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方法,通过静脉滴注+脐部敷药+直肠给药等方式,减轻了口服用药对肝脏清除效应的负担,也提高了血药浓度,有助于缓解病情,直肠给药能够直接将药物混合与直肠分泌液中,代谢后进入大循环,避免了酸、碱等消化酶对药物的影响,大大提高了药效[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8例患儿治疗痊愈64例,有效34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90.74%;治疗3个月后进行随访,无患儿出现复发等情况。这也显然说明,以静脉滴注+脐部敷药+直肠给药等方式来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具有很好的疗效。传统医学认为,小儿见热极生风致使的惊厥是因“肝肠有余、肝主风”,而羚羊角作为一种具有平肝息风作用的中药材,对于高热惊厥有散血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脐在人腹部中央,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经穴,与经络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任督的一个重要穴位。通过脐下皮肤微循环作用,将药物扩散到静脉及腹下动脉分支,进入体循环,从而起到促进吸收的作用。另外,清开灵注射液也是因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作用被广泛运用在临床治疗中,用4 ℃清开灵注射液保留灌肠,对物理治疗和用药治疗都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综上所述,小儿热性惊厥是儿科中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而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复发的关键,通过静脉滴注+脐部敷药+直肠给药等多种途径联合的方式,治疗效果较好,复发率低,能够快速改善患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幼萍.儿科8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疗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23(5):206-207.

[2] 王幼萍.80例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诊疗分析[J].医学信息,2013, 26(11):148-149.

[3] 王松丽.小儿热性惊厥117例临床诊疗体会[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12,25(1):27-28.

[4] 李松,徐燕珊.小儿复杂性热性惊厥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52-53.

[5] 杨林.儿科60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诊疗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5):2950-2951.

R720.597

B

1671-8194(2016)32-0095-01

猜你喜欢

热性脐部儿科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