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2016-02-01贾存清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乳腺炎治疗防治

贾存清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切吉乡畜牧兽医站,青海海南 813000)



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贾存清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切吉乡畜牧兽医站,青海海南 813000)

[摘 要]分析了奶牛乳腺炎致病原因,描述了临床症状,并给出了临床施治建议,供读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乳腺炎 防治 治疗

奶牛乳腺炎因各种病因而诱发的乳腺炎症,典型症状可见乳汁理化性质及细菌学变化,病理性变化集中乳腺组织内。临床乳腺炎确诊较容易,分析致病因与管理不善、毒素吸收、感染病原菌、牛体状况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文章介绍病因,阐述典型症状,汇总临床施治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1 病因分析

1.1 管理不善

日常管理不善,导致环境卫生差、场地泥泞潮湿、粪污清除不及时。挤奶过程操作不规范,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过度挤压乳头,挤奶器不配套、乳房受外伤感染等,均可诱发乳腺炎。

1.2 毒素吸收

毒素吸收,病原菌转移,即可诱发乳腺炎。比如:饲料中毒、布病、结核病等等。

1.3 感染病原体

据统计,诱发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近80多种病原微生物。如日常管理不善,此类致病菌可随乳管直侵入诱发炎症。通常情况下,所有致病微生物中,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致感率较高,可达70%以上。乳腺炎所有病型中,隐性病例要明显高于临床性乳腺炎,发病率占整个牛群的50%。而实际上,90%以上的隐性乳腺炎,是由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诱发的。除此之外,化脓性棒球杆菌、绿脓杆菌、坏死杆菌等,同样可导致较高的发病率。

1.4 牛体状况

受某些因素的作用,牛体抗病能力降低。随体质的下降,乳汁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骤减,一定程度导致乳腺炎的易感性增加。

2 临床症状

2.1 浆液性乳腺炎

浆液性乳腺炎的特征是乳房充血,皮下和叶间结缔组织有浆液性渗出物和白细胞,常发生在母牛产后最初数日。乳房感染的部分肿胀发红,有热和痛。触之硬固,乳房上淋巴结肿大,产奶量减少。轻症者,初期乳汁变化不大,以后逐渐变成稀薄并带有絮状物,由少而多。重症者乳房肿胀很大,产奶量减少,体温升高,饮食大减甚至废绝,精神委顿。

2.2 卡他性乳腺炎

卡他性乳腺炎的病理特征,主要是腺泡、腺管、输乳管和乳池的腺状上皮及其他上皮细胞剥脱和变性,其渗出的白细胞及脱落的上皮沉积在上皮细胞的表面,因炎症只涉及上皮表层,故称卡他性乳腺炎。由于病变部位的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

2.3 化脓性乳腺炎

化脓性乳腺炎分为化脓性卡他性乳腺炎、乳房肿胀和乳房蜂窝织炎等几种。临床上均以患部初期发热、肿胀、疼痛,后期化脓,并伴发体温升高,乳房淋巴结肿大,饮食减少,精神委顿为特征。化脓性卡他性乳腺炎的急性期过后,患部的炎症程度渐渐减轻,肿胀缩小,精神及饮食正常。但患部组织变性,乳叶萎缩,乳汁稀薄呈黄色或淡黄色。

2.4 纤维蛋白性乳腺炎

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急性乳腺炎,其特征是纤维蛋白渗出到乳池和输乳管的黏膜表面,或沉淀在乳腺实质深处,可继发乳腺坏死或脓性液化。通常由卡他性乳腺炎发展而来,患部热、肿、痛严重,乳房上淋巴结肿大。

3 治疗

出现乳腺炎感染病例,首先,调查乳腺炎的诱因。其次,及早隔离诊治,以防传染其他牛只。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牛,应及时淘汰。既保护牛群健康,减少感染传染病的可能,又节省饲料支出,减少成本损耗,提升养殖效益。可借鉴临床疗法,参照如下:

3.1 内灌抗生素

尚未确定何种致病菌,所有患病乳区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取青霉素50万单位、链霉素200mg,加蒸馏水200ml,经乳头管注入乳房,每天1~2次。灌注混合药液后,捏住乳头基部,自下向上轻轻按摩,有利于药物扩散。严重病患个例,选青霉素,200~240万单位/次,肌肉注射,每天2~3次。必要情况下,配合注射链霉素,或庆大霉素,或红霉素,康复效果较理想。注射青霉素无效的情况下,可选雷夫诺尔注射液0.1%,或呋喃西林注射液0.1%,每次用150~200ml,康复效果理想。

3.2 外敷消炎药

出现炎症早期,可选硼酸溶液2%、胆矾溶液5%、醋酸铅溶液3%等,外部冷敷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

3.3 中药疗法及接种

临床用中药剂,治愈效果同样较好。尤其经确诊的隐性乳腺炎,口服中草药剂不失为最佳的选择。目前,市场可借鉴的中药剂种类繁多,主要成分由甘草、蒲公英、薄荷、连翘、穿心莲、鱼腥草、黄芪等组成。不同的药剂按不同配方配伍,临床施治可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疗效。

4 结论

临床施治乳腺炎,增加医用成本,影响到最终经济收益。由此,防治此病的关键,应落实到日常预防措施中去。一方面,注意奶牛乳房的护理,产后的2~3个月,控制挤奶次数每日3~4次。外出放牧期间,注意保护奶牛乳房,避免刺伤乳房。分娩前后,留意观察乳房收缩情况。分娩前,避免乳房过度膨胀,建议适量控制多汁饲料的补给。分娩后,避免乳房过度膨胀,酌情增加挤奶次数,同时,通过控制饮水、经常安排放牧,来达到防控乳腺炎的目的。另一方面,形成科学合理的挤奶习惯。准备挤奶前,用消毒的毛巾擦拭乳房,动作力求轻柔,刺激垂体生成催产素,有利于乳汁排出。挤奶期间,注意乳房护理,禁止过度挤压乳房。使用挤奶器挤奶,做好挤奶器清洗消毒,保证挤奶器的正常运行。定期检查奶杯内胎,不要过快抽奶,尽量不跑空机。准备挤奶之前,最好人工挤掉第一滴奶。每次挤完后,再人工挤一下乳房根部。确保每次挤奶完毕后,乳房内存奶量不超过0.2kg。

参考文献

[1] 张振国,秦晓庆,赵树臣,等.中药乳房灌注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腺炎[J].中国兽医杂志,2010,(4):92-94.

[2] 曹志,何生虎.奶牛乳腺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11,32(1):76-82.

[3] 李玉文,秦建华.中西药对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效果观察[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1):42-45.

猜你喜欢

乳腺炎治疗防治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