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球科研力量驱动猪业创新思维
——2016中国·猪营养国际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2016-02-01业清
凝聚全球科研力量驱动猪业创新思维
——2016中国·猪营养国际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
[本刊讯]10月20—21日,以“凝聚全球科研力量,驱动猪业创新思维”为主题的2016中国·猪营养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由美国动物科学学会、上海亘泰实业集团和上海优久生物科技联合主办。
美国动物科学学会主席Dr.Deb Hamernik,丹麦种猪养猪研究中心(SEGES)专家Dr.Flemming Thoru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生产专家Dr.Harinder Makkar,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Dr.Hans Stein,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教授伍国耀、法国农业研究所INRA营养与代谢研发工程师Dr.Jaap van Milgen,法国农业研究所INRA专家Dr.Nathalie Le Floc’h,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Dr.John Patience,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Dr. Dermot Hayes,中国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动物营养学教授陈代文,意大利IZSLER动物健康诊断部总监 Dr.G.Loris Alborali,澳大利亚猪肉合作研究中心(Pork CRC)首席执行官Dr.Roger Campbell,德国环保专家Dr.Thomas Kaufmann等领导、嘉宾,以及多名中美博士生和媒体代表近600人出席论坛。
本届论坛围绕竞争力与可持续性发展、精准定制与自动化饲养的结合、母猪繁殖力的提升、肠道健康与添加剂、中美澳技术合作、养猪与环保六大专题展开探讨。目前,中国经济及养猪产业化进程飞速发展,但同时存在养殖效率低、成本高、规模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到位、环保压力大等问题。结合中国猪业发展现状,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生产专家Dr. Harinder Makkar对可持续型动物日粮和新型饲料资源、添加水平以及可能有毒有害的物质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认为可持续动物日粮的核心特征是营养均衡、远离有毒成分、满足生产目标和生产安全的动物产品等。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伍国耀教授,从动物营养中蛋白质水解物的工业生产以及水解物中活性肽的功能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两方面着手,为动物副产品和植物性饲料转换成高质量的蛋白水解物原料提供经济可行的方法。动物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体弱现象,而是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法国农业研究所INRA营养与代谢研发工程师Dr.Jaap van Milgen认为,健康养殖是养猪产业的主要问题。与疾病相关的众多因素中,饲料营养非常重要。他以猪慢性呼吸道疾病为例,说明良好健康状态应当在维持饲料利用率和生长率的同时节省饲料成本。精准营养要求既要了解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精准营养需求,还要实现饲粮的精准配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教授认为,净能更能精确地评价饲料的有效能值,并对猪饲料原料净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专家全面展示国内外养猪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对成功经验的分享,为解决中国猪业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思路。
本届论坛还采用了现场微信互动式问答模式为大家解惑,业界精英们通过关注扫描论坛二维码,在讨论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随时在微信平台向专家提问。在每个专题结束后,专家们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深入详尽的解答。由于时间所限,论坛组委会还安排了媒体专访,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
此次论坛专家探讨的论题,都十分贴近中国市场,极具前沿性和高瞻性,既有理论深度的指导性,又有高效可落地的实操性,切实以创新的思维和视角,为猪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业清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6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