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牲畜的包虫病的症状和诊治

2016-02-01白宝霞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包虫病治疗诊断

白宝霞

(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右旗兽医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300)



关于牲畜的包虫病的症状和诊治

白宝霞

(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右旗兽医局,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300)

[摘 要]包虫病是棘球蚴绦虫幼虫寄生于羊、牛、猪和人等哺乳动物的肝、肺内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寄生虫病。介绍牲畜的包虫病的症状,阐述相应的诊治要点,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包虫病 诊断 治疗

1 前言

包虫病是棘球蚴绦虫幼虫寄生于羊、牛、猪和人等哺乳动物的肝、肺内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寄生虫病。羊、牛等牲畜发病后,严重影响生产性能,患病动物生长速度比健康动物降低30%,毛、肉、奶的数量减少,食品安全性和质量降低。病人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棘球蚴囊占位所致压迫、刺激或破裂会引起一系列症状,严重的则会导致死亡。农业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卫生部将该病列为重点寄生虫病。

2 病因分析

致病虫体—脑包虫,为鸡蛋大小的囊泡,囊泡内混有大量的透明液体。而且,囊泡壁薄,内有100多个头节。牲畜放牧期间,管理 不善,极易误食含有多头带绦虫卵而被感染。进入牲畜体内的虫卵,可随血液达到头部、脊髓处等,体内经2~3个月的发育,形成多头蚴诱发此症。

3 牲畜的包虫病的症状

包虫病症状,可细分两阶段:前期症状、后期症状。

3.1 前期症状

少数病畜,感染初期,精神亢奋,无目的转圈,易受惊吓。大多数病畜,感染初期,精神症状不明显。随包虫渐长,表现出: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呆立垂头。

前期症状,因虫体寄生脑部位置不同,呈现的典型症状略有差异。有的头侧向一方,呈转圈旋转,步态蹒跚,站立时四肢外展。有的头明显后仰,频繁头部抵物。

幼年期牲畜,误食含有虫卵草料,蚴虫随即进入脑组织,并在脑组织内移动,可形成脑部局部的炎症。受虫体影响,病畜体温骤升,脉搏增速,呼吸加快,精神亢奋。有前冲后退、躺卧、回旋运动,有痉挛性抽搐等。因此,往往由于观察不仔细或疏忽而延误了最佳诊断治疗时机,造成后期症状。

3.2 后期症状

被感染后7~8个月,脑部的蚴虫渐发育成为多头蚴,并形成仓囊。随仓囊的增多,明显压迫一侧或两侧大脑,导致病畜表现出典型的症状。比如:头向后仰,做前奔、后退、转圈运动,身体共济失调,倒地不起,后肢麻痹,离群独行等症状。在脑包虫感染后期,虫体寄生脑部浅层的羊只,头骨往往变软,皮肤隆起。病畜随之而逐渐消瘦、衰弱、食欲减退,甚至完全停食,最后导致死亡。应注意与莫尼茨绦虫病、羊鼻蝇蛆病及其他脑部疾患所出现的神经症状相鉴别。

多头蚴于脊髓处寄生,典型症状:步态蹒跚、肢体麻痹。部分感染病例,因膀胱括约肌麻痹,而表现出排尿失禁症状。

4 剖检病变

急性死亡的羊见有脑膜和脑炎病变,还可见到六钩蚴在脑膜中移行时留下弯曲伤痕。慢性期的病例则可在脑髓的不同部位,发现一个或多个不等囊状多头蚴,囊体大小不一,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囊液无色透明,有些转为黏稠,可达10~15ml。囊中有许多白色小米大的头节,相互靠近散布在囊壁内膜上,几十个甚至近数百个,脑组织被压迫下隔而萎缩。在病变或虫体相撞的颅骨处,骨质松软变薄,甚至穿孔,致使皮肤向表面隆起或下陷,病灶周围脑组织或较远部位发炎,有时可见萎缩变性或钙化的多头蚴。

5 诊断

经临床检查羊牛不断地向左侧做圆圈运动,圈很大,说明虫卵体积不大,并且断定寄生时间不长,仅10~14 d,同时发现对侧眼睛模糊或消失,我们断定羊脑包虫寄生于左侧大脑颗顶区,用手触摸左侧顶骨骨质变薄,皮肤稍隆起,能压感到骨质变软,可以进行了手术治疗。

6 牲畜的包虫病的治疗

包虫病治疗,一则药物注射,二则手术治疗。

6.1 药物注射

吡喹酮,40克调配10%的注射溶液,皮下注射。口服,剂量100mg/kg。甘露醇,浓度20%,肌肉注射,剂量250~1000ml/次。氯丙嗪,浓度2.5%,肌肉注射,剂量10~20ml/次。口服,剂量100mg/kg。

6.2 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好圆锯、直剪、剪毛剪、刀片、要柄、止血钳、药棉、缝 合 线、 缝 合 针、5ml 玻 璃 注 射器、16#针头、14~16# 细 铁 丝10cm、15~20cm长的塑料管。药品:5% 碘酒、75%酒精、麻醉药、消炎粉。准备手术,病畜固定保定,头部向上。

手术中,用针刺仓囊法。判断仓囊位置,病畜取侧卧保底,下部垫好垫子。靠近仓囊处剪毛,清理消毒。左手按压软骨部位,右手持针,刺入颅骨,约2~3cm深。通常情况下,见到有囊液流出为准。之后,倒置病程畜的头颅,将囊液引流。期间,流囊液不畅,可能为多头蚴头节堵住针孔,可用铁丝通针芯。当流囊液中有少量气液,证明已经见底。囊液流净后,将头颅摆正。同时,取1~2ml碘酒,自针头注入,停数秒钟后立即拔出。用蘸碘酒的棉棒,按压针孔数秒钟后。将禽畜放开,固定头部数分钟后,将其放开,慢慢扶起来。手术后的病畜,建议护理,减少不良应激,控制外出放牧时间,改善饲喂条件。通常情况下,1周可康复。

7 预防措施

包虫病防治的关键,在于避免牲畜吃到有多头蚴的动物脑和脊髓。被感染的病畜,脑部及脊髓部,应集中销毁或深埋。牧羊犬定期组织驱虫,注意控制终末宿主的数量,避免疫情得到恶化。场区内无生产意义的犬,一律可做捕杀处理。所有患病器官,都应该集中堆积处理,禁止随意丢弃,被其他动物误食,扩大感染面积。

参考文献

[1] 曹宽仁.牛脑包虫病的诊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1):41.

[2] 霍建青.用碘硝酚片预防幼畜脑包虫病效果好[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4,(2):6.

[3] 曾江勇,吴金措姆,色珠,等.一种治疗牦牛脑包虫病新方法的建立[J]. 西藏科技,2013,(4):53.

猜你喜欢

包虫病治疗诊断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