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2016-02-01李发有谢灵仙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况公猪后备

李发有 谢灵仙

(楚雄市东华镇畜牧兽医站,云南楚雄 675014)



如何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李发有 谢灵仙

(楚雄市东华镇畜牧兽医站,云南楚雄 675014)

[摘 要]养猪不仅提供人民生活中的主要肉食,而且可以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它成为目前养殖业中最热门的产业。要想养好猪,多养猪,多挣钱,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是关键,他是提高母猪生产性能、促进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和唯一途径。

[关键词]母猪 饲养管理

长期以来,由于广大养殖户对母猪饲养管理不科学,不够重视。使母猪生产性能总体偏低,制约了养猪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加强母猪饲养管理是发展养猪的关键,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生产繁殖能力,多产仔,产仔好,仔猪成活率高,增重快,经济效益高。下面我就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几个方面如何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1 母猪选择

1.1 品种选择

母猪品种选择要根据市场需求,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品种繁殖性能等进行科学选择。不要在育肥群中自留母猪,要在专业化养殖场选择长培育及配套杂交母猪及长大(LY)或大长(YL)杂交母猪或引进猪种配套系。

1.2 个体选择

后备母猪适宜选择4~5月龄、体重50~75kg,体型外貌好,体格健康的个体,最好从高产母猪的后代中选留,要选择品种特征(毛色、头型、耳型等)明显,体型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肢体健壮、背线平直;乳头多(6对以上)排列均匀整齐且有一定间距,没有瞎乳头、副乳头;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外阴较大且下垂;无明显跛行、裂蹄等缺陷和疾病。

2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

2.1 加强后备母猪饲养管理

2.1.1 合理分群。后备母猪的分群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和健康状况来确定,饲养密度适当。每栏5~6头,每头母猪占栏面积不宜少于1.5m2。

2.1.2 适当运动。以增强母猪体质,促使母猪发育和发情,每天可以适当运动。

2.1.3 诱导发情。为促进后备母猪发情,可定期将试情公猪赶往后备母猪群,有意识地让公猪追逐、爬跨母猪,或把母猪赶往公猪圈舍附近运动,有利于后备母猪发情。

2.1.4 科学饲喂。后备母猪可以分2个阶段饲养,第1阶段自由采食,第2阶段限制饲料。注意日粮的能量浓度和蛋白质水平,特别要补充矿物质元素、维生素。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切忌饲喂生长育肥料。后备母猪需采取“前高后低”的营养水平,母猪在90kg以前实行自由采食,90kg后至配种限制与自由采食结合,日饲喂2.5kg左右,分2~3次饲喂,并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防止后备母猪过度肥胖,推迟发情。在配种前2周结束限量饲喂,实行优饲催情,日饲喂量增至2.5~3kg,配种后(4周)视母猪体况恢复每天饲喂1.8~2.2kg。地方品种根据大小可适当减少每日饲喂量。

2.1.5 适龄配种。地方母猪品种初次配种时间是6~8月龄,体重70~90kg为宜,国外母猪品种配种时间是8~10月龄,体重110~130kg为宜。最佳配种时间应为第3次发情时,也就是第1次和第2次发情时不要急于配种。

2.1.6 第1胎母猪的饲养管理。第1胎母猪的饲养管理的好坏对母猪以后生产性能的发挥十分重要。第1胎母猪从配种、妊娠、泌乳都应给予高营养浓度的日粮饲料,保证母猪自身生长发育和胎儿、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第1次妊娠的母猪要适当运动和调教。采取小群大圈舍饲养或单个小圈饲养,尽量不用定位栏饲养。

2.1.8 及时淘汰。如果母猪到8月龄未出现过发情症状,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仍未受胎或屡配不孕的和疾病损伤等而失去种用价值的后备母猪及时淘汰。

2.2 加强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2.2.1 小群饲养,适当运动。一般每群4~5头,每头占栏面积2m2,以利于互相刺激,促进发情、排卵;每天自由运动2~3h,促进母猪尽早发情、配种受胎。

2.2.2 合理饲喂,保持适度膘情。母猪断奶前3d开始减料饲养,断奶当天可以停料1d使母猪尽快干乳。断奶后2~3d的母猪实行短期优饲,在日喂量基础上每头视体况增加0.3~0.5kg,促进母猪体况恢复和发情、排卵。空怀母猪保持7~8成膘,对过胖的母猪,适当减少饲喂量,加强运动;对过瘦的母猪,适当增加饲喂量,以达到“补饲催情”的效果。

2.2.5 淘汰无价值的母猪。对屡配不孕、不发情、久病不愈、产仔缺陷及体壮及差没有恢复迹象的母猪予以淘汰。

2.2.6 适时配种。(1)根据母猪品种、胎次等情况,做好发情鉴定。母猪发情前期表现出爬跨其他母猪,外阴肿大,阴道黏膜呈大红色,有黏液,但不受公猪爬跨(持续12~36h)。发情中期,外阴呈紫红色或暗时,除内生殖器官发生一系列变化外,其体外部症状也比较明显,主红色,并出现皱纹;阴道黏液稀稠,手捻呈拉丝状;用手按压母猪背腰部时静立不动,两耳直立,尾向上举,背部弓起并主动向公猪靠拢,并受公猪爬跨,此时配种最佳。发情后期,外阴部开始收缩,阴道黏膜呈淡紫色,外阴部变化,黏液稀稠,不愿受公猪爬跨。最佳配种时间是发情中期,第1次配种后,间隔8~12h进行第2次配种。(2)母猪配种。可采用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自然交配:在母猪发情症状明显,适合交配时把母猪与公猪混养在一起,任其自由交配,但这是一种粗放的配种方法,不利于公猪个体的发育和使用年限,还会传播疾病,不提倡使用;人工授精:进行人工授精时(1)要确定公猪品种,该公猪品质合格的精液。(2)输精人员清洁双手,消毒,用清水洗净外阴,并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擦干。(3)从密封袋中取出灭菌的一次性输精管,在前端涂上润滑剂,然后将输精管向上呈45°角插入母猪生殖道内,在感觉有阻力时,放平并缓慢逆时针旋转,同时前后移动,直到感觉输精管被子宫锁定,确定输精部位。(4)缓慢颠倒摇匀精液,剪去封口,到输精管上,将精液全部注入子宫内,输精时动作要缓慢,以减少对精子的机械性刺激。(5)控制输精速度,输精时间为5~10min。(6)注意精液的温度,不能低于28℃,过低引起子宫收缩而造成精液倒流,也不能超过36℃,过高会杀死精子,输精完毕后,应将所有器械清洗干净。

2.3 加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2.3.1 妊娠鉴定。其方法主要有阴道活组织检查法、测定雌激素和超声波妊娠测定法等,但在实际生产中,最常用的是根据配种后21~42d左右母猪是否返情和母猪行为的变化等来判断是否妊娠。母猪配种后表现疲倦、贪睡、食欲旺盛、容易上膘、行动稳重,且2个发情周期(6~7周)则不反情,则确定已经妊娠。对确认妊娠的母猪应准确并记录预产期。

2.3.2 妊娠母猪饲养的要求。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保证胎儿在母体内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窝产仔数多而健壮,初生重大但均匀。在妊娠期间为满足胚胎发育,保持适当膘情,但防止母猪过于肥胖而影响繁殖,采取分阶段饲养。尽量使用妊娠期母猪专用料,注意饲料品质,不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以防霉菌素中毒引起死胎、弱仔和母猪流产。

妊娠前期:适当控制饲喂量,促进胚胎着床。视母猪体况每头母猪日饲喂量1.5~2.2kg。

妊娠中期:逐渐恢复到正常日饲喂量,但需要防止母体过肥,致使胚胎成活率下降。母猪日饲料量2.2~2.5kg,要饲喂一定的青绿饲料,可降低母猪流产,死胎、和弱胎的发生率。

妊娠后期:胎儿增长快,胎儿体重60%~70%均来于此阶段,这个时期应给予充足的营养,适当增加精料,减少粗料并补足钙磷,保证胎儿正常发育。母猪日饲料量2.8~3.5kg。妊娠母猪至产前一周应转圈到产房,产前3d视情况开始适当减少饲喂量,母猪出现分娩症状当天应停止喂料。

2.3.3 加强管理。母猪妊娠期间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不宜随时调整圈舍和合群,以防咬斗而导致流产,可以适当运动,但不能剧烈驱赶,要温和,避免滑倒、碰撞,防止拥挤和惊吓,而导致流产。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减少胚胎死亡率;母猪妊娠过程中要减少应激,避免母猪受到突然惊吓和强烈应激,而死胎、流产和早产;及时转圈,配种21d后从配种室转到妊娠室,母猪在临产前1周经消毒后从妊娠室转到产仔室。产前1周应适当减少运动量,注意观察母猪动态,做好产准备并防止提前产仔等意外发生。

2.4 加强分娩母猪饲养管理

2.4.1 产前准备。根据母猪预产期,提前1周准备好产房,清洁消毒,准备好仔猪保暖设施和分娩用具,如干毛巾、丝线、剪刀、消毒液、仔猪产箱、保温灯等。

2.4.2 临产鉴定。母猪分娩前,在多举动、体态、乳房等方面发生变化。母猪产前3~5d,外阴红肿松弛呈紫红色,尾根两侧下陷,乳房肿大,两侧乳头向外开展呈八字形呈潮红色。如最后一对乳头能挤出浓稠乳汁,发现“母猪叼草”母猪将在6~12h分娩;当母猪起卧不安,频频排尿,在卷内来回走动,阴部流出稀薄的带血黏液时,母猪即将产仔。

2.4.3 科学饲喂。饲养好分娩前后的母猪,可以保证母猪顺利分娩和母猪正常泌乳。要保证分娩前后的母猪消化道正常,防止便秘、体温升高。分娩前2~3d喂料量可以减少到平时饲喂料的1/3 或1/2,分娩当天母猪可以停在饲喂,并喂给2~3次麸皮盐水汤,产仔后2~3d内,不可喂料太多,应逐渐增加料量,到5~7d恢复到正常饲喂量同时可以更换哺乳饲料。

2.4.4 产前护理。临产前1周将母猪转到产房,注意观察母猪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护理,防止早产。进入产房前应给母猪洗澡,产前将母猪乳房、阴部清洗干净,再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消毒,保持母猪乳房和乳头的清洁卫生,减少仔猪感染。

2.4.6 难产的处理。母猪难产时可用通过药物和人工助产。药物助产:按每100kg注射2ml催产素,一般注射后20~30min可产出小猪。如果无效,要采用人工助产。人工助产:助产人员剪短手指甲,用肥皂水洗手,再用消毒液消毒手及手臂,涂上润滑剂,同时将母猪阴门洗干净,手心向上,待母猪努责时,缓缓将手伸入产道握住仔猪,顺势将仔猪拉出。拉出1头仔猪后,如转为顺产不必再行人工助产了。术后给母猪注射抗生素以防感染。

2.4.7 产后护理。要经常保持圈舍和母猪外阴部清洁;密切关注胎衣以及恶露的排出情况;给母猪补充质量好、易消化的谷类饲料;驱赶母猪站立采食。排出的胎衣要及时清理,以防母猪吃胎衣,避免养成吃仔猪的恶癖。

2.5 加强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2.5.1 科学饲喂。使母猪为仔猪提供品质好、数量多的乳汁,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维持母猪的正常体况,在仔猪断奶后能正常发情配种。尽量使用哺乳专用饲料。母猪产后8~10h内可以不喂饲料,只需补充体液,喂给温盐水和稀粥状的饲料。母猪分娩3d以后可根据其食欲情况逐渐加料并过渡到自由采食水平,每头母猪每天的给料量可以按“2.5kg+产活仔数×0.35kg”计算(约5.5~6.5kg),日喂3~4次。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适当饲喂一定量的青绿饲料,促进母猪泌乳。哺乳母猪饲料不宜频繁更换,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以防乳汁改变而引起仔猪腹泻。

2.5.2 饲养环境。泌乳期必须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圈舍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清新,尽量减少噪音,避免大声吆喝、粗暴等对待母猪,日常管理工作程序必须有条不紊,以确保母猪正常泌乳;从产后第3d开始,如天气晴好,可以让母猪适当运动,这样对母猪恢复体力、促进消化和泌乳等均有益处。但要防止着凉和受惊,运动量不要过大。

2.5.3 异常情况处理。主要是做好母猪乳腺炎、产褥热、产后无奶或少奶。

(1)乳腺炎。多发生在分娩之后,治疗时可用手或湿布按摩乳房,将残存的乳汁挤出。如乳房变硬,挤出的乳汁呈浓状,可以注射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2)产褥热。多在炎热季节因母猪产后感染而导致体温升高。母猪产前减少饲喂量,分娩后最初几天喂一些轻泻性饲料,减轻母猪消化道负担,减少产褥热的发生。如母猪发病,应及时治疗。

(3)产后无奶或少奶。多由饲养管理不善导致母猪过瘦或过胖、产后感染、母猪年老体弱原因导致,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体况消瘦、乳房干瘪的母猪,可以喂豆浆、麸皮汤、小米粥等催乳饲料,也可以用中药催乳;对体况过胖的母猪,可以受饲料量,适当加强运动;如发生产后感染,可以用2%的温盐水灌洗子宫,并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做好母猪的饲养管理,及时淘汰老龄体弱的母猪。

参考文献

[1] 张永泰.高效养猪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68-336.

[2] 范作良.家畜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10-111.

猜你喜欢

体况公猪后备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怀孕母猪如何饲喂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奶牛分娩前体况对泌乳量、脂代谢及氧化状态的影响
中国荷斯坦奶牛体况评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