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共俱生灵化无穷已——《山海经》中的异兽形象列析
2016-02-01高洋
高 洋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2)
天地共俱生灵化无穷已——《山海经》中的异兽形象列析
高 洋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2)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的重要古籍,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书中记载了很多精灵古怪的异兽,充满了神奇荒诞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许多神话的灵感和母题。本文对其中的部分异兽形象进行了列析和研究,为《山海经》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资料。
山海经;异兽;图腾文化
《山海经》中以冷静平实的手法提到了很多异兽,据统计有近300种,构筑了一个变幻莫测、异彩纷呈的上古生态神话环境氛围。有一些据现代学者研究就是我们现在还可以见到的普通的动物,比如狌狌就是猩猩,以及鹦鹉等等。还有一些是两种或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因而比单一的动物或人类本身具有更强大的力量,更加凶猛或是恐怖。比如:
竹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是食人。
章莪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浮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
竹山有一种形状像小猪的动物叫做豪彘,毛像簪子一样粗,并且尖端呈黑色。邽山有叫做穷奇的兽,像牛,但全身长刺猬毛,声音像狗叫,吃人。章莪山有叫做狰的兽,形状像赤豹,长着五条尾巴和一只角。浮玉山中有一种叫做彘的野兽,形状像老虎长着牛的尾巴,叫声像狗叫,也会吃人。
这些兽,以某种普通动物为形体基础,合成了其他动物的器官或特征,比如坚硬的皮毛,尖利的长角,比一般动物恐怖凶猛。说明这个阶段,人类与自然进行斗争,发现自身的弱小,对环境充满了敬畏,通过组合使力量加备叠加,增加战斗力,以期获得更多的能力。《山海经》中还有一些异兽,形象怪异罕见,并且象征预兆着某些自然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发生一些事端,比如发大水或是干旱,因此也代表了吉祥或是灾祸的意义,为人类所敬畏。比如:
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令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尧光之山,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见则县有大繇。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邽山的蠃鱼,鱼的身子鸟的翅膀,声音像鸳鸯,出现会有水灾。章莪山有一种叫做毕方的鸟,形貌像独脚的鹤,红斑青毛白嘴,出现的地方会发生怪火。令丘山有鸟叫做颙,像猫头鹰,人脸,四只眼睛,一出现就会天下大旱。尧光山有兽叫做猾褢,出现的地方就会有繁重的徭役。丹穴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普通的鸡,全身上下是五彩羽毛,那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是“羲”字的花纹,背部是“礼”字的花纹,胸部是“仁”字的花纹,腹部是“信”字的花纹。凤凰姿态优雅从容,出现是天下太平的吉兆。
还有一部分异兽,吃了它们的肉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种种功效十分神奇。中国后世的中医理论讲究以形补形,以及食疗药补,这种观念的思想基础从《山海经》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萌芽。还有的异兽本身形体已经很凶猛威武,也具备了一些想象中的神秘力量,更神奇的是,当被主人驯养了以后,主人就可以拥有或提升某种实用技能,异兽此时又变成了卫国护身的神兽,拥有了更神圣的意义。
中曲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翼望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服之使人不厌1,又可以御凶。
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
皋涂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足,名曰数斯,食之已瘿。
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青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食之不疥。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基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驳是中曲山中的一种野兽,形状像普通的马,白身子和黑尾巴,有一只角,有老虎的牙齿和爪子,驯养它可以避战争。皋涂山中的禽鸟数斯,吃了它的肉可以治好人脖子上的赘瘤。杻阳山中的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可以多子多孙。青丘山水中的赤鱬,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生疥疮。青丘山上还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斑鸠,鸣叫的声音如同人在互相斥骂,名称是灌灌,把它的羽毛插在身上使人不迷惑。青丘山中的九尾狐,声音像婴儿啼哭,能吃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基山中有一种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也长在背上的野兽,名字叫做猼訑,人穿戴上它的毛皮就会不产生恐惧心。亶爰山中有一种名叫类的野兽,雄雌同体,吃了它的肉可以不产生妒忌心。还有,座柢山里有一种像牛的鱼,叫做鯥,吃了它的肉就能不患痈肿。
以上种种,不一而足。但是这部分异兽基本上还停留在动物的层面,即使有一些拥有了灵异的力量,可以预示凶吉,但毕竟还是低层次的兽类。有另一些异兽,它们的形体与人类的部分形象相结合,从而具有部分人类的特征,也提升了一定程度的灵性,升级成较为高级的异兽。比如:
崦嵫之山,有兽焉,其状马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曰孰湖。
皋涂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鹿而白尾,马脚人手而四角,名曰玃如。
祷过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䴔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
鹿吴之山,……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崦嵫山中有一种叫做孰湖的兽,有马的身体,鸟的翅膀,人的面孔和蛇的尾巴。皋涂山中有一种兽叫做玃如,像普通的鹿却有白色的尾巴,马一样的脚蹄、人一样的手有四只角。祷过山中有一种禽鸟,像䴔,白色的脑袋,三只脚,人面,这种鸟叫做瞿如。鹿吴山中的蛊雕,形状像普通的雕鹰,但是头上有一只角,发出婴儿啼哭的声音。
这些异兽,形体上已经进化为半兽半人,拥有人类的部分特征,这也说明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地了解并征服自然,对野兽不再完全是陌生疏离的状态,已经逐步纳入可控范围内。
《山海经》中还记载了一些更高级的,已经升级为神灵的异形,形象更接近人类,却拥有更为强大的力量和自我意识,受到人类的敬畏和膜拜。
天山,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2,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天山里住着帝江,像一个黄色口袋、发红光、有六只脚和四只翅膀、浑浑沌沌没有面目,整天唱歌跳舞。居住在玉山的西王母,人形却长着豹子的尾巴和老虎的牙齿,她的长相丑陋,和我们想象中瑶池仙境的仙女不同,她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还有女娲之肠,横卧在大片的庄稼地里。大荒当中的成都载天山上的夸父,就是著名的夸父追日的故事。
《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还有很多,本文不再一一列举。这些异兽的产生和记载一方面来源于现实,人类确实见到了一些凶猛的兽类,由于惊吓或是夸张的形容,稍作加工记载下来,更多是因为此时人类处在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发展过渡,科技不发达,对生存环境存在神秘探索阶段,对自然环境充满了恐惧的想象,这也是自然崇拜图腾文化的表征方法之一。
注释:
①厌:通“魇”,梦中遇可怕的事而呻吟、惊叫。
②胜:指玉胜,古时用玉制做的一种首饰。
[1]方韬.《山海经》中华书局,2011.
[2]袁珂.《山海经校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3]郭世谦.《山海经考释》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4]陈成.《山海经译注》 著者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王红旗,孙晓琴.《全本绘图山海经》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6]思履.《彩图全解山海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I247.5
A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山海经》版本是晋代郭璞的《山海经传》,有宋、明、清三代的刻本,这是迄今能看到并确认的最早版本。《山海经》的书名最早见司马迁《史记·大宛传》:“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说明此书至少成书于西汉之前,是一本古老的历史文献,记载了大量山水地理、风土物产信息。
高洋,女,南京广播电视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