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公验适用范围述评

2016-01-31常晨秋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

常晨秋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唐代公验适用范围述评

常晨秋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公验作为官府出具的一种证明文件,按其用途可分为:身份证明公验、路证公验、商贸交易公验三大类。公验的使用涉及到国家管理的各个领域,并且其作用具有排他性的,公验体现了国家多项管理制度的完备,在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公验;土地买卖;路证;奴婢买卖;文牒

内藤虎次郎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三井寺藏唐过所》一,文中曾提及过所的作用与公验颇不相同,过所专门用于关津之处,而公验则用于普通的州县镇铺;仁井田陞《唐宋法律文书的研究》对内藤氏的观点进行了增改,认为公验也可以用于关津。随着文书出土,出现了不少相关文章,程喜霖《唐代的公验的过所》认为公验广义来说就是官府颁发的证明文件,此后出现的文章或是针对过所和公验的异同、或视过所和公验为一体的基础上做延伸研究,单对公验的研究却鲜为少见,个人认为过所的应用范围具有局限性,过所只适用于能出入京城的二十六关,除此外均用公验,碍于本文主题,在此不作深入讨论。此文按照公验的适用范围,将公验分为身份证明公验、路证公验、商贸交易公验三类进行讨论。

一、公验的概述

唐时公验虽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不可否认它作为管理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隋书》高祖纪下:“庚寅,敕舍客无公验者,坐及刺史、县令。”这是有关公验的最早记录,同时也是适用于人员最早的公验。唐承隋制,并且,在唐代,公验的应用范围远不止于此。

据出土文书来看,公验一般由申请人具辞、具牒、或具状有司申请,具体内容或因事而异,但基本格式不变,有司在申请文书上签署并加盖官印,基本格式如下:申请时间,申请人;申请事由,注明人员姓名、年龄、社会阶层,所带货物种类、数量;向州司请给与公验的原因。一般说明所经之处、所去之地即可;州司批复意见,并署名加盖公章,注明时间。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对公验的勘查处所描写的很是详尽,关隘、边戍、城门、街铺、村坊内的佛堂、山林中寺庙、州县的寺庙、住舍,以上是会对公验勘查的地方;不仅公验应用范围之广,其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前文已说,公验的格式固定,只授予对象用途的不同内容稍异,接下里要说的就是公验的适用范围。

二、公验的适用范围

公验作为官府出具的一种证明文件,按其用途可分为:身份证明公验、路证公验、商贸交易公验。公验的使用涉及到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经济贸易、军事管理、外交管理多个领域,而且其发挥的作用都具有排他性。以上足以说明,公验不只是一张纸质证明文件,其背后是国家各项制度的条理化和完备性,公验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性,因此,对公验的研究有其必要性。

(一)身份证明公验

选人官资和准许参加铨选的证明。唐代,公验可用于准许人员参加铨选、奔赴冬集的证明文书。《唐会要》曰:“许次年取本住州府公验。便依限赴集。”这里参加冬集的人员是说前资官,官员任满之后需要在家守选。守满方可根据吏部南曹颁示诸州的文告,于次年在所住州府领取公验,参加冬集。唐中宗景龙三年,对于三考之后还是未能考第在上者,亦给予公验,准许参加冬集铨选。“即给公验。谓之比冬。”

军功证明。对于已获功绩,可是却还未得告身的先给与公验作为凭证。《唐上元二年(675)府曹孝通牒为文峻赐勋事》上书:(前略)经十年以上。检敕虽复未获,据省给告身,并衔敕授文峻等,补经廿年以上有实。实给牒,任为公验者。今以状牒,牒至验。故牒。(下略)

以上这种类型的公验,都是针对个人身份资格而开具,这类公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证了个人权益、明确权责的作用,实现政府对人员的有序管理,同时也保证了政务有序进行。

(二)路证公验

唐时,坊门、城门关闭后,如果因私事外出,必须带有本司的文牒公验通行。其规定可见《唐律疏议》:“及私家吉、凶、疾病之类,皆须得本县或本坊文牒,然始合行,若不得公验,虽复无罪,街铺之人不合许过”。

行旅公验。米巡职携带奴婢、骆驼去西州贸易,因为途径烽塞,所以向州司申请公验。唐调露二年(680)某人行旅公验,残缺。另,《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庭州人米巡职辞为请给公验事》

1.贞观二十二(长矩形)庭州人米巡职辞

2. 米巡职年三十,奴哥多弥施年十五

3. 婢娑匐年十二驼一头黄铁勤敦八岁

4. 羊十五口。

5. 州司:巡职今将上件奴婢驼等往于西

6. 州市易恐所在烽塞,不练来由,请

7. 乞公验。请裁,谨辞。

8. 巡职庭州根民,任往

9. 西州市易,所在烽

10.塞勘放。怀信白。

11.二十一日

僧人离寺游历。《唐会要》载:“其僧中有志行坚精。愿寻师访道。但有本州公验。即任远近游行。所在关防。切宜觉察。”唐时严禁私度僧侣,持有祠部度牒才允许剃度;另外,已经取得度牒的僧人,如需要外出寻访求师,还需要向所在州府申请公验。再有,对于僧人公验勘查的记录还见于《古尊宿语录》。

以上路证类公验,一来加强了国家公共治安管理,再是对人口流动的管理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把人口固定在一定地区,可以让国家最大限度地掌握人口,为户籍管理提供便利,而且保障了国家赋役征收的顺利完成。

(三)商贸交易公验

贸易许可公验。《唐六典》曰:“凡卖买奴婢、牛马,用本司、本部公验以立券”,商品的交易买卖必须凭公验获取市券后才能进行。

授田公验。唐穆宗长庆元年,对于无主桑产,由本道观察使视田地情况,授予有人丁但没有田地的官健作为永业田,发给公验。如《唐会要》所录:“见在桑产,如无近亲承佃,委本道观察使于官健中取无庄田有人丁者,据多少给付,便与公验,任充永业。”

田产租佃买卖公验。会昌元年,对于无主田地,州县可以对外招租。若田产原主人“自今已后,二年不归复者,即仰县司,召人给付承佃,仍给公验,任为永业。”则发给承租人公验,亦作为永业田。《柳宗元集》中有奏状称:“宗元在永州日,见百姓庄宅公验,有司户李邕判给处”可见公验是庄田、屋宅的所有权证明。土地、房产买卖向有司申请公验,其效力相当于政府公证过地契和房产证明。

奴婢买卖公验。按唐律“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奴婢为私有财产准许买卖;买卖,依照公验立市券“凡买卖奴婢牛马,用本司本部公验之券。”《唐天宝年间敦煌郡行客王修智卖胡婢市券公验稿》以及《唐开元十九年(731)二月西州兴胡米禄山卖婢市券公验》说的都是对奴婢的市场买卖交易,在此公验是用来标明所有权。

著作权归属公验。《太平广记》有这面一段话,两人为了争一首诗的著作权,最终幻想按字数多少,判定归属,发给公验,关于此类,也就只见于这一例,史料可见“乃下牒,见博士罗道宗,判云:‘昔五字定表,以理切称奇。今一言竞诗,取词多为主。诗归弘智,转还定宗。以状牒知,任为公验。’”

在以上应用的公验,体现了国家对交易商品的管理控制,许可证式的公验也有助于交易税的征收;再者,有关田产交易之类的契约合同类公验保障个人所有权,避免了民事纠纷的出现;最终促进并保证了商品交易、流通的实现。

三、结论

总的来说,公验涉及了唐宋政务处理的很多方面,即使提及的只是制度中某一个部分,但也可以反应出政府管理的诸多面貌,对了解唐代制度有所裨益。公验运用所涉及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身份证明的公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个人权益和明确了权责的划分,最终实现政府对人员的有序管理。第二,路证公验,在加强公共安全、促进治安管理的同时,对人口流动的管理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最大限度的保持人口相对固定,有利于掌握人口,这不仅使户籍管理得以顺利实施,而且保障了国家赋役征收的顺利完成。第三,在商品交易中,作为贸易许可证,涉及到国家对交易商品的管理控制,同时也又有助于交易税的征收;契约合同和物权凭证式的公验在保障所有权的同时,也地促进了商品流通交易的顺利实现。不过,对于公验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如公验是否涉及有效期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考证。

[1][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唐]杜佑撰,王文锦校.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8.

[3][唐]柳宗元.柳宗元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唐]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唐]长孙无忌,刘俊文点校.唐律疏议[M].中华书局,1983.

[6][后晋]刘昫.旧唐书[M].中华书局,1975.

[7][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中华书局,1975.

[8][宋]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9][宋]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10][宋]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1][宋]赜藏主持.古尊宿语录[M].北京:中华书局,1994.

[12][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3][日]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4][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M].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3.

[15]唐长孺.吐鲁番出土文书[M].文物出版社,1986.

[16][日]砺波护著,韩昇译.隋唐佛教文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7][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D92

A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的知识传播与知识青年的阅读
Tao Qian,Saussure and Taoism:The Paradox of Poetic Language
祓禊之间
图书出版切勿忽视版权“敲门砖”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报刊的知识传播与知识青年的阅读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郭文斌作品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