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检察机关公诉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T市H区检察院为样本的分析

2016-01-31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22期
关键词:公诉人法学检察机关

王 娜

(300000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 天津)

基层检察机关公诉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以T市H区检察院为样本的分析

王 娜

(300000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 天津)

公诉是我国检察机关的核心、标志性职能之一,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诉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加强公诉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公诉人院,培养机制不可或缺。本文以T市H区人民检察院为样本,针对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队伍的特点,探讨基层检察机关公诉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总结出应采取内部机制、外部机制双重培养模式,以期更好的发挥公诉职能作用。

以审判为中心;公诉人员;职业能力

公诉是我国检察机关的核心、标志性职能之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公诉人员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加强公诉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公诉人员,培养机制不可或缺。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承担着70%的公诉案件数量,更应当有所作为,注重对公诉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好公诉职能作用。本文以T市H区人民检察院为样本,针对基层检察机关公诉队伍的特点,探讨基层检察机关公诉人员职业能力培养路径,总结出应采取内部机制、外部机制双重培养模式,匠心营造公诉工作品质,以期更好的发挥公诉职能作用。

一、T市H区检察院公诉队伍的特点

1.年龄结构:队伍结构年轻化

近年来,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在参加检察工作后直接进入公诉部门工作,公诉队伍结构呈现年轻化的趋势,30岁以下干警占到总人数的50%。年轻公诉人有干劲儿,精力充沛,但是经验不足,因人员调整,骨干缺乏,人才断层,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令人担忧。如何使年轻公诉人快速成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历结构:高学历越来越多

随着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双重考核,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检察机关。2010年该院公诉部门仅有研究生2人,到2016年,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先后进入公诉队伍,呈现出学历结构精英化的趋势。笔者认为,高学历的公诉人,法学理论功底深厚,更容易适应公诉工作,因为有罪、无罪和此罪、彼罪的判断,往往不是因为证据不同而是因为对法律的理解不同。

3.性别结构:女性越来越多

2010年该院公诉部门男、女公诉人持平,到2016年,女公诉人占到公诉队伍的64.2%。女性在从事公诉实务中确实有着一定的天然优势。但目前,公诉人员普遍反映公诉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随着社会上严防冤假错案的呼声日益高战更,为了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诉人员审查起诉案件如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加班加点已是常态,女公诉人面临更多的家庭责任,正处于体力和精力相对疲劳的状态。

二、“以审判为中心”对公诉人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

笔者认为,公诉人员适应“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应需要着力提高以下几方面能力:

1.准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的能力

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当前新的法律、司法解释颁布更叠更快,要求公诉人员要时刻加强学习,提高对法律、司法解释的理解适用能力才能准确适法、用法,做到精准公诉,不枉不纵。

2.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的能力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石,审查判断证据的能力是公诉人最核心的技能。公诉人应不断强化证据意识,严格证明标准,自觉培养和不断强化综合审查、判断证据的能力,苦练内功,确保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检验。虽然三尺公诉席上唇枪舌战也很过瘾,但这一定是建立在扎实的证据体系上。作为控方,构筑的证据体系必须固若金汤,这证实考验一个职业公诉人的法律功底。

三、基层检察机关公诉人员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1.加强内部机制建设的培养

(1)坚持目标激励,以共同愿景凝聚人。坚持精神激励,以进取精神引导人。总结提炼公诉人艰苦、敬业、奉献、拼搏的公诉精神。坚持事业激励,以选任机制发展人。深入开展“创学习型科室、做学习型公诉人”活动。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修身强能的途径,让公诉人员在学习中成才、成人、成事。

(2)师傅带徒弟,做好“传帮带”。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检察长王伟曾说:公诉专门型人才的典型模式为年龄在27-35岁之间、具有法学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公诉工作7年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30岁之前是优秀公诉人成长的黄金期,30岁后则进入成熟期。公诉岗位充分的业务历练促进了他们的成熟和成长。因此在公诉人的培养上,应当提前规划,尽早着手。对刚通过公务员考试入院的青年人,细致观察,深入挖潜,选取合适的苗子尽早放在公诉部门进行锻炼,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助力他们尽早成才,对于公诉岗位的后来者也能尽早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保持公诉人队伍的年轻、活力和优秀文化的传承。

2.加强外部机制建设的培养

(1)积极参与地方法学院校法学教育。法治建设需要司法实务机关和法学院的密切交流和共同努力。但我国长期以来司法实务机关与高校之间却存在隔膜,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实践脱节,你关门搞你的理论,我忙我的案子,极大影响双方的共同提升和进步。近年来,T市H区检察院注重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与所在地的地方高校之间沟通日益密切,达到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推动理论的创新和进步,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促进法治建设。目前中国法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囿于师资等资源上的客观限制,学生法律实务技能较差,使得法律学位教育与法律实践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差距。高校法学院系学生是未来司法队伍的后备军,长远看也间接影响检察后备队伍建设。因此,今后,应当更加积极介入法学教育,注重法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与地方院校之间优势互补,弥补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长期以来的脱节,促进法学教育质量提高,提前介入未来后备司法从业者的培养。从长远看,检察院亦会成为受益者。通过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体现了检察机关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同时,培养学生对司法工作的兴趣,增强职业认同感,吸引优秀的院校毕业生加入我院公诉队伍。

(2)注重公诉人与辩护人的互动学习提高。公诉人之所以成为检察系统最优秀的群体之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经常出庭支持公诉,与辩护人进行论辩和对抗。对手既是你的敌人,同时也是你成长中的老师。对一名成长中的公诉人而言更是如此。促进业务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提高,形成优秀公诉人成长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公诉人法学检察机关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南大法学》征稿启事
“轻装”后的检察机关该干啥——子洲检察院践行“人民的名义”
坚持稳、准、狠原则 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信阳市检察机关扫黑险恶专项斗争纪实
公诉人法庭辩论的技巧
论新形势下公诉人出庭工作的挑战及应对
“幽灵抗辩”与公诉人举证的限度
浅议检察机关会计司法鉴定的主要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