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2016-01-31池富林
池富林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宁夏吴忠 751100)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池富林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宁夏吴忠 751100)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目前被公认的人畜共患病。人感染后,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威胁到病人的身体和生活。目前,牛羊养殖区,重视此病防控,已被提上议事议程。此病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等确诊,存在不小的难度。确诊,更建议结合血清学、细菌学和变态学等病理反应诊断。考虑到此病的危害性,更建议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注意:重视布病防治,布病防治责任到人,制定严格防控措施;重视布病检疫,阳性病例捕杀淘汰,避免带菌生物制品流入市场;科学饲养管理,全面彻底消毒,优化牛羊养殖环境等等,通过综合性手段和措施,达到科学防治此病的目的。
布病防控发生
1 前言
布病是公认的危害最为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之一,人的布病病例几乎全部由布病阳性动物所致,人感染后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其流行危害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落后的重要标志。布病阳性羊比布病阳性牛对人的危害更大。牛羊群中布病暴发,将导致怀孕母畜大量流产和奶产量降低,经济损失严重,如果布病流行,则会严重制约畜牧业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影响从上游的养殖到下游产品的流通和消费。
2 流行情况
2.1 传染源
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布氏杆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3 典型症状
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牛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牛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牛羊发生睾丸炎;少部分病畜发生角膜炎和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委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畜多数胎衣不下,继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畜表现睾丸炎,睾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消瘦,失去配种能力。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腺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4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
牛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剖检病理与其他传染性疾病,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由此,仅靠这两点确诊,存在不小的难度。确诊牛羊是否感染布鲁氏杆菌病,需要进一步集合血清学、细菌学和变态学等病理反应诊断。比如:细菌学诊断,一旦养殖种群中,发现有疑似病例,对流产胎儿、流产胎衣、病变其他部位等等,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有被染色成红色的,即可确诊为牛羊布鲁氏杆菌。
5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
5.1 重视布病防治,布病防治责任到人
重视布病防治,健全组织领导,制定严格防控措施,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责任到人。每年的布病防治,都应专文部署,相关人员采血检疫,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布病防治责任到人,确保防病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合实际地制定防病措施,执行严格的工作流程,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相关部门重视此病防治宣传,提高养殖户主对此病危害的重视,强化布病防控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一旦有疑似病例能及时发现,准确判断,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5.2 重视布病检疫,阳性病例捕杀淘汰
重视此病检疫,禁止疫区调进牛羊。调入产地强制检疫,取得检疫合格证后,方可调入。调入后,制定严格的动物检疫管理办法。早期隔离饲喂,隔离期监测,阳性病例一律淘汰,阴性病例方可入群。牛羊异地调运,严格备案管理,查验监测报告,符合规定的出具产地检疫证明,批准调运。疫病流行区生产鲜乳制品,严格执行销售监管,避免带菌生物制品流入市场。
疫区牛羊全部监测,阳性病例一律捕杀。种用和乳用牛羊,100%抽检。普通牛羊20%抽检,阳性病例彻底捕杀。监测阳性种群,间隔30d后,全群监测1次,直到无阳性病例为止。
争取财政补贴,布病捕杀,需要耗费资金,确保资金到位,满足捕杀工作需求很关键。建议市财政每年拨补资金补贴,满足布病捕杀需求,确保捕杀工作的顺利进行。
5.3 科学饲养管理,全面彻底消毒
优化牛羊养殖环境,及时清理舍内粪污,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控制病原微生物滋生蔓延。定期清扫圈舍,改善舍内养殖环境。消毒工作落实具体,养殖场内病原微生物众多,建议用漂白粉、石灰乳等交替消毒。而且,布病多数集中在春秋季节,此季消毒工作更应尤为重视。严格牛羊全进全出,每批牛羊出栏后,对养殖环境彻底全面消毒1遍。间隔一段时间,确保无病菌污染后,方可调入大群。
此外,此病的防控,应以科学免疫接种为主。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及时防疫接种。尤其在春秋季节,落实好此病的防疫工作最为关键和重要。而养殖场内工作人员,应定期组织体检。考虑到此病为人畜共患病,养殖人员与病畜接触多,存在高患病的风险。由此,应对养殖人员定期组织体检,确定饲喂人员的体质健康。同时,对注意做好养殖人员防病意识和能力的强化培训,切实提升饲养人员防控此病的能力。
[1] 宋岩,董玉光.牛羊布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畜牧兽医,2012,33(9):43-44.
[2] 蔡景明.布病防治在牛羊养殖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5,(6):100.
[3] 王喜智.牛羊布病的发病原因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