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仇恨犯罪的心理成因探究

2016-01-31苑园凯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22期
关键词:犯罪者犯罪心理仇恨

苑园凯

(519000 珠海华发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仇恨犯罪的心理成因探究

苑园凯

(519000 珠海华发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目前正值社会转型关键时期,但是近几年我国许多城市地区的仇恨情绪都出现了蔓延现象,这不仅仅是心态的不端正,更容易引发许多犯罪行为。本文主要从主体和客观环境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仇恨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仇恨犯罪;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一、仇恨犯罪心理形成的主体因素分析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因此本质上具备了生物属性,虽然有的学者认为犯罪与天性无关联,但事实上在研究犯罪心理成因的时候,还是有必要探究犯罪心理与犯罪者自身的遗传基因、性别等生物属性上的关联。

仇恨犯罪中,犯罪人自身携带的基因是影响犯罪行为的重要因素。基因可以是通过与家庭环境相结合,也可以通过他人对犯罪者的反映而产生不同的影响。仇恨犯罪者的心理形成常见的遗传因素主要是父母或者祖父母有精神病史、犯罪者性格怪异等。在这些负面基因的影响下,犯罪者很可能产生反社会的人格,从而做出多起犯罪活动。

从性别角度分析,男女因为生理、兴趣、生活氛围等要素的差异,导致在个性方面也会出现差别,而这种差别很容易在行为中得以体现。从仇恨犯罪率角度分析,男性较之于女性犯罪率偏高,这主要在于双方生理上的不同。男性较为冲动,容易激情犯罪;而女性比较沉稳,经常会尽力较长的思想斗争。

从生物化学物质角度分析,当男性荷尔蒙分泌过多的时候,容易做出犯罪行为;研究显示,当男性体内含有的类固醇荷尔蒙超出了正常范围,此类人员易出现暴力犯罪。与此同时,人们体内其它化学物质的缺失,也容易导致一些犯罪行为的出现。比如当人体所含有的钾元素过分低于正常范围,此类人群脾气比较暴躁,遇事易激动,会出现激情犯罪的行为;当人受到酒精的麻痹效果,自我约束的能力下降,会做出损害他人的行为等。

(二)心理因素的影响

个人心理素质直接关系到个性发展,而个性又会引导人们做出各种行为,因此从该层面分析,个人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到犯罪心理。首先出现仇恨犯罪的行为是因为该犯罪者具有消极性格,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思想和行为始终处于亢奋的状态,找机会去实现该目标。因此当某人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很容易会做出违法的行为;其次存在消极心理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会逐渐将该感受转换成犯罪的心理。心理方面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人格缺陷。个体人格上存在缺陷,很容易导致其产生犯罪心理,做出违法的行为。很多仇恨犯罪的人通常是因为人格上有缺陷,导致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将犯罪作为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人格缺陷又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类。

1.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人格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权益的蔑视以及侵犯。具有该种人格的个体通常对他人表现出不友好的态度,不会对他人的情谊做出回应,同时也很难融入到某个集体生活中。

2.犯罪人格

该种人格通常是后期养成的,即该个体早年长期以违法方式生存,或者因为犯罪入狱经常与其他犯罪者交流,在近犯罪化的环境中逐渐成长,而具有的犯罪倾向。

3.缺陷人格

个体在早年由于受到父母的过度宠溺而导致的缺陷人格,导致个体在成年之后无法适应社会的生活。

二、仇恨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宏观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这些因素当中存在的负面效应,容易促使仇恨犯罪心理的形成。

政治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政治变动,社会矛盾不断尖锐,导致了部分人群尤其是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群体,对社会抱有极度的不满,而将自己的不满心理向普通的群众发现,达到自己报复社会的目的。除此以外管理方式存在的缺陷,也导致仇恨犯罪率的升高。基层公安是治安管理的主要部门,但是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人员分工不明确、问题处理方式不恰当、机制不健全等,这些缺陷都为犯罪创造了有力条件。传统的治安管理活动中,管理者采取的是严厉打击的方式惩治仇恨犯罪行为,该种管理模式过于僵化,在这种严打模式下虽然犯罪率会短时间降低,但是从长远角度分析,这种忽视平等的管理模式,很容易造成社会的更加混乱。

经济方面的因素主要在于经济秩序的稳定。目前正值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价值观在逐渐改善,但是新价值观体系尚未完整建立,这就导致在许多领域,人们缺少必要的行为准则,会做出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比如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在这种需求的引导下容易出现不文明的行为。除此以外,随着经济转型的推进,经济结构以及就业率都出现了改变,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在拉大,这些都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很多生活在底层的人为了获得更多福利而做出了极端事情,甚至对社会产生仇恨的心理。

(二)微观环境因素

微观环境因素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包括日常生活学习的环境、家庭氛围、工作氛围等,相比于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对犯罪心理的影响更加直接。当个体长期处于容易引发犯罪的环境中,情绪上很容易受到外界氛围的感染。当个体进行仇恨犯罪之前,通常是处于冲突的情境中,受到个体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做出了仇恨犯罪行为。从这个方面分析,犯罪者与被害者之间的不良互动,也很可能激发犯罪者的仇恨心理。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仇恨犯罪中,犯罪者与被害人之间关系都比较密切,犯罪者之所以为出现仇恨犯罪的行为,其实是对被害者挑衅行为的回应,虽然犯罪者也受到先天心理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个心理完全可以通过后期的培养逐渐改善。

三、结束语

仇恨情绪的逐渐累积,会使人在某个时刻无法控制自己,做出了一些违法行为。尤其是在仇恨犯罪行为中,犯罪者的情绪经常是比较冲动,无法控制自我行为,对外界的反映过于激烈等。因此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善于并及时发现这种仇恨情绪,对个体进行耐心的疏通和引导,帮助他们逐渐自我调节,逐渐恢复到平等的心理状态。在对仇恨犯罪的预防和矫正方面,可以从心理、自控力两方面对犯罪者进行疏导和教育,同时及时针对犯罪者所处的客观环境。

[1]王文华.仇恨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河北法学,2011(4).

[2]张旭、范淼.我国仇恨犯罪原因与治理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苑园凯(1991.4~),女,籍贯:山东,院校: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刑法学,工作单位:珠海华发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犯罪者犯罪心理仇恨
犹太人大屠杀并非始于集中营,而是仇恨言论。这段历史不可忘却 精读
Chapter 15 Avenger 第15章 复仇者
英性犯罪者出狱住旅馆引担忧
别用你的爱,去喂大了仇恨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记住这张仇恨的脸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解救吾先生》 2015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