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甸县县仁和镇牛冻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6-01-31段明琴
段明琴
(云南保山施甸县仁和镇畜牧兽医站,云南施甸 678208)
浅谈施甸县县仁和镇牛冻改工作取得的成效
段明琴
(云南保山施甸县仁和镇畜牧兽医站,云南施甸 678208)
自2007年来,仁和镇兽医站全面加强冻改技术推广应用,合理布局配种站点,从防疫队伍中选拔技术骨干,通过专业技术跟班培训形式,全面掌握冻精改良技术,实施异地输精上门服务的推广模式,冻改辐射面为全镇20个村委会及周边乡镇,配种数量逐年增加,受胎率得到明显提高,养殖户效益增加,牛冻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肉用牛 冷冻精液 品种改良 技术推广
仁和镇2007年开展牛冻改工作以来,通过全站职工及全镇牛输精人员的共同努力,配种数量、受胎率、冻配技术逐年提高,2007~2015年全镇配种数达10195头。近年来,由于牛羊价格节节攀升,草食畜快速发展,群众对杂交改良牛认识进一步提高,加上去年来,《中央基础母牛扩群项目》的实施及施甸县《肉牛商业保险》的推广,牛存栏量快速增长,养殖能繁母牛积极性高,全镇肉牛存栏4265头,其中能繁母牛2865头,养殖10头以上能繁母牛的有22户,存栏牛能繁母牛274头。冻精改良面不断扩大,冻配数量快速增加,在高位市场价格拉动、扶持政策带动、畜牧部门促动下,仁和镇牛冻精改良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冻精改良显成效
1.1 改良辐射面扩大
2007年,仁和镇建成牛冻精改良站1个,输精网点5个,有专职冻改技术人员6人。到2015年末,全镇冻改工作辐射率达100%,彻底打破了以往只靠乡镇畜牧兽医站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配种,靠“吃大锅饭”造成的积极性差、依赖性强、推广面窄、效果不佳的局面。
1.2 冻改配种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2007年完成牛冻精改良247头。2008年完成牛冻精改良365头。2009年完成牛冻改800头,其中黄牛650头,水牛150头。2010年共推广牛冻改良1082头,其中黄牛856头,水牛226头。2011年共推广牛冻改良1524头,其中黄牛1236头,水牛288头。2012年共推广牛冻改良1535头,其中黄牛1049头,水牛486头。2013年推广牛冻精改良1165头,其中黄牛899头,水牛266头。2014年推广牛冻精改良2122头,其中黄牛1784头,水牛338头。2015年推广牛冻精改良2520头,其中黄牛2363头,水牛157头。十年的时间,基本上翻了10倍。
1.3 受胎率明显提高
据我站2015年年底统计,黄牛平均情期受胎率达到75%、水牛达70%,黄牛总受胎率达到90%以上、水牛为80%以上。据2012年底调查数据显示,黄牛平均情期受胎率不到60%、水牛也不到50%,黄牛总受胎率达到85%以上、水牛为75%以上。通过多年的努力,适龄母牛情期受胎率和总受胎率比2012年底调查数据分别提高了10%和5%以上,有效减少母牛空怀时间,提高了养殖户的养牛效益。
1.4 冻改品种好,经济效益上一个新台阶
冻精改良品种以西门塔尔及摩拉水牛等优良品种为主,经对养殖牛户的调查,通过冻改配种生产的犊牛,半岁至周岁的杂交改良牛,按目前市场价格一般在每头5000~8000元,有些个头大的,在价格好的时候可达9000元以上。而饲养本地品种,同龄牛销售价格在2000~4000元,平均3000元左右,每头杂交改良牛售价比本地牛高3000元。按年配种数量2600头,产犊成活率85%计算,年可提供杂交改良牛2210头,可为养牛户增加经济收入1105~1768元。
1.5 输精技术员收入可观
按每配一头收费100~150元计算,配种数量达到400头的点,年可有配种毛收入4~6万元,除去每头液氮冻精交通等成本30元左右,则每年应有3~5万元纯收入。
2 主要做法和经验
2.1 合理布局网点,扩大良种覆盖面
在母牛集中区域,合理设立冻改站点,科学划定服务区域。一是每个配种点辐射范围内原则上有能繁母牛500头以上、年配种达到300头以上,距离远近视交通便利情况酌情考虑,一般以1小时内可以完成配种或者半径10km范围为限。二是距离10km以上,养殖户较为分散,现有冻改人员已难以覆盖的地方,能繁母牛数量不足,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冻改输精人员,设立输精点。
2.2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冻配受胎率
多渠道提高冻改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为全镇冻改工作的开展注入活力。一是抓实培训。每年组织开展了3~5次冻改技术培训,各个输精点服务辖区开展1次;二是跟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新手,一对一跟班学习的形式跟班学习直到新手们能熟练掌握冻改技术各操作环节,能独立胜任冻改工作为止。
2.3 加大宣传范围,提高农户意识
抓住当前牛价上扬,群众积极性高的有利时机,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和培训: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冻改工作宣传,同时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发放技术小册子等方式,向群众宣传开展冻改的好处,杂交改良牛的生长优势、价格优势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将冻改的优越性、技术常识等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加强培训,抓实配套技术推广。主要以发情症状、发情鉴定、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综合技术对养牛户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冻配受胎率,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2.4 规范技术操作,提升饲养水平,从而提高受胎率
一是规范冻改技术操作。总结仁和镇开展冻改工作近10年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参照市县级冻改技术专家,制定并讨论通过的《保山市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试行)》,用于指导仁和镇冻改工作的改良步伐。二是规范杂交牛的饲养管理标准,提高改良效果,发挥更好的养殖经济效益。根据《保山市肉牛养殖综合配套技术》丛书,对从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过程进行规范。
2.5 严格遵守物价局核定标准,合理收取服务费
规范服务费收取标准,保障冻配人员合理收入,防止不良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