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阶段性精准营养和饲养管理策略之后备母猪
2016-01-31周恩库王洪燕
周恩库 王洪燕
母猪阶段性精准营养和饲养管理策略之后备母猪
周恩库 王洪燕
在养猪生产中,商品母猪的年淘汰率为30%~40%,对于一个猪群稳定生产的猪场来说,每年要补充相应数量的后备母猪,因此后备母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实际生产中,猪场对后备母猪的饲养和管理来看,养猪者需要从意识上和系统思维上重视后备母猪的培育。
目前中国育肥猪的养殖水平与国外差距已经很小,养猪业与国外差距最大的指标还是PSY,其核心就是母猪阶段性精准营养和管理策略差异,并且在整个母猪培养和生产系统中进行阶段性营养的精准化设计和管理策略的执行需要提高。要具备系统思维来提高我国母猪整体养殖水平。系统思维主要体现在三点:
1)从母猪整个培养过程和整个生产过程来纵向系统看待母猪阶段性营养和管理策略;
2)要从母猪舍建设、精准营养、饲养管理、繁殖配种、兽医预防、环境控制和品种选育等横向系统来思考母猪生产的系统性;
3)需要具备有系统思维的梯队核心带头人和团队来从营养和管理的理论高度和养殖实践深度去系统操作以及落地执行。
只有从系统思维出发才能让精准营养和管理策略效果和效率最大化,并且互相协同提高才是有效解决母猪营养问题和管理问题的核心。
本文从饲养实践中猪场重视程度还不够的后备母猪培育来谈谈对母猪阶段性精准营养和饲养策略的看法,有些可能只是做了概述和指出了方向,具体做法还要在猪场的实际饲养中不断完善和补充。
对于养猪来说,猪场里的所有母猪基本都是从后备母猪培育来的(自己培育或购买培育好的,较少情况购买经产母猪)。按照母猪的年淘汰率30%~40%来看,对于一个猪群稳定生产的猪场来说,每年要补充相应的后备母猪。可见后备母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养猪生产中,后备母猪的培育还仅限于后备猪的选留,后备猪的粗放营养和饲养,没有从意识上和系统思维上重视培育目标,做好培育过程等精细的科学做法上重视起来。
1 后备母猪的定义
后备母猪在出生后就因同窝竞争、疾病、营养和饲养等,影响到其后的终生繁殖性能。所以后备母猪的选留和培育应该从其出生就开始了。另外,传统概念中后备母猪指的是没有配种的母猪,实际上,应该把头胎母猪也算作后备母猪。
第一,头胎母猪面临着断奶到发情间隔延长的高风险。
第二,头胎母猪输精后怀孕率低,从世界的母猪淘汰数据看,这一点尤其明显。胎次间分析表明,所有淘汰的头胎母猪中,怀孕失败的占到45%~50%(2000,Gill)。
第三,二胎综合征,即二胎母猪产仔数和第一胎相同或少于第一胎母猪。Morrowet al.(1992)指出北美40%的猪群有二胎综合征。二胎产仔数低和怀孕率差是因为排卵率低。所以,后备母猪的定义应该是从出生到第一次断奶后再发情配种。(欧美的基础母猪从第三胎开始。对后备母猪的制约主要因素是发情障碍、二胎综合征。)
2 后备母猪的培育目的
后备母猪的培育目的主要有三个:
1)早发情,发情越早的后备猪,繁殖性能越好;发情越早,后面何时配种、是否限饲等操作的主动性越强。
2)所有后备猪尽可能多的成功成为母猪,也就是淘汰率尽可能小。
3)能在经产母猪需要淘汰时,替代经产母猪,有比淘汰经产母猪更好的产仔性能和繁殖性能。
3 发情早的后备母猪特点
1)繁殖器官发育正常。(当然心肺功能、腹腔大小等)
2)生长速度快,最好日增重0.65~0.7kg以上。
3)没有影响繁殖器官发育的因素,如竞争、疾病、环境问题等。
4)合适的开始时间,正确的公猪诱情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生长速度快的(如果超过0.8kg以上日增重)需要控制,容易早发情。但如果生长慢,通过诱情也会发情,只是因为发情晚,所以以后的繁殖性能没有发情早的猪好(后备母猪的发情与日龄、体重、瘦肉与背膘比例等有关。)(表1)。
4 公猪诱情时间
公猪诱情非常重要,除了可以促进后备母猪早发情外,公猪诱情还可以促进后备母猪繁殖器官的发育,对于更高的后备母猪培育成功率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发情早的后备猪繁殖器官发育更好,将来母猪的母性和利用年限也更好,也利于选留出优质后备猪。有的猪场把后备母猪体重达标后的查情配种当作诱情了。查情后母猪只要发情,就配种了。这样的后备母猪可能已经是第二、第三次发情,也可能只是第一次发情。既达不到诱情的很多作用,又因为第一次发情就配种,造成产仔数少,弱仔多等弊端。
后备猪可以达到配种条件的标准是210日龄以上,体重135~150kg,背膘16~18mm,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
如果可以做到210日龄体重、背膘达标,就可以倒推诱情开始时间。如果210日龄左右是第三次发情,初情期是168天;如果210日龄左右是第二次发情,初情期是189日龄
如果希望后备猪168~189日龄间发情,诱情应该在160日龄左右进行。所有其他影响诱情的因素尽量克服(如工作安排等)。诱情后,75%以上的猪都可以“如期”发情。
品种不同,性成熟日龄可能不同。如丹系猪性成熟晚,比较适合240日龄配种,诱情开始时间可能180日龄左右合适(图1)。
5 提高符合配种达标条件的后备母猪比例
提高符合配种达标条件的后备母猪比例,即当后备猪达到210日龄时,有更高比例的后备猪背膘厚也能达到16~18mm,体重达到135~150kg,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这些条件如果能差不多“同时”达到,就是最理想的。即使不能完全理想,怎样才能更接近理想?这样就可以选择达标猪配种,少量不达标猪淘汰。通过关注后备猪从小到大的培育条件和及时、到位地诱情,可以做到第二次或第三次发情。但背膘厚和体重的“及时”达标,就要靠精准的饲料营养和喂料量来实现了。
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应该自由采食,让其尽快生长。现实饲养中,很多场担心后备猪过肥,影响以后的繁殖性能,初情期前就开始限饲。这样,往往容易造成后备猪发情延迟或不发情。到210日龄时,其他条件不达标,只能延长后备母猪的饲养时间,增加饲料成本等的浪费。
初情后应该自由采食还是限饲?饲料配方应该怎样做?根据后备猪以往在配种时体重和背膘情况,以及本次发情时后备母猪的体重和背膘,来决定第一次发情后是限饲还是自由采食。如果预计偏肥偏重了,就要限饲,否则还可以自由采食。只是限饲的后备猪在配种前两周要脉冲式加料,从而提高排卵率和产仔数。也可根据猪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饲料配方和饲料结构、营养比例是否需要做出调整,调整方向如何等。从而达到配种时各种条件尽可能达标的目标。
6 配种前后备母猪饲料较商品猪的特殊之处
后备母猪60kg以后应该使用后备母猪专用料,最迟不超过70kg体重。
后备母猪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不能和商品猪一样,后备母猪营养要能促进其繁殖器官发育。
后备母猪因为要考虑长期使用,需要坚固的肢蹄和好的骨骼矿化,所以钙磷的营养需要与商品猪不同。
后备猪要考虑配种时所需各种条件的同时达标与匹配,所以要提前做好配方计划、喂料量等的精准营养和饲养管理策略方案。
7 头胎母猪的问题
头胎母猪的主要问题是繁殖失败,而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哺乳期。哺乳对头胎母猪而言比经产母猪的负担更重。主要有几个因素:
一是头胎母猪用于满足生长和成熟的营养需求还很多。
二是采食能力低,导致了严重的分解代谢状态。
三是蛋白质和脂肪的储存还不够多,低的蛋白质和脂肪的体储存,限制了母猪动用母体的体储帮助产奶。
为了数量化头胎母猪的饲料采食能力和实际需要之间的缺口,Everts et al.(1995)计算了哺乳母猪能量和蛋白质需求。175kg的母猪,带10个仔猪(每天需要9.3kg母乳),考虑维持产奶的蛋白质和能量需求,每天需要采食85.9MJ的代谢能。0.875kg的粗蛋白和0.058kg的总赖氨酸,以维持每日平衡(6.6kg日粮含12.9MJ代谢能,13.3%蛋白和0.0088kg赖氨酸)。因为低的饲料采食能力,许多头胎母猪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如果母猪实际采食量低于这个需求25%(5kg,64MJ代谢能,0.656kg蛋白和0.044kg赖氨酸)。28天哺乳期,母猪将代谢掉11.6kg脂肪和4.4kg蛋白质。175kg的母猪,有28kg蛋白和33kg脂肪(Everts et al.1994)。这意味着体蛋白和体脂在哺乳期严重分解。换算成体重损失,将损失:11.6+4.4×4.4(水/蛋白质是1∶3.4)=31kg。头胎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将影响断奶到发情间隔,胚胎存活率和排卵数。
8 养好头胎母猪方式
Hughes(1989),的文献综述中指出,头胎母猪使用高能量和高蛋白日粮。断奶到发情间隔平均10.3~12.7天。而低能量和低蛋白日粮的为14.6~19.3日龄。在经产母猪中,采食量下降对断奶到配种间隔的影响基本被忽略或者很小(Hughes,1989)。很明显,哺乳期降低蛋白质和能量采食量,延长了断奶到配种间隔,尤其是头胎猪。所以高能量高蛋白的头胎猪的专用料成为必然。
除了猪场熟悉的提高头胎猪采食量的方法,比如提高头胎猪的饲料营养浓度,为了降低头胎母猪体重损失大的压力,还可以采取把部分小猪寄养和提前断奶,以减少断奶窝重,减少头胎猪哺乳期的产奶量,减少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减少头胎母猪哺乳期体重损失,养好头胎母猪。
总之,需要系统思维才能培育好后备母猪;要有提前的培育计划,不能顺其自然;要有过程管控方案,不能走一步看一步,也就是要有精准的营养和饲养管理方案。
摘自“饲料技术汇”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