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干涉左宗棠西征考论

2016-01-31恽文捷

社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西征噶尔郭嵩焘

恽文捷



英国干涉左宗棠西征考论

恽文捷

左宗棠收复新疆前后,以威妥玛和福赛斯为代表的英国外务部和印度事务部官员采取情报搜集、战略评估、舆论影响、外交施压、财政钳制和诱导缔约等多种干涉手段,试图以居间调停为名阻止清军西征、迫使清政府承认阿古柏政权以保护印度。左宗棠则相应采取了坚决而有效的应对措施。中英之间就西征问题进行的博弈不仅揭示了霸权主义为维护其全球利益而综合利用多种资源干预他国内政的理念和实践,更凸显了以下史实,即晚清对外交涉主导者若能准确把握国际关系态势和战略契机,亦可制衡强权并实现对国家利益的有效保护。

左宗棠;李鸿章;威妥玛;大博弈

在帝国主义侵华史研究的高峰期,英国扶持阿古柏并干预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史事曾进入我国学界的视野*我国学者曾问吾、包尔汉、纪大椿、陶文钊、厉声、潘志平、钟兴麒、左景伊、孙占元、许建英、董蔡时、戚其章、王家俭和王宏斌等的文章和著作均对英国干涉新疆事务有所涉及。华裔历史学者徐中约和日本学者佐口透等利用西文文献从不同角度对英国干涉进行了研究。欧美学者则在“英俄中亚大博弈(The Great Game)”的范式内利用西文材料对英俄在中亚的政治和军事行动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其中著名者有Чокан Чингисович Валиханов, Henry Creswicke Rawlinson, George N. Curzon, Demetrius Charles Boulger, Н. А. Халфин, М. А. Терентьев, А. Н. Куропаткин, Н. Н. Пантусов, Armin Vambery, Eugene Schuyler, Henry Lansdell, Louis E. Frechtling, G. J. Alder, Peter Hopkirk, Kim Ho-dong and Derek Waller等。。左宗棠因西征借款受阻而批评《申报》、“江南文人”、威妥玛、赫德与李鸿章之公案亦引发过学者们的关注和讨论*姚公鹤 :《上海报纸小史》,《东方杂志》第十四卷第六号,第196—197页;刘增合 :《“舆论干政”:〈申报〉与同光之际的西征新疆举债》,《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7期。。惟相关研究对英国干涉的原因及手段,对英属印度、伦敦印度事务部和外务部之间处理该问题时的合作与分歧,对威妥玛对华交涉施压的目的和手段,对左宗棠应对外国干涉的策略与步骤等论题,均语焉不详。近年来,相关中英档案、报纸、书刊和文献如《英国外务部档案》和《印度事务部档案》等相继公开,利用新材料来探讨以威妥玛、福赛斯为代表的英国外务部和印度事务部官员对西征进行的舆论、外交和财政干涉,以及左宗棠、奕、李鸿章和郭嵩焘等晚清洋务派官员就收复新疆之事与英方进行的交涉和博弈,亦有其学术价值。文章即通过考察中英新疆交涉的来龙去脉以研究近代西方对华外交惯用的拉拢、恫吓、压制、欺骗和诱导等现实主义策略,以及左宗棠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展现的积极求知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灵活务实的战略思维。

一、 英国介入新疆事务的缘由

咸同时期,清政府日趋腐朽,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864年6月,新疆动乱在库车爆发,并迅速扩散至全疆*魏光焘 :《勘定新疆记》,文海出版社1977年版,第20页;Hodong Kim, Holy War in China, The Muslim Rebellion and State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1864-1877,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214。。1865年初,浩罕军官阿古柏趁南疆陷入混乱,以护送张格尔和卓后裔布素鲁克为名窃占喀什噶尔,并迅速攻占南疆西四城。其后,他又出兵占领乌鲁木齐、玛纳斯、哈密和吐鲁番,俨然成为新疆霸主*魏光焘 :《勘定新疆记》,第45—46页;А. Н. Куропаткин, Кащгарiя, Историко-Геоерафическiй Очеркъ Страны, Ея Военныя Силы,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ь и Торговля, Изданiе Императорскаго Русскаго Географическаго Общества, С.-Петербург: В. С. Балашева, 1879, с.140; T. D. Forsyth, et al., Report of A Mission to Yarkund in 1873, under Command of Sir T. D. Forsyth K. C. S. I., C. B., Bengal Civil Service, with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Possessions of the Ameer of Yarkund, Calcutta: Printed at the Foreign Department Press, 1875, p.213; Hodong Kim, Holy War in China, p.89;库尔班·阿里·哈利迪,《五本历史(东方五史)》,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节译油印本,1962年,第37、38、42页。。

此时,俄国已开始在中亚大规模扩张,逐步征服浩罕、布哈拉和希瓦。1865年6月29日,俄国攻陷浩罕重镇塔什干,浩罕沦为俄国附庸。阿古柏成为亡国之人后,只能就地建立政权,企图长期盘踞新疆,保留浩罕残余政教势力*М. А. Терентьев, Исторiя Завоеванiя Средней Азии, Том 1, С.-Петербург, 1906, с.319-320.。他屡次向俄国、土耳其和英属印度派遣使节,力图缔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并获得英土两国的物质和外交支持*曾问吾 :《中国经营西域史》, 《民国丛书》第一编第81册,上海书店1936年版,第325页;H. W. Bellew, Kashmir and Kashghar, A Narrative of the Journey of the Embassy to Kashghar in 1873-74, London: Trübner & Co., 1875, p.29, p.304; T. E. Gord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being the Narrative of a Journey over the High Plateau of Tibet to the Russian Frontier and the Oxus Sources on Pamir, Edinburgh: Edmonston and Douglas, 1876, p.87; Hodong Kim, Holy War in China, p.48.。

俄国在中亚的扩张和新疆动乱加剧了英属印度部分人士的“恐俄症”。当时,英属印度军政界持“前进政策” 的“信德学派”,包括约翰·雅克布将军(John Jacob)、亨利·罗林森爵士(Henry Creswicke Rawlinson)和巴托·福莱尔爵士(Bartle Frere)等人,主张对中亚地区施行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积极干预*R. Bosworth Smith, Life of Lord Lawrence, Vol.II, third edition, London: Smith, Elder, & Co., 1883, p.572, p.573; Gerald Morgan, Anglo-Russian Rivary in Central Asia: 1810-1895, London: Frank Cass, 1981, p.100, p.101.。

在新疆大乱和“前进政策”者们的影响下,英属印度打破了不干预新疆事务的政策。1870年4月26日,旁遮普行政专员托马斯·道格拉斯·福赛斯(Thomas Douglas Forsyth)被梅约总督(Richard Southwell Bourke, Earl of Mayo)从贾朗达尔秘密派往叶尔羌和喀什噶尔,以图会见阿古柏并搜集有关新疆的历史、地理、贸易和社会情报。福赛斯一行在1870年8月23日进入叶尔羌城。但由于阿古柏当时正率军进攻吐鲁番,福赛斯没能达到目的*J. W. Kaye (Secretary, Political and Secret Departments), ed., Yarkand (Forsyth’s Mission), Copy or Extracts of Correspondence Relating to the Mission of Mr. Douglas Forsyth to Yarkand, India Office, 27 February 1871, pp.2-3.。 1873年,因俄国与阿古柏签订商约,印度总督诺斯布鲁克伯爵(Thomas George Baring, 1st Earl of Northbrook)决定委派福赛斯再次出使新疆,与阿古柏签订商贸条约,并“尽力获得有关以下每项任务的最完整准确的情报,包括叶尔羌和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历史、地理和贸易等”*T. D. Forsyth et al., Report of a Mission to Yarkund in 1873, p.1.。 福赛斯使团于1873年9月29日从列城启程,先后到达叶尔羌和喀什噶尔,会见了阿古柏。后于1874年6月29日返回列城。1874年2月2日,福赛斯和赛义德·阿古柏·汗(Sayyid Yaqub Khan,Hadji Torah,喀孜汗土烈)分别代表诺斯布鲁克和阿古柏,议定了英国与阿古柏的《英阿条约》*Demetrius Charles Boulger, The Life of Yakoob Beg; Athalik Ghazi, and Badaulet; Ameer of Kashgar, London: Wm. H Allen & Co., 1878, pp.78-79; Hodong Kim, Holy War in China, The Muslim Rebellion and State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1864-1877,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322-329.。

福赛斯一行对所经叶尔羌、喀什噶尔、阿克苏、喀喇昆仑和瓦罕地区进行了比第一次出访更为详尽的地理测绘和人文调查*T. D. Forsyth et al., Report of a Mission to Yarkund in 1873, p.1, 2, 235; Derek J. Waller, The Pundits: British Exploration of Tibet and Central Asia, Kentucky: The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2004, p.149.。使团新搜集的东帕米尔地区地理信息表明,1873年初英俄对阿富汗东北部边界达成的划界协议依然不准确,该缺陷能够为俄国继续向阿富汗的东南方向扩张制造借口。因此,印度必须加强对阿富汗、帕米尔和西藏的测绘调查。更严重的是,俄国设立于奥什和色勒库尔的哨所之间有一条穿越阿赖山谷的良好通道。其中,只有25英里道路需要修葺用以运输枪炮。色勒库尔是穿越小帕米尔,通往坎巨提、开伯尔(Sarhad),最终经吉尔吉特(Gilgit)、齐拉斯(Chilas)和塔尔贝拉(Torbela)到达印度的各条道路的交汇点,自然成为印度西北部防御的战略关键点*“The Sinkiang-Hunza Frontier”, Journal of the 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 Vol. 38, The Royal Central Asian Society, 1951, p.74.。

福赛斯一行的南疆测绘调查改变了许多英国战略学者对喀什噶尔和南疆战略地位的认识。福赛斯出访之前,一些英国战略家认为,一支携带了大规模现代化军事装备的军队不可能翻越喀喇昆仑山。但是,他们仔细研究了调查报告之后却发现,如果俄国占领喀什噶尔,该地区就能成为俄国在帕米尔、坎巨提(Hunza)、雅辛(Yasin)、吉德拉尔(Chitral)和喀喇昆仑地区野战部队的后勤基地*T. E. Gordon, Special Report, July 14th 1874, enclosed with 22, India, June 21st, 1875, PFI/4, p.303; T. E. Gordon, “Sirikol, the Pamirs and Wakhan”, in T. D. Forsyth et al., Report of a Mission to Yarkund in 1873, pp.222-295.。 喀什噶尔地区在防御俄国占领南疆并向印度挺近方面至关重要。自然,福赛斯出访后,如何确保亲英土、反俄的阿古柏政权存在,就成为英属印度、伦敦印度事务部(India Office)和外务部(Foreign Office)的重要任务。

英属印度遂委托伦敦的印度事务部向外务部提请其驻华使团协助扶持阿古柏政权以抗衡俄国扩张。

二、 威妥玛干涉左宗棠西征

1869—1882年,资深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担任英国驻华全权公使一职。威妥玛从1842年起在英国驻华军队和使团服务,是一名精通粤语和官话的中国问题专家。他为英国政府和机构服务,同时也为英国在东亚的长远利益而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改革。当时,英国使团对华交涉有四大战略目标:首先是迫使清政府遵守条约;其次是将英国贸易从条约口岸逐步扩大到内地省份;再次是保护并拓展英商和英国人在华利益;最后是联合列强继续推动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Alcock to Stanley, Nov.15, 1867,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1871, LXX. Correspondence respecting the revision of the Treaty of Tientsin.。

福赛斯访问新疆后,威妥玛收到英属印度、印度事务部和外务部密件,要求其配合英属印度扶持阿古柏政权。但威妥玛本人对阿古柏政权的前途并不看好。他在致外务部的密件中多次强调:

我相信,我们的对华政策旨在保护其维持自身安全,因此,和平环境尤为必要。我确信,无论如何缓慢,中国正在步入西方国家发展的正途。印度方面对俄国压制阿古柏非常着急,认为俄国占领喀什噶尔将会对我们的贸易和北部安全造成威胁。除此之外,我看不到他们还能有什么收获。可以确定的是,我们与坐落于最低海拔也有11000英尺的喀喇昆仑关口另一边的喀什噶尔,绝不可能进行非常繁荣的贸易。然而,即使中国能够承认阿古柏为其属臣,我认为阿古柏政权也难以延续超过一到两代人之久。如果中国能够抓住机会,就可以用和平方式重获喀什噶尔。否则,俄国必然像我们兼并德兰士瓦(Transvaal)那样将其吞并。*Wade to Tenterden, 4, June, 1877, F. O. 17/825.

显然,威妥玛不愿以战争或其它强力方式迫使中国满足印度的要求。他转而把新疆问题作为次要使命,在完成对华主要战略目标时予以解决。他遂决定利用处理台湾和琉球事件时同李鸿章建立的信任,尝试说服中国的决策者们放弃新疆,把有限的资源用以发展海防和海军。如此一来,英国既可以通过造船和卖武器与机器获利,政商利益与英国使团有多重交集的淮系集团也得以增强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威妥玛干预新疆事务的策略和步骤可以概括为:首先,利用《字林西报》和《申报》等英商主办的报纸散布“海防迫切论”和“新疆无用论”,试图影响清政府的决策,激发有关“海防”和“塞防”之争;然后,借“马嘉理事件”交涉之机,针对李鸿章等主持海防的外交决策人员进行游说,散布“英俄联合入侵中国论”以威慑之;回到伦敦后,他又协同福赛斯诱使“出使英国钦差大臣”郭嵩焘与阿古柏使臣见面,力促双方签署和平条约;其提议遭到左宗棠和总理衙门反对后,又要求外资银行抵制左宗棠的西征借款并利用报纸散布“西征借款靡费国帑”论。下面对威妥玛的干涉策略予以解析。

1. 舆论影响

英国干预西征决策的第一步是舆论造势。其对象,一是李鸿章及部分海防派人士;二是江南人士及承担新疆军费和协饷的内地各省关负责人。

19世纪70年代上海和香港等口岸发行的中英文西式报纸是中国政界和知识界获取国际时事信息的重要渠道*戈公振 :《中国报学史》,《民国丛书》第二编第49册,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76页。。 英文《字林西报》、《北华捷报》和英商美查(Ernest Major)于1872年创立的中文《申报》,因其英国投资人雄厚的财力、广泛的社会关系以及多样的信息来源,在江南地区拥有巨大影响力*姚公鹤 :《上海报纸小史》,《东方杂志》第十四卷第六号,第196—197页;李鸿章等洋务大臣奏折和报告中有关朝鲜、台湾、日本和越南的信息部分引自口岸新闻纸,参见文庆等《筹办夷务始末》第七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00、219、643页。。《申报》通常在头版和二版以社论形式刊发讨论时局的文章,摘抄翻译欧洲报纸报道的国际新闻以及从外国驻京使团和上海英商团体处获得的政经消息。该报被京师要员和各省督抚们广泛订阅以为参考。

当时,在没有驻外领馆提供情报的情况下,李鸿章等洋务派大员的国际关系知识和时事新闻大多来源于上海和香港等条约口岸城市印刷的“新闻纸”,其国际观念和战略思想遂深受其影响。李鸿章的幕友中也有不少欧美人士,这些人大多与威妥玛熟识*马昌华 :《淮系人物列传 文职·北洋海军·洋员》,黄山书社1995年版;Kenneth E. Folsom, Friends, Guests and Colleagues: Mu-Fu System of the Late Ch’ing Perio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1968, pp.121-158。。李鸿章曾多次向他们表达加强海防、购买西式军火和进行军事改革的想法*吴汝纶编 :《李文忠公(鸿章)全集》,载《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七十辑》,文海出版社1983年版,第2494页。。同光之际,国库空虚的清政府面临“海防”和“塞防”决策两难,准备用于收复新疆的“塞防”预算成为李鸿章发展海防的障碍。威妥玛和英商们看清了这一点,他决定利用李鸿章和部分官员发展海防的迫切心理影响清政府决策。

从1874年至1878年,《申报》以社论和新闻的形式发表了一系列与新疆问题、中亚局势、马嘉理事件和西征借款有关的文章。其论调和主旨可以概括为:新疆无用论、西征靡帑论、回部强大论、英俄侵华论和外债民用论。

1874年7月18日,也就是福赛斯议定《英阿条约》返回印度20天后,《申报》发表了社论《论英国与回部通商》,宣称英国与阿古柏签订的商约并未违反中英条约之规定。中国收复新疆后可以享受阿古柏条约的好处*《论英国与回部通商》,《申报》第六百八十一号,1874年7月18日,第一页。。 1874年11月11和13日,就在清廷下诏命群臣讨论“海防”和“塞防”几天后,《申报》连续发表了《论喀什噶尔事》和《书论喀什噶尔事后》两篇社论。社论大唱“新疆无用论”、“西征靡帑论”和“回部强大论”,说:“嗣后(新疆)屡叛屡征,虽仍归化,而耗费不可胜计。姑且无论以不毛之地而置吏戍兵,即岁费亦不止百万。俾中国有限之财,供新疆无穷之费,岂计之得哉?……何妨以前朝之待安南,本朝之待蒙古者待之。戈壁以内仍为郡县,戈壁以外令为藩服。岁可减不资之费,亦可免无尽之忧。虽非中国之版图,仍为中国之属国也!”*《论喀什噶尔事》,《申报》第七百八十号,1874年11月11日,第一页;《书论喀什噶尔事后》,《申报》第七百八十二号,1874年11月13日,第一页。

这两篇文章的论点被李鸿章在1874年12月10日呈递的《筹议海防折》里引用为放弃新疆的依据,激成“海防”和“塞防”之争*文庆等 :《筹办夷务始末》第八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643页。。月底,《申报》又刊发了从英国报纸转载但未经核实的消息,说清军被阿古柏军队击溃,还散布俄国与阿古柏结盟对抗中国的谣言*《英国新报论华兵征喀什噶尔事》,《申报》第七百七十五号,1874年11月5日,第二页。。

《申报》还利用“外债民用论”影响舆论。“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申报》曾多次刊登社论,宣扬中国政府借外债购买铁甲船和发展实业的好处*《申报》第七百十五号,1874年8月27日;《申报》第七百十七号,1874年8月29日;《申报》第七百廿八号,1874年9月11日;《申报》第七百五十四号,1874年10月12日;《申报》第七百五十七号,1874年10月15日;《申报》第七百七十四号,1874年11月4日;《申报》第八百零九号,1874年12月15日;等等。, 强调海防的迫切性,鼓励清政府从外资银行借款购买现代化武器*《协助军饷》、《告贷银两》,《申报》第七百零一号,1874年8月11日,第二页。。然而,“塞海防”之争刚起,1874年11月30日的《申报》社论突然笔锋一转,宣称外国借款只能用于中国的铁路、电报和煤铁矿等工商业建设。若中国把借款用于西征则难以偿还*《论告贷》,《申报》第七百九十六号,1874年11月30日,第一页。。

1875年5月3日,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表明西征定议。尽管英国媒体人非常清楚阿古柏与俄国由来已久的矛盾,但为了达到促使清政府停兵撤饷的目的,英国媒体进一步夸大阿古柏的军事实力及其所获国际支持。《申报》引用《字林西报》报道说:

因喀什噶尔均属回教中人,其首领即土耳其国王也。地非土属而土喀均为回人,则实无异于一家。查土耳其在欧罗巴亚细亚两洲之间,虽不比英普法之强,而在欧洲可称次国,在亚细亚亦可为强国也!其兵阵军器,皆用西法,十余年前曾与英法两国会战于俄罗斯,颇能立功。现在喀部酋长因被中国攻击,已遣一公使到土,揣测其情,大抵欲请土国相助。借其武勇之将士而购其精良之军器云尔。又传闻喀人往俄国求兵器,想俄人亦必与之也。由是以观,则中国之于喀什噶尔,正未能操必胜之权而恢复我疆土也!*《回疆情形》,《申报》第九百五十七号,1875年6月11日,第一页;《译论征喀什噶尔之失》,《申报》第九百六十一号,1875年6月16日,第一页。

由于清朝西征政策已定,英国对新疆的干涉开始由舆论影响转为外交游说。

2. 外交施压与财政钳制

早在1874年底,威妥玛就已派遣副使梅辉立(William Frederick Mayers)敦促李鸿章承认阿古柏政权和俄国对伊犁的占领。1875年初发生 “马嘉理事件”后,威妥玛接到英国外相德尔比勋爵(Edward Henry Stanley, 15th Earl of Derby)和印度总督诺斯布鲁克的相关指示,要求中国进行道歉、赔偿并满足英方提出的苛刻要求*Wade to Yamen, Mar. 20, 1875,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No.1 (1876), No.7.。

英方要求被总理衙门拒绝后,威妥玛盛怒离京,赴上海与英商团体会晤,又到英国在长江的军舰上示威。“英俄联合从缅甸和伊犁入侵中国”的谣言随即出台*Wade to Kung, Mar. 31st, 1875,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China, No.1 (1876), No.7.。1875年4月20日,李鸿章密函总理衙门,说赫德告诉他,英属印度已派遣5000军人抵达云南边境。同时,美国副领事毕德格(William N. Pethick)也说,英国早就意图占领云南,将其建成中印贸易中转站。他还说,威妥玛离京前与俄国公使秘密讨论了英俄联合入侵中国之事*国家清史委员会编 :《李鸿章全集》31《信函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95页。。《香港时报》(HongKongTimes)和《福州先驱报》(FoochowHerald)等英文报纸也刊发措辞强硬的文章,要求英国动用武力惩罚清政府。

总理衙门得信后大为紧张,迅速将消息通知左宗棠,并委派李鸿章作为政府代表与威妥玛协商。威妥玛因此得以在处理“马嘉理事件”的交涉中将新疆问题一并提出与李鸿章讨论*S. T. Wang (王绳祖), The Margary Affair and the Chefoo Agree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0, p.78, p.123.。 此间,威妥玛设法获取了清政府有关“海防”和“塞防”争论的全部奏折,威妥玛仔细研究后,向伦敦外务部汇报了争论情形,认为对左宗棠西征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财政困难”。他决定利用此点大做文章*No. 117, Wade to Derby, 8 July 1876, F. O. 17/825; No. 118, Wade to Forsyth, 6 April 1876, F. O. 17/825.。这些奏折后以“1876年1月12日第10号发文”寄往伦敦*Wade to Foreign Office, 5 March 1877, F. O. 17/825.。

同时,威妥玛精心安排从印度经新加坡、香港、天津、日本和美洲回国度假的福赛斯于1876年4月8日在天津与李鸿章会晤,以期影响李鸿章*Ethel Forsyth, Autobiography and Reminiscences of Sir Douglas Forsyth, C.B., K.C.S.I., F.R.G.S., London: Richard Bentley and Son, 1887, p.252.。福李见面两天前,威妥玛写了一封长信给福赛斯,详细告知安排会晤的动机。他说,左宗棠西征最致命的难题是缺乏军费。据其估算,左宗棠所依赖的各省协饷“约为9百万英镑”,其中,每年要支付军饷约5百万英镑。除此之外,左宗棠还必须在俄国交付战争物资3个月内向其支付硬通货*No.118, Wade to Forsyth, 6 April 1876, F. O. 17/825.。因此,左宗棠需要筹款3百万英镑,其中半数须由关税筹集,另一半不得不向列强借款。从1860—1865年,中国给法国的赔款和各省开支已经花去不少关税盈余。威妥玛建议福赛斯从此点入手,说服李鸿章放弃新疆。

威妥玛还告诉福赛斯,讨论阿古柏政权合法性的时候,应基于以下论点:即“阿古柏并非中国敌人”,且“从未反叛中国政府,也从未成为中国臣民。他只是在中国统治被叛乱者推翻之后,通过自身努力平定各方叛乱,进而获得当前地位”*No.118, Wade to Forsyth, 6 April 1876, F. O. 17/825.。 因此,他让福赛斯劝李鸿章上奏朝廷承认阿古柏政权为名义藩属以保全“帝国尊严”,并与之结盟抵御俄国*No.118, Wade to Forsyth, 6 April 1876, F. O. 17/825.。 会晤时,李鸿章认为中国和英属印度在中亚共同面对俄国威胁,希望英方说服阿古柏投降中国。福赛斯则说阿古柏不会轻易妥协。他愿意与威妥玛一起居间调停*No.120, Forsyth to Wade, 9 April 1876, F. O. 17/825;吴汝纶编 :《李文忠公(鸿章)全集》,《与英国梅正使福副使问答节略》,载《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七十辑》,文海出版社1983年版,第2953页。。

因李鸿章态度模棱两可,威妥玛遂决定加强对西征借款的财政钳制。1876年3月10日,英国领事馆已就上海洋行借款事宜照会总理衙门,声称在“马嘉理事件”解决之前,领事馆会阻止英商向中国借款*No.118, Wade to Forsyth, 6 April 1876, F. O. 17/825.。 英商团体在上海的外商圈内规模最大、资本最为雄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力。根据约定,所有外国借款必须由英国领事背书,英国领事背书则必须得到威妥玛的同意。因此,要促成借款,非有威妥玛合作不可*左宗棠 :《答刘克庵》,载《左宗棠全集》,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11969页。。 威妥玛却藉此一直不批准英国洋行向中国借款,力图挫败左宗棠的西征规划。1876年7月8日,威妥玛再度向外相德尔比勋爵汇报,并要求驻华英商拒绝对左宗棠进行战争借款*No.117, Wade to Derby, 8 July 1876, F. O. 17/825.。

芝罘谈判期间,威妥玛向李鸿章提议,由英国出面调停中国与阿古柏和谈事宜。李鸿章与福赛斯交谈后也认为左宗棠难以取胜*李鸿章 :《复沈幼丹制军》,光绪二年三月十七日,载国家清史委员会编《李鸿章全集》31《信函三》,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81页。。但他告诉威妥玛,自己因上奏放弃新疆而陷入孤立,不宜直接介入此事,但愿意协助威妥玛进行调停*Mayers, Memorandum of Interview with the Grand Secretary Li at Chefoo, 15 Sep. 1876, F. O. 17/825.。李鸿章遂写信给恭亲王请总理衙门让左宗棠接待阿古柏的和谈使节。1876年9月20日,李鸿章转告总署,说威妥玛建议中国以无纳贡职责的藩臣之礼确定与阿古柏的关系。阿古柏想越过左宗棠直接向清廷派遣使团*李鸿章 :《致总署述威使代喀酋乞降》,光绪二年八月初三日,载国家清史委员会编《李鸿章全集》31《信函三》,第478页。。 威妥玛则亲自到总理衙门提交了调停动议*No.219, Fraser to Derby, 10 Dec. 1876, F. O. 17/825.。

1876年11月6日,威妥玛以休假和回国述职为由离京返英。行前,他指派傅磊斯(Hugh Fraser)和梅辉立继续就喀什噶尔使团访京一事向总理衙门施压*Mayers, Extract from Memorandum of Interview between W. Mayers and the Ministers of the Yamen, 9 Dec. 1877, F. O. 17/825.。

实际上,伦敦印度事务部和外务部对威妥玛和福赛斯主张的英国居间调停持保留态度。伦敦印度事务部大臣索尔兹伯里(Robert Arthur Talbot Gascoyne-Cecil, 3rd Marquess of Salisbury)勋爵一直未对威妥玛的调停建议明确表态。他甚至说中国与喀什噶尔的关系“没有直接影响到印度利益,本质上是中国自己的问题”*Louis Mallet to Derby, 23 Feb. 1877, F. O. 17/825.。 英国驻圣彼得堡大使奥古斯都·洛夫特斯(Augustus Loftus)则明确反对威妥玛的调停建议。威妥玛只好建议印度派遣情报人员经中国内地赴喀什噶尔进行调查*Wade, Memorandum, 5 March 1877, F. O. 17/825.。 印度事务部勉强同意了威妥玛的主张,准备派间谍内·艾利阿斯(Ney Elias)赴新,但“把全部责任扔给了外务部”*I. O. to F. O., 21 March 1877, F. O. 17/825.。 不久,威妥玛从傅磊斯处获知,左宗棠向朝廷建议雇佣洋人参与西征。他遂提议延迟调停*Fraser, Telegram, D 2, R 26, March 1877, F. O. 17/825; Thomas Wade, Memorandum on War between Yacoob and China, 26 March 1877, F. O. 17/825.。 该提议立即被丁德顿勋爵(Charles Stuart Aubrey Abbott, 3rd Baron Tenterden)和德尔比勋爵接受,实归因于外务部对调停的真实态度是:“越少搀和他们的事情越好。”*Tenterden to Derby, 27 March 1877, F. O. 17/825.

3. 诱导缔约

外务部和印度事务部的暧昧态度并没有动摇威妥玛主导调停的决心。1877年5月1日,傅磊斯从北京致电伦敦,告知秘密情报——据说恭亲王“在军机处会议时曾谈及可以根据‘占领地保有(UtiPossidetis)的国际法原则’结束与阿古柏的敌对状态,但条件是不签署任何条约或正式声明”*Telegram from Mr. Fraser, D 1, R 8, May 1877, F. O. 17/825.。 威妥玛遂在伦敦启动了新一轮的干涉活动。

他此番游说的对象是“出使英国钦差大臣”郭嵩焘。威妥玛之所以选择郭嵩焘,是由于其对西北事务了解甚少,且在海塞防大辩论中支持李鸿章*郭嵩焘 :《郭嵩焘奏稿》,岳麓书社1983年版,第341页。。 1877年3月22日,郭嵩焘就已在威妥玛的劝说下写信给李鸿章,建议把新疆割让给阿古柏*郭嵩焘 :《养知书屋诗文集》,文海出版社1968年版,第539—541页。。 此外,在伦敦的郭嵩焘与清政府之间的信息传递因路途遥远非常不便。根据国际惯例,如果作为公使的郭嵩焘与赛义德·阿古柏·汗签署和平协议,英方就更有理由压制中国政府承认阿古柏政权。

此时,阿古柏的使节赛义德·阿古柏·汗正在访英。威妥玛和福赛斯于1877年5月23日同其商谈,明确了阿古柏方面的和谈意愿*Wade to Derby, 24 May 1877, F. O. 17/825.。 威妥玛遂尝试诱导郭嵩焘与赛义德·阿古柏·汗在英方主持下立约。郭嵩焘在与威妥玛的会晤中表示,尽管其本人同意英方建议,但他和李鸿章都不敢就此事向朝廷提交奏折。郭嵩焘的助手马格里(Halliday Macartney)暗示郭可以在非正式场合与赛义德·阿古柏·汗会晤,给清廷的调停方案则必须由英方提交*Wade to Derby, 26 May 1877, F. O. 17/825;郭嵩焘 :《郭嵩焘日记》第三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4页。。 5月28日,威妥玛安排郭嵩焘和赛义德·阿古柏·汗在伦敦亚洲学会晚宴中会面。郭嵩焘同意与喀什噶尔使节进行非正式会晤并向朝廷汇报,但说左宗棠肯定会阻挠调停事宜*Wade to Tenterden, 4 June 1877, F. O. 17/825;郭嵩焘 :《郭嵩焘日记》第三卷,第215页。。

事后,威妥玛劝丁德顿勋爵其支持调停方案。他声明:如果能够停止西征,中国政府因军费而从外商贸易里抽取的厘金就能够得到减免。当时,总数四分之三的外商贸易额是由英商创造的*Wade to Tenterden, 4 June 1877, F. O. 17/825.。 威妥玛认为,这次秘密会晤应在两位使节“都被其充分‘教导(Educated)’说辞”之后再举行。他想在左宗棠、俄国和德国有机会阻止和谈之前达成协议。为了安抚俄国人,他将建议中国把伊犁谷地正式割让。外务部的丁德顿勋爵和德尔比外相都批准了威妥玛的方案*Tenterden to Derby, 6 June 1877, F. O. 17/825.。 印度事务部大臣索尔兹伯里勋爵经福赛斯联络与赛义德·阿古柏·汗会谈后,也批准了威妥玛的调停方案*Louis Mallet to Derby, 8 June 1877, F. O. 17/825.。

威妥玛随即打算在李鸿章和驻京英国领事馆的协助下,借郭嵩焘之手完成和谈缔约事宜*Wade, Memorandum on Kashgaria, 12 June 1877, F. O. 17/825.。 1877年6月22日,威妥玛与郭嵩焘会晤。郭嵩焘希望赛义德·阿古柏·汗按照他提出的三个条件写出和约草案。其大意为喀什噶尔应成为中国名义上的属国,割让部分占领地并保证不支持回民军。郭嵩焘特别要求德尔比外相为阿古柏遵守协议作保*Wade to Derby, 25 June 1877, F. O. 17/825; Walter C. Hillier, Memorandum, Conversation between Sir Thomas Wade and the Chinese Minister Guo, 23 June 1877, F. O. 17/825;《郭嵩焘日记》记载如下: “一、自认中国藩属;一、所据南八城,应献还数城,以为归诚之地;一、天山北路 尚有未安静者,要之皆系回部,应同谕令息兵;一、须英国耽承以后不再滋事。” 郭嵩焘 :《郭嵩焘日记》第三卷,第235页。。 威妥玛对此没有给出直接答复。次日,赛义德·阿古柏·汗看到郭嵩焘的条件后称,阿古柏所谓的“臣服”只能是名义上的,不能有任何对中国的实质性义务*Forsyth to Wade, 23 June 1877, F. O. 17/825.。

6月29日,外务部收到傅磊斯的电报,告知中国军队已经占领吐鲁番*F. O. to I. O., 29 June 1877, F. O. 17/825.。威妥玛必须在郭嵩焘得到这个消息前把调停事宜办妥*Forsyth to House of Commons, 9 July 1877, F. O. 17/825.。 索尔兹伯里勋爵、威妥玛和福赛斯认真研讨并几经书面修改后,以外务部的名义向郭嵩焘提交照会。其中,英国所提双方议和的基本条件为:

1) 阿古柏埃米尔承认为中国属国。埃米尔拥有对其当前所占疆域的完全管辖权。他愿意定期遣使赴京朝贡并按礼制称呼中国皇帝;

2) 喀什噶尔王国和中国之间应划定边界;

3) 应立约规定必要时相互协助事宜。*Foreign Office Memorandum, 7 July 1877, F. O. 17/825.

郭嵩焘收到英文照会后,在马格里的帮助下用英文回复,坚称中国拥有南疆国土,并抗议英方所说阿古柏对所占地区有完全管辖权*Draft to Kuo Ta-Jen,11 July 1877, F. O. 17/825;黎庶昌所录《英国汉文照会》相关条款为:“(一)喀什噶尔愿以中国大皇帝为主,但现在所据之地,总须准他专管,由牙古波阿密尔按时派使进贡。所呈贡文内,总须有称臣字样。(二)中国与喀什噶尔,必须将界址划清。(三)订明两国如应该帮助处,必须彼此互相帮助。”黎庶昌 :《郭少宗伯咨英国外部论喀什噶尔事》,载《西洋杂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7页。。 他说,阿古柏必须把重要城池归还中国,划界事宜应由左宗棠决定。他还指责外务部发起调停却拒绝为确保协议落实负责*Guo to Derby, 12 July 1877, F. O. 17/825.。

7月16日,郭嵩焘在威妥玛家中与赛义德·阿古柏·汗会晤。福赛斯、禧在明和马格里与会。当天的《泰晤士报》刊发了阿古柏死于库尔勒的消息*Wade to Derby, 25 July 1877, F. O. 17/825;郭嵩焘 :《郭嵩焘日记》第三卷,第254页;王彦威 :《清季外交史料》,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第203页。。 尽管郭嵩焘对局势吃不准,但他最终决定写奏折请示清廷。他在7月25日向朝廷邮寄了一折一片,两者内容自相矛盾:奏折建议按照英方建议签订合约,放弃西四城;夹片则告知政府阿古柏已死,自己驳斥了英方所提条件,建议追亡逐北*参见《使英郭嵩焘奏英外相调处喀什噶尔情形折》、《使英郭嵩焘奏喀什噶尔剿抚事宜请饬左宗棠斟酌核办片》,载王彦威《清季外交史料》,第201—203页。。 其助手黎庶昌在日后撰写的《郭少宗伯咨英国外部论喀什噶尔事》里称,自己逆料“喀什噶尔业已破坏,万无久存之理。老湘营一军,百战不挫,必葳大功,欲乞宗伯寝此奏不克”*郭嵩焘 :《郭嵩焘日记》第三卷,第258页;黎庶昌 :《西洋杂志》,第27—28页。。

三、 左宗棠力排英国干预

正如威妥玛所逆料,收复新疆前后,最让左宗棠头疼的,一是军费问题,二是朝廷可能在英方压力下议和的问题。“新疆无用论”、“西征靡帑论”和“英俄联合侵略中国论”等,都给左宗棠制造了或大或小的麻烦。左宗棠采取一系列对策,最终赢得战争胜利。

1. 加速进军收复新疆

军事胜利是对外国干涉的最有力反击。左宗棠先通过《覆陈海防塞防及关外缴抚粮运情形折》和《遵旨密陈片》等奏折向清廷说明停兵节饷实属自撤藩篱,会导致陇右、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动荡。“是停兵节饷于海防未必有益,于边塞则大有所妨。”*左宗棠 :《覆陈海防塞防及关外缴抚粮运情形折》,载《左宗棠全集》,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7230—7232页。

获得朝廷支持后,左宗棠为新疆战役进行了知识、军事和财政后勤三方面的准备。他参考方略、绘制舆图、搜集情报*左宗棠 :《绘具新疆图说片》,载《左宗棠全集》,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6943页。。 西征军队的组建采取精兵主义*左宗棠 :《官军出关宜分起行走并筹粮运事宜折》,载《左宗棠全集》,第6896页。。 同时,富筹粮饷,妥善规划运输以保障军队后勤。其进军则采取先北后南、分化敌人、速战速决和追亡逐北的战略。1876年8月18日,乌鲁木齐克复。1877年12月18日,收复喀什噶尔。新疆回归祖国怀抱。

此间,出于对英国干涉的警觉,左宗棠尽力排除干扰,上奏请求把所有与新疆相关的外交事务交由自己处理,其中包括英国调停事宜。1876年9月26日,他收到总理衙门有关英方调停建议的公函,得知威妥玛托李鸿章转达的阿古柏欲遣使谈判的消息*左宗棠 :《与刘毅斋》,载《左宗棠全集》,第12141页。。 他命刘锦棠注意阿古柏可能遣使之事,并开始着手调查英方意图*左宗棠 :《与刘毅斋》,载《左宗棠全集》,第12142页。。 了解到普法战争和英俄争夺中亚的国际政治背景后,他判断威妥玛的调停之举是英国遏制俄国向近东和印度扩张的举措,遂认为英国援助土耳其和“安集延”,纯粹是为了自身在亚洲的战略利益*左宗棠 :《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载《左宗棠全集》,第12365—12366页。。 阿古柏死后,总理衙门把英国外务部与郭嵩焘达成的三项和谈条件转给左宗棠。左宗棠立刻要求朝廷予以拒绝,并明确揭露英国以邻为壑的伎俩*左宗棠 :《覆陈办理回疆事宜折》,载《左宗棠全集》,第7959—7960页。。 军机处对左宗棠的看法深表认同,让左宗棠“席卷扫荡,复我旧疆”*《军机大臣字寄光绪三年九月十六日奉》,载《左宗棠全集》,第7963页。。 威妥玛以阿古柏为名义藩属的主张,促使左宗棠在西征中酝酿改革新疆政制,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将其从藩部改为行省。

2. 联俄制英

威妥玛散发的“英俄联合入侵中国论”经外交圈和媒体传播后,对时局产生一定影响。虽然左宗棠对这些传言心存疑虑,但李鸿章给总理衙门的报告和《申报》刊登的俄土援助阿古柏的消息确实给他制造了巨大压力。为此,他先上奏稳住清廷,认为不管俄土支持阿古柏的传言是真是假,必须先收复乌鲁木齐才能把握战局*左宗棠 :《覆陈海防塞防及关外缴抚粮运情形折》,载《左宗棠全集》,第7234—7235页。。 然后,左宗棠抓紧学习,持续阅读《申报》和《西国近事汇编》等刊物。他还特别利用俄国军官索思诺福齐来西北游历调查的机会,于1875年年中在自己的兰州大营挽留俄国考察队长达26天*П.Я. Пясецкий,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по Китаю в 1874-1875 гг, Через Сибирь, Монголию, Восточный, Средний и Северо-западный Китай, Тома 2, Москва: Университетская тип., 1882, с.138-190;左宗棠 :《俄国游历官过境据实陈明折》(光绪元年六月二十八日),载《左宗棠全集》,第7313页。。 期间,左宗棠与索思诺福齐会晤多次,向其咨询了很多有关俄英关系以及俄罗斯帝国的近东、中亚和远东战略问题。作为一个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的老兵,索思诺福齐对英国非常反感,一口否定俄英在亚洲结盟的可能性。他告诉左宗棠,俄国刚兼并浩罕,对英属印度施以巨大的战略压力。英国人为保印度和阿古柏才造谣生事。从索思诺福齐处获得的信息使左宗棠更加确信,威妥玛有意介入新疆事务以维护英属印度利益*左宗棠 :《答刘岘庄》,载《左宗棠全集》,第11850页;《答杨石泉中丞》,载《左宗棠全集》,第12238页。。 为表诚意和支持,索思诺福齐在临行前还同左宗棠签署了一份合同,约定俄方将向中国在新疆的西征军提供部分粮草。这份合同彻底驱散了左宗棠对俄国入侵中国的顾虑,其对英国的反感和提防也随之加深。

3. 利用矛盾实现借款

英国对左宗棠西征借款施加的压力从收复新疆之议起一直持续到阿古柏死亡为止。左宗棠委派沈葆桢和胡光墉为西征筹款。部分款项计划向外国银行借贷。他在1875年4 月12日上《筹借洋款片》,请朝廷批准从英国的“丽如(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与“怡和(Jardine, Metheson & Company)”两洋行借款3百万两*左宗棠 :《覆陈海防塞防及关外剿抚粮运情形折》,载《左宗棠全集》,第7227—7229页;左宗棠 :《筹借洋款片》,载《左宗棠全集》,第7269—7271页。。

战争开始后,左宗棠的财政状况愈发困难。他上奏请求朝廷把部分海防资金挪用于西征,还要求沈葆桢赶快落实曾承诺达成的借洋款1千万两之事*左宗棠 :《饷源涸竭拟续借大批洋款权济急需折》,载《左宗棠全集》,第7397页。。 不久,朝廷转交给左宗棠沈葆桢反对借款的奏折,否决了借洋款1千万两的请求。沈葆桢奏折表述的观点与《申报》言论非常相似,即认为借款只应用于民生建设,用于西征将难以偿还*沈葆桢 :《筹议出关饷需碍难借用洋款折》,光绪二年正月三十日,载《沈文肃公政书》,文海出版社1967年版,第1113—1122页。。 由于左宗棠历来视沈葆桢为自己在政府里的盟友,他阅读了沈葆桢的奏折后,大为吃惊并倍受打击*左宗棠 :《答谭文卿》,载《左宗棠全集》,第11952、11992页;《与胡雪岩》,第12208页。。 左宗棠在1876年3月16日的奏折里把西征借款数额减少到4百万两*左宗棠 :《覆陈借用洋款并催解协饷折》,载《左宗棠全集》,第7485页。。 经过讨论,军机处顶住丁日昌等人的反对,经户部拨给左宗棠军费2百万两,并批准左宗棠借款5百万两,再从内地各省关筹款3百万两,以保障西征顺利完成*《军机大臣寄光绪二年三月初一日》,载《左宗棠全集》,第7490页。。

获批后,左宗棠知道重利的英国商人慑于威妥玛的压制,不会马上借款。于是谋求利用英俄德美在东亚的矛盾和英国外务部与商人群体之间的不同利益达成借款。他判断英法联盟正在欧洲和近东与俄普联盟对抗,英商不愿让对手得逞。清军攻克乌鲁木齐后,左宗棠致信胡光墉,要他在上海散布中国将向德、俄和美国商人借款的消息,还宣称把英国的资本家排除在外。根据左宗棠的记录,“丽如”与“怡和”两洋行人员得信跑去找胡光墉,说威妥玛已被召回英国,他们愿意借款。左宗棠认为,两洋行之所以改变态度,是因为他们在中国的丝绸投资遭受巨大损失,急需另寻途径以为弥补*左宗棠 :《答胡雪岩》,载《左宗棠全集》,第12197—12198页。。 而根据英国外务部档案资料,是阿古柏之死促成了借款*Fraser, Memorandum, 23 Sept. 1877; Fraser to Derby, Telegram, D8, R20, Oct. 1877, F. O. 17/825.。 几经讨价还价,恭亲王同傅磊斯均批准左宗棠向汇丰银行(HSBC)借款5百万两(£1604276 London Sterling)关平银(Customs Weight and Standard),税率为每年10%*Fraser, Memorandum on Kansuh Loan, 9 Oct. 1877; Fraser, Telegram, D16, R22, Nov. 1877, F. O. 17/825;《查明息借洋款情形折》,载《左宗棠全集》,第7943页。。 左宗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借款目标,为新疆善后和索还伊犁筹备了充足资金。

余 论

同光之际,英国的全球霸权正走向巅峰。清朝甫经大乱,正力图中兴。中英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虽然差距甚大,但在收复新疆问题上,清廷、总理衙门和左宗棠的湘军集团展现了相当程度的团结和务实精神,因此能够在政治、军事和外交方面抵抗英俄侵略,维护国权。而受命出征的左宗棠在能力、实力、责任心和意志力方面均堪重任。为了国家利益,他敢于大包大揽、勇担职责;对外交涉亦能灵活务实、纵横捭阖,遂成为晚清英俄土等国不得不重视和敬佩的强大对手。

但是,中英关于收复新疆的博弈也反映出晚清外交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中英官员之间知识体系和国际政治视野严重不对称,以及两国外交决策体系“理性”和效率的差异上。因长期闭关锁国,左宗棠、李鸿章和郭嵩焘等都缺乏处理国际关系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也尚未构建能够获得国际时事政治信息的准确和迅捷的情报网络。与之相反,威妥玛和福赛斯等则有在英国全球殖民地任职和访问的经验。欧洲近代史地和科学知识亦有助于他们把调查统计、测绘、密码电报和报刊舆论等新技术、新思想应用到外交实践里。档案显示,威妥玛可以很快拿到海防和塞防讨论的全套奏折。傅磊斯从北京将密电发往伦敦只需要6—7天,郭嵩焘则要花2个月才能把奏折从伦敦经欧洲邮轮寄到北京。

此外,威妥玛和福赛斯为维护英国霸权可谓多种策略并用。当时,英国驻华使团、外务部、印度事务部和英属印度在制定政策时有一套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渠道。英国档案显示,外务部向印度事务部提交了有关新疆事宜的威妥玛报告和傅磊斯电报全套副本。在制定新疆和谈三项条件时,外务部和印度事务部共同修订多次后才照会郭嵩焘。而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和海塞防之争则反映出清朝决策中的派系问题。虽然清廷和总理衙门对此有所平衡与调解,但资料显示李鸿章和左宗棠之间缺乏有关新疆问题的密切合作。海防派在西征借款方面对左宗棠批评亦多。另者,总理衙门在选派驻外公使方面缺乏审慎考量,郭嵩焘虽因及时得知阿古柏死亡消息侥幸避免酿成外交危机,但其交涉方式也为日后崇厚在俄仓促签约引发的“伊犁危机”埋下伏笔。

(责任编辑:陈炜祺)

A Study of British Intervention to China’s Recovery of Xinjiang in 1870s

William Yun

This paper is going to probe British diplomacy during China’s re-conquest of Xinjiang in 1870s. The Forsyth expeditions to southern Xinjiang and theTreatybetweenEnglandandKashgar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ritish diplomacy towards China. In order to preserve Yaqub Beg’s regime to check the Russian expansion in Central Asia, Thomas Wade and other British diplomats started a series of propaganda and diplomatic campaigns against Zuo Zongtang’s Xinjiang enterprise. Zuo pushed his re-conquest plan firmly despite the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British. The paper will study the Sino-British negotiations on Xinjiang in detail by referring to theForeignOfficeRecords, theBritishParliamentaryPapers, Chinese archives, newspapers and other historical documents. It should bring some insights for academia to reconsider the role of China in the Great Game, and Xinjiang’s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o China and India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Zuo Zongtang; Li Hongzhang; T. F. Wade; the Great Game

2016-09-08

K25

A

0257-5833(2016)12-0145-11

恽文捷,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博士 (广东 深圳 518060)

猜你喜欢

西征噶尔郭嵩焘
新田:红六军团西征攻克的第一座县城
哨探
试探阿里噶尔本时期普兰女性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
定识人间有此人
定识人间有此人
假 寐
喀什噶尔的孩子
察尔汗盐桥
左宗棠西征与西北大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