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惜弱:亲手毁掉孩子的慈爱母亲
2016-01-30岳炜
岳炜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启示
在《射雕英雄传》中,作为全书的第二男主角,杨康的成长经历并没有被作者赋予多少笔墨。2003年内地版《射雕》在拍摄时,剧组中一位编剧曾煞费苦心地补写了一大段少年杨康的成长经历,以此来寻求与第一主人公郭靖戏份的“对称”。没成想,这一举动遭到了金庸先生的怒斥,他认为,这样的补写,纯属自作聪明;自己对杨康成长经历省略笔墨的原因是为了“留白”。
果然,戏拍完后,大家回头一看,方才恍然大悟——补写纯粹画蛇添足。于是,大段删戏,使剧情恢复到了原著的设计。(此事在金庸新修版《飞狐外传》后记中有记述。)
言归正传。尽管金庸对杨康的成长经历描写不多,但我们从他在后边对杨康本人及其母亲包惜弱的言行描写当中,能够很清晰地看到,这位王妃对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导致他走上歧途而不自省,最终落得身败名裂。
按说,包惜弱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儿,应该说对忠孝仁义,民族大义了解很多,她也拥有一颗善良、慈爱之心,但对于儿子悲剧性的结局,作为母亲的她是无法逃避责任的。我们来看,包惜弱的“慈爱”正是摧毁杨康幸福人生的最主要力量。
首先,她没有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包惜弱把杨康生在了金国王爷完颜洪烈的王府里。当然,这并非她所愿。
杨康出生后,作为完颜王府的小王爷,享受着包括金国皇帝在内的皇族贵胄们的疼爱。出生于豪门,生活条件优越,这都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糟糕就糟糕在,在这王府里,杨康的继父完颜洪烈并不是良善之人,整天为夺大宋江山搞些阴谋诡计,身边更聚集了一帮恶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长期的耳濡目染,让小杨康的价值观“跑偏了”,渐渐向着“才智有余而德行不足”的方向发展了。于是,出生在金人文化环境里的杨康,一脱胎,就已换骨了。虽然他的身体里流淌的,仍是父亲杨铁心的血,但他骨子里,已经是表里不一、满腹阴谋的金人小王爷了。
其次,她没有教会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杨康之所以成长为不辨是非、认贼作父的大奸之人,错不在他。因为自小到大他都没有接受正确的是非观教育,他压根儿就不认为自己是有错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不仅是包惜弱,就连杨康的启蒙老师丘处机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错过了让杨康接受是非教育的最佳时期。试想,如果包惜弱不是整天柔柔弱弱、半推半就地做着她的王妃,而是从小就利用各种机会教育杨康,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如何尽忠尽孝,如何与人为善,那么,杨康又怎么会变成完颜康?
杨康在比武招亲的擂台上欺男霸女,包惜弱跑来看,只是怕儿子吃亏;杨康对母亲说出自己欺骗穆家父女的阴谋诡计,包惜弱听了却若无其事;杨康把穆念慈囚禁起来,包惜弱看不过去,也只是偷偷地把她放走,却始终没对儿子说为什么这么做……
实际上,包惜弱本身就对善恶是非观念很糊涂,焉能教育好儿子?
再次,她没有给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机会。
孩子是个体,他总要以独立的姿态面对生活。包惜弱慈爱过了头,把杨康紧紧包裹在了自己的怀抱里,怕他摔跟头,怕他受伤害,无形中剥夺了杨康独立面对生活的机会和交朋友的权利,以及从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定位自己、反观自己的能力,等等。
这样一来,杨康就成了温室中的花朵。而这温室又缺乏健康、积极的环境氛围,杨康的成长状态就变得畸形起来……包惜弱用慈爱毁了自己心爱的孩子,可悲可叹!
我们再拿郭靖的母亲李萍来与她对比。作为一介女流,尽管家破人亡、流落大漠,李萍还是咬紧牙关,不屈不息、含辛茹苦地扶养郭靖长大成人。在这个过程中,她不断教给他忠诚做人的道理,教育他不忘家仇国恨,还放手让他投身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结交托雷、华筝这些好朋友,并在与各种人物的交往中学会重德行、明事理、知大义。
小小年纪的郭靖不惜挨打,也要奋不顾身地对陌生人哲别施以援手,这侠义之举,正是母亲教育的结果。
在草原上,李萍对成吉思汗给予她母子二人的照顾感恩戴德,但当面对成吉思汗以她的生命为要挟,逼迫郭靖南征大宋时,这位卑微而伟大的母亲,以自己气壮山河的一死,给了儿子一次最重要的教育——民族大义高于一切!
同样是母亲,李萍在大漠中成就了大侠郭靖,而包惜弱在王府中则养出了小人杨康。可见,母亲的行为品质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怎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起作为母亲的教育责任?除了适度的说教和对于孩子错误言行及时的纠正,自身的示范更重要。
母亲尊老爱幼,孩子自然就会上行下效;母亲勤俭持家,孩子自然就会拒绝奢华;母亲勇敢坚强,孩子自然就不会惧怕苦难;母亲品质高尚,孩子自然就会出类拔萃,成为人中龙凤……
心存大爱,以身作则。如此成就孩子,才是真正的慈爱。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潍坊,261031)
编辑/曹朦升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