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于发现和给予
2016-01-30谭洪樱
谭洪樱
整齐划一,是当下中国教育的常态。统一的教材,单一的教学程序,不变的教学行为,一样的作业,相同的评价,使得教育死气沉沉。每个学生生下来都是“原创”,经过学校教育后,一个个变成了“赝品”。我们的教育必须走出这个樊篱,让每个学生都成长为他应该成为的那个人。
“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朱永新教育小语》)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必须拥有发现的眼睛,走入孩子心灵的深处,去发现其美,展现其美,光大其美,成就其美。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所具有的内在潜能及所处的外在环境(即使是在同一个班上)都是不一样的。肖川教授曾说:“许多教育探索也并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的审视,只需要我们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要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只需要我们试图去改变那些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大多如此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对于发现学生的潜能也一样。不管孩子的外貌、性格、家庭环境怎么样,他都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把孩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切看在眼里,尤其是常常呈现在我们眼前,却又时常被我们忽略的那些表现更不能放过,并对其仔细思考,细细分辨,及时拿起笔记录下来,这是我们发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也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近他们,他们才能真正地与我们谈心交心。鲁迅先生早就说了,对孩子的教育,“开宗第一,便是理解”。因为理解,我们才能明白该如何去走近孩子,也才能全面而真正地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当我们对孩子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后,孩子所具有的潜能会在我们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中显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了小孩子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要真正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那就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我们应该有意地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条件,当然,这条件,不能仅是一个法子,一个模样,应该是多样化的,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去实践,去经历,去发现自己。
发现了学生的潜能,就尽可能地给予其潜能发展所需要的内部环境和外在环境,让他向着自己的潜能所指引的方向去发展,去丰富,去完善。我们的孩子就是这样,你给他点阳光,他就会灿烂。我们给孩子们一个个的机会(给猴子一座山,给巨龙一条江),让他们一点点地开掘自己的潜能,到一定时候,他便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且仍旧是其生命里的“原创”。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重庆,404120)
编辑 / 丁 尧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