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凌飞:生活要有希望 人才会更年轻

2016-01-30段定锋康荦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斯琴高娃摄影

段定锋+康荦

采访结束,凌飞感叹了一句,“别太出名,差不多就好了”。从最早在四月影会大胆玩高调摄影,到在法国新闻界用个人风格征服挑剔的媒体,再到如今开影视公司拍摄独立电影,凌飞身上一直保持着那种“不惧怕”的劲儿。“我不是那种什么都具备了才去做的人,我是一边干一边学”。凌飞的这股劲儿和他父亲凌子风一脉相承。作为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人,凌子风留下了大量经典作品,《骆驼祥子》、《春桃》、《边城》……也培养出了斯琴高娃、张丰毅、刘晓庆等一批优秀演员。电影之外,凌子风性格乐观潇洒,处事低调待人宽厚,喜欢和朋友们聊天说笑,兴致来了就亲自下厨做一桌老北京菜招待客人。凌子风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因此不论是高级知识分子或艺术家,还是一介乡野村夫,各种身影在他家中络绎不绝。近期凌飞整理出版了父亲的自传《风——凌子风自述》,他感慨道,从父亲的人生中找到了很多和自己契合的东西,“实际上我是找到了我的知音”。

在《风——凌子风自述》自传发布会那一天,现场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演员斯琴高娃、张丰毅和葛优。斯琴高娃和张丰毅当年因出演凌子风拍摄的《骆驼样子》一举成名。现场,斯琴高娃感慨万千,“凌子风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艺术家,当年他力排众议让我演《骆驼样子》,他没走眼”。

凌飞回忆起那个时候,拍完戏后,剧组工作人都喜欢往他家去,“赵丹、刘晓庆、姜文他们都是开门就进来了。我爸爸也特随和,进来就问他们想吃什么,招呼他们和我们一块儿吃”。也因为凌子风的好人缘,凌飞在整理父亲这本自传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

在采访凌飞的过程中,总会不自觉地将眼前这个一米九三的高个子艺术家和书中那个瘦削高大的身影联系起来。确实,你很容易就能找到凌子风、凌飞父子俩之间那些相似的地方——都是家中第一个男孩,因此养成了敢作敢为的性格;都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凌子风编剧、演员、导演、雕塑、书法、摄影样样在行,凌飞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还多了职业篮球一项,他笑称自己是九级杂牌军;父子俩的一些生活习惯都惊人一致,凌子风的动手能力极强,书桌抽屉里装了各种工具,在“文革”期间成了干校的修理工,哪里坏了都找他。采访那天,凌飞工作室里的灯松了,他立马从书柜下面拉开抽屉——里面也塞满了工具,拿出老虎钳子和细铁丝三两下便将其固定。凌飞笑着说这是潜移默化中受到父亲影响的结果。

凌飞是著名摄影师,但他学摄影差不多算是自学成才,他给我们讲最早学摄影的有趣经历,“看我爸爸收藏的英国摄影年鉴,里面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棒的照片。但是里面有一些裸体,在六十年代裸体算是黄色内容,所以只能偷偷看”。他一边说,一边从书房中找出那一摞纸张都已经发黄的摄影年鉴,还把学摄影时候做的笔记翻出来,上面工工整整记满了光圈、焦距等摄影术语。

凌飞摄影之路的转折是在四月影会。年轻人脱离官方渠道第一次自己做展览,这句话的每一个关键字在当年都无异于一颗超级炸弹。那时候凌飞和他的高调摄影在圈内便已颇有名气。四月影会解散后他趁热打铁推出了一个北京80m2摄影沙龙,做绘画、摄影、诗歌、和电影,依旧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最后惊动了文化部。1989年凌飞出国去了巴黎。由于他的摄影作品既充满东方韵味又符合西方人的审美,因此受到法国媒体的强烈喜爱,甚至从来只用插图而不用照片的法国《世界报》,第一次使用的照片便出自凌飞之手。凌飞成了在欧洲时尚摄影中走得最远最长久的亚洲面孔。采访的时候,凌飞说起当年在法国的一个小插曲:因为他在巴黎过于活跃,以至于内政部找上门来,问他是不是秘密和中国大使馆有特殊合作。

现在的凌飞,正尝试着自己做编剧做电影,他身上的那股劲头依旧没有消失。他不太喜欢别人叫他old man,更愿意被人称呼为Monsieur(先生)。

Q: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父亲的工作,知道父亲是新中国很有名的导演吗?

A:知道父母是做电影的,一直到“文革”的时候才知道他们很有名。那时候“反三名三高”,我爸他们是最先受冲击的,被打倒就是因为太有名了。文化大革命以后我们自己也懂事了,去工作接触社会,才逐渐完全了解他们的工作。

Q:父亲性格豪爽,当时家里会招待很多人。能给我们讲讲那时候的情况吗?

A:那时候演员还有摄制组经常来家里。他们都是直接开门就进来,有演员、有编剧、有导演、有美工。剧组来谈戏的时候,围着一个大桌子坐一圈人,上面摆好多吃的,瞎侃瞎聊。还有些人是想演电影,带着自己的孩子、老公老婆到我们家来送礼物。要么是求帮忙的等等,各种各样的人特別逗。

Q:对你们三姐弟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方式?

A:他是以孩子们的愿望为主,并不会要求你应该怎样做,而是会给你指导。印象中他对我们从来都是夸奖和肯定,不会对我们说不行、你这样不好这类的话。包括这次发布会上,姜文也发视频过来,他说凌导就是肯定我们,将来我拍片做导演,我也多肯定别人。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Q:父亲是一个非常潇洒乐观的人,这样的性格在您身上有没有延续?

A:有,我的性格介乎于我妈妈和我爸爸之间。一般情况下,我很像我妈妈,很安静,比较稳,不是咋咋呼呼那种。工作起来就有我爸爸那种劲儿,拼命想要干好,必须严格。还有就是我也不愿意过多地去批评人,去计较,像我爸爸那样比较厚道。他的办公桌第一个抽屉一拉开,里面都是工具不是书,这点我也是,我动手能力也是特別强。

Q:整理完了书之后,对父亲的认知有没有改观?

A:有,以前只是把他当导演,当艺术家,其实他的内心世界丰富得多。我父亲那一辈人生活很愉快,苦中作乐。后来条件好了,我们家父母两人能收入五百多块钱。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把这个作为和别人相处时候的砝码。因为他们从穷苦年代过来的,他们经历过、了解过那些东西。所以做完这本书之后由衷地对父母产生尊重,其实已经不止是父母了,而是那一整代人。

Q:现在回过头来看四月影会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

A:有,其实四月影会做得非常好,非常有价值,对中国摄影、中国文化的反思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对中国摄影模式,和摄影个性化东西的存在,奠定了基础。因为以前都是参加各种展览,年轻人自己办展览不太多。年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和周围的同仁一块,离开官方来做一件展出展示的事情,这在当时是尝试,是和他们这些老一代的人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Q:现在主要的工作重心在哪一块?

A:因为回国之后摄影很难做,我几年前成立了大河五地影视公司。公司去年做了一个叫《造梦者》真人秀。也拍过纪录片叫《变性人》,得过奖,但是在国内不能放。现在在做编剧。我当时为了练习文笔写各种策划,把腰椎间盘突出都写出来了。现在各方面都懂一些也都在做,我觉得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要有希望,任何时候有希望是最重要的。有希望,你的生命、你的身体会更年轻。

猜你喜欢

斯琴高娃摄影
老戏骨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珍惜相守的时光
斯琴高娃:珍惜相守的时光
斯琴高娃:珍惜相守的时光
斯琴高娃长情告白:愿陪你走过最美夕阳红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