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6-01-30刘春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质量标准注射剂医护人员

刘春英

(长春市朝阳区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

刘春英

(长春市朝阳区湖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时的不良反应原因,并实施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近些年中药注射剂的相关文献及临床经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制定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复杂,概括如下,不规范的临床应用方法,亦有药物本身缺陷的因素,还有药物生产工艺导致的不良影响。结论 应从加强药品质量的监控,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加强用药前的检查工作、控制用药剂型及用量、坚持辨证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注重用药后追踪工作,加强用药监护、增强医护人员用药护理意识,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等发面来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临床分析;护理对策

近几年中药注射剂品种越来越多,在临床使用频率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标志着中药注射剂正在走向现代化。但是中药注射剂常常存在诸多不良反应问题。因此做好降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其效果已成为一个重要性问题。本文意在为中药注射剂合理化规范化使用提出合理依据[1]。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表现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表现为以下几点:①血液系统损害,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等情况。②心血管系统损害,如心动过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况。③呼吸系统损害,如呼吸抑制、哮喘、急性肺水肿等情况。④神经系统损害,如锥体外系反应、头痛、球结膜出血等。⑤皮肤黏膜损害,如疮型表皮、松懈型药疹等情况。⑥消化系统损害,如呕吐、腹泻等情况。

2  中药注射剂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

2.1 药物方面因素

2.1.1 药物质量标准不健全:根据有关文献表明,中国药品的质量标准有很多不足之处,药物制备时采用较落后的质量标准,有效成分不清楚。其次,在药物申报或质量控制时常以一个或几个药物成分作为控制标准,但药物成分多样,药物质量达到准确评价很难。因而中药注射剂质量的评价指标更加难以确定。

2.1.2 药材的因素:中药注射剂由市场购买获得,不同程度的受到采收过程、季节、产地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化学成分会有较大差异,生产批次不同的药物时存在质量差异大的问题,导致内在质量差异大。且中药注射剂中成分复杂,如蛋白质,树脂,淀粉,鞣制等易引起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2]。

2.1.3 制备工艺落后: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分为以下几种:水提法、提取有效成分法、水蒸气蒸馏法、醇沉法等。但药品的制备多数采用水提醇沉法。操作步骤及制备工艺粗放简单,质量标准不统一,产品批次不同其稳定性不同,这提高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可能性。

2.1.4 药品储藏:因提取中药注射剂的水平一般,易引起注射剂的性质发生变化,易产生沉淀,混浊的现象。如医护人员取药不当,会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

2.2 体质因素:有关调查显示,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其患者心、肺、肾功能性弱、年老体弱、免疫力差,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高严重。其次,有过过敏史患者,其发生过敏率高于无过敏患者的4~10倍,因此,以医护人员对体制,年龄及过敏史等问题忽视严重,会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2.3 医护用药方面的原因

2.3.1 药物配伍不当:中药注射剂与其他药物可结合应用,会因配伍不当导致药物间存在很多的不良反应。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规则来对中药与中药及中药与西药的配伍进行规划,仅仅是简单搭配而已。因医师配伍不当常常会导致药效下降,药物的不良反应也会提高。如在实际生活中,配伍药物后会有沉淀,变色,混浊等现象,引起pH值、化学成分的改变,导致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3]。

2.3.2 未辨证施治:中药注射剂在用药时应保持辨证施治的特性。但在实际应用时,许多医护人员常常将中药西药化,将西医诊断与临床表现搭配中药主治功能,这种做法严重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2.3.3 用量或用药途径不当:医护人员用药剂量及途径不当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有研究表明柴胡注射剂是肌肉注射药品,但常因一时疏忽静脉给药,造成不良反应用法生。其次,药物浓度与不良反应也息息相关。浓度越高,不良反应越重。因而药物剂量过大、配比浓度过高亦会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3  解决方案及护理方法

3.1 做好药前的检查工作:①做好药前检查工作,对患者体质、身体状况、年龄要充分了解,对身体弱,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慎用药,按照个人体质准备药物品种及剂量。②医护人员要知道患者过往服药使,包括食物、药物、过敏性疾病等等,因此对于过敏性体质患者一定要慎用或禁用。③中药注射制剂的质量检查工作要在用药前做好,观察其有无沉淀及注射液的色泽问题,要严格预防注射剂是否澄明度存在问题。在使用时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症状是否发生,加强医护人员应有的危机意识,做好合理的急救措施,如发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禁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3.2 加强药品质量的监控,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①保证药品质量,严格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质量管理规范》的标准对中药注射剂进行生产。②以药物成分的含量来评价质量标准的老旧办法要更新改变,有关部门要对中药注射剂的均一性及稳定性做出明确规定,严格遵守中药注射剂的图谱符合标准管理的规定,提升中药注射剂的质量。③加强提取、纯化、分离、制剂等药材各部分的全程监控。实施《关于加强中药注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与《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中的规定标准,尽其所能的加入冷冻、超滤、干燥等新技能,中药注射剂质量得以提高。

3.3 坚持辨证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应严格按照中医治病的辨证施治的理论进行用药,尽可能结合药物自身功效加以使用。对西医学适应证与中医学病证的不同之处加以区分,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服用药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包括药物配伍禁忌。众所周知,中药注射剂的化学成分多且杂,一些化学成分因酸碱度影响可能导致溶解度降低或聚合物沉淀的现象,疗效会因主要成分含量在中药注射剂中明显降低而受到影响,亦可能因配伍不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有毒物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因而应在临床应用时注意配伍禁忌,尽量减少合并用药。

3.4 做好用药后追踪工作,增强用药监护:在首次用药后30 min之内,医护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现象,应增多视察次数,随时记录,如有不良现象发生应即可停药,及时进行有效的抢救工作,避免影响患者健康。另外,完善的监测系统应尽快建立起来。能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功能疗效,可从多方面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监测进行评价与研究,如药物组成、有效性、安全性、质量标准、药物经济学、中西药联合应用等等。中药注射剂投入市场后要进行再评价,建立完整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体制,切切实实做好中药注射剂的监测工作。

3.5 控制用药剂型及药物用量: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医务人员给药速度亦息息相关。在临床用药时医护人员应根据药物品种不同使滴注速度达到可控性,若滴速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患者体内的药物剂量就越多,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现象的增多。因此有关人员应严格遵循药物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进行给药,控制给药剂量,尤其对年老体衰患者及儿童,应从低浓度、小剂量、慢滴速做起,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研究显示中药制剂中以注射剂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且在注射过程中,静脉注射远远多于肌内注射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因此,中药注射剂使用基本原应是医护人员坚持的重中之重,不可不遵循药品说明书的操作方法,擅自改变注射剂使用方式进行操作。

3.6 加强医护人员护理意识,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医护人员要掌握一些常用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紧急处理办法。特别在使用新药时,应对药品说明书充分了解,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严格记录患者用药后反应。另外,应建立完善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医护人员要及时记录患者对药物的配伍反应、不良反应,做好总结向药剂科进行汇报,药剂科再以报告形式向各个医院的临床科室进行讲解,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结 果

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复杂,概括如下,不规范的临床应用方法,亦有药物本身缺陷的因素,还有药物生产工艺导致的不良影响。

5  小 结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较多,而且原因非常复杂。既有不规范的临床应用方法,亦有药物本身缺陷的因素,还有药物生产工艺导致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待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问题及药品质量标准问题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用科学依据才能提升中药注射剂的健康发展。相信随着药品监管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得以解决会指日可待。

[1] 杨鹏斌,徐艳,李喜桂,等.8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过滤前后对数也为利影响的实验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4,33(12):2431.

[2] 章晓艳,凌益翔. 中药不合理用药探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12,23(9):896-897.

[3] 韩玲,杜晓曦.中药注射荆与变态反应--关注临床前安全性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5-7.

R473

A

1671-8194(2016)30-0272-02

猜你喜欢

质量标准注射剂医护人员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