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的临床分析
2016-01-30明干
明 干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的临床分析
明 干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 分析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显著治疗效果,术中创伤小,值得推广。
慢性肥厚性鼻炎;鼻窦内镜;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慢性肥厚性鼻炎属于耳鼻喉科十分常见的疾病,常需采用手术疗法,然而传统手术存在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等风险[1],故临床需探讨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本研究对部分患者采取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治疗,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收治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20~50岁,平均(35.4±7.8)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1±0.4)年。患者主诉症状为程度不同的鼻塞,其中12例伴随嗅觉减退,28例伴随黏稠白涕,28例鼻音重、头痛、憋闷。经鼻腔常规视诊可见双侧下鼻腔均有程度不同的增生肥厚,有明显黏膜充血表现,总鼻道明显狭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观察组术前对各项检查予以完善,对高血压进行控制。在全麻插管下通过鼻窦内镜展开手术,取平卧位,成功全麻后将2 mL 1%肾上腺素与15 mL 2%利多卡因混合均匀后,以棉片浸润,对鼻腔黏膜进行收缩麻醉,在鼻窦内镜下肾上腺素盐水下鼻甲骨膜下注射,选用15号小圆手术刀片切开适当大小的L型切口,切口应自肥厚部下鼻甲游离缘开始向下鼻甲长轴方向切开,切除黏膜与黏膜下组织,并钝性分离鼻腔外侧的壁面骨膜,利用咬骨钳咬除大部分下鼻甲骨质,观察下鼻甲形态与总鼻道横径,对于伴有明显下鼻甲黏膜有增生症状的患者,需切除部分骨质,然后对下鼻甲内侧黏骨膜进行复位;对于黏膜较多的患者则应切除部分黏骨膜。根据切口大小可缝合1针,将1条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总鼻道中,完成手术。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手术,也即下鼻甲骨部分切除术,采取与观察组患者相同的麻醉方法,成功麻醉后在下鼻甲前做小切口,切口沿下鼻甲下缘向后进行,将下鼻甲分为两瓣,即内侧与外侧,然后游离下鼻甲骨质,并剪除增生的下鼻甲骨质,同时以黏膜肥厚情况为依据适当切除下鼻甲外侧,然后进行止血处理,对两瓣下鼻甲进行合拢,并利用凡士林纱条止血。术后2 d取出填塞物,并清理鼻腔,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抗感染处理。
1.3 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效果评价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鼻塞症状彻底消失,且自觉鼻通气状况良好,下鼻甲黏膜颜色、大小均正常,经前鼻镜检查均可看到部分中鼻甲,经后鼻孔可看见部分鼻咽后壁,且下鼻甲、鼻中隔及鼻底间距>3 mm;有效:患者鼻塞症状显著改善,自觉鼻腔通气有明显改善,下鼻甲、鼻中隔及鼻底间距不足3 mm,黏膜表面仍不光滑;无效:患者鼻塞及自觉鼻通气等均未见改善,下鼻甲未见缩小。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③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数据,以表示计量资料,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若P<0.05则二者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观察: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4%;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1%;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51.3±6.4)min,术中出血量(21.3±6.8)min,住院时间(3.6±0.8)d;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9.8±6.8)min,术中出血量(79.8±6.9)min,住院时间(7.5±0.9)d;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对照组术后6例并发症,其中鼻腔干燥3例,鼻腔疼痛2例,嗅觉降低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6%;观察组术后2例并发症,其中鼻腔干燥1例,鼻腔疼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9%;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发病原因和鼻窦或鼻腔长时间慢性炎性刺激有密切关系。下鼻甲作为构成鼻腔的主要结构之一,其在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可有效的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比如调节湿度、温度、清洁及过滤等[2]。研究显示该病患者极易因鼻甲阻塞而使得有效通气面积减小,使得鼻阻力增大,进而可导致鼻腔黏膜的上皮纤毛脱落,促使复层立方上皮形成,故而可引发血管扩张,并可导致壁管厚度增加,形成不可逆病变[3],因此,临床上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临床上通常将手术作为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常用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传统术式通常是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这一方法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能够选择性切除肥大下鼻甲黏膜与骨质,但也极易影响鼻腔气流力学参数,诱发鼻腔原有生理力学特性改变,进而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4]。传统手术最大弊端在于手术的盲目性,极易出现术野不清,造成较大的组织损伤,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5]。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鼻窦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内镜下呈现的清晰手术视野为手术医师提供了便利,使其操作更为精确,可大幅减少手术给鼻腔内组织造成的损伤,术后效果也可明显提高[6]。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相应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 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鼻窦内镜腺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安全性较高,更易被患者接受。从本次研究中笔者有如下体会:①术中采取全身麻醉患者无痛苦,可将黏膜功能予以最大限度保留,与微创原则相符;②在对下鼻甲切除时,应先以止血钳对待切除的黏膜夹持住,促使下鼻甲下缘黏膜变得扁平,可减轻剪刀切除时发生黏膜滑脱的概率,降低操作难度,同时还可减少切除黏膜后的创面出血量。③在切除下鼻甲时,注意切除范围不可超过其1/3,若切除过量可导致继发性萎缩性鼻炎,故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差异展开个体化手术,这就需要手术医师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水平。
综上所述,鼻窦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有显著治疗效果,术中创伤小,值得推广。
[1] 王荣霞.鼻内镜下改良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17):2647-2649.
[2] 许田华.鼻窦内窥镜下208例鼻窦肿瘤切除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127-128.
[3] 刘敏.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28):80-81.
[4] 谢寒冰.鼻窦内窥镜手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4):30-33.
[5] 张钦武,杨晓燕,章国友,等.鼻内镜下鼻甲外移联合部分切除或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肥厚性鼻炎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3):305-307.
[6] 王观远,张琦.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93-94.
R765.21
B
1671-8194(2016)30-01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