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1-30史庆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认知疗法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史庆杰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认知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临床疗效观察

史庆杰

(长春市第六医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目的 探讨认知疗法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精神病药物和常规健康教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末,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痊愈19例(30.65%),显著进步24例(38.71%),进步15例(24.19%),无效4例(6.45%),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痊愈11例(17.75%),显著进步25例(40.32%),进步17例(27.42%),无效9例(14.51%),总有效率85.48%。两组数据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相较于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健康教育治疗,认知治疗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自知力恢复和病情改善,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认知治疗;精神分裂症;自知力;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见于青壮年的严重精神疾病。病因未明。一般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以情感、思维、感知觉、行为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尚存在认知障碍。因缺乏对疾病的有效认知,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极易复发。研究表明认知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巩固治疗疗效,防止病情复发、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探讨认知治疗对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现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健康教育和认知疗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入组条件:①年龄≥18岁;②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35分;③患者合作,无思维逻辑障碍;④无明显脑器质性和躯体性疾病;⑤排除以下几类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有严重攻击或自杀行为者;药物或酒精依赖者;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21~43岁,平均32岁,教育程度:小学14例,中学及以上48例;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9例,年龄18~44岁,平均31岁,教育程度: 小学18例,中学及以上4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组照组:选择一种对症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常规治疗。疗程8周。对伴有躁动、兴奋、行为紊乱的患者,可联合使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用药期间每日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但不对患者实施心理治疗。

1.2.2 观察组:与对照组实施相同的抗精神病药物及健康教育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的认知干预治疗,主要由精神科主治医师负责进行。治疗频率为每周2次、每次30 min,治疗方式为面对面交谈答疑等。具体实施方式为:①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性格特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②建立患者的自我认知意识。病情进展期,耐心帮助患者分析、对比发病与未发病时感觉、思维、行为上存在的差异,鼓励患者寻求与他人交谈,对比感觉、思维、行动差异,从而实现帮助患者逐步认识自己的病症进而主动寻求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被动依从。病情缓解期,鼓励患者对比症状缓解前后状态有何区别,对比自身在认知上存在的差别,逐步诱导患者从错误认知中出来,转变为正确和客观认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指导患者自我监控。向患者详细讲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基本知识、病因、临床表现、用药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识别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患者了解到治疗依从性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的效果,帮助患者认识到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好处,主动接受治疗,预防复发。

1.3 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时间选择: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定方式:进行BPRS、自知力、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测评。疗效评定指标:BPRS减分率。痊愈:BPRS减分率≥75%; 显著进步:BPRS减分率≥50%;进步:BPRS减分率≥25%,无效:BPRS减分率<25%。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说明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研究组:痊愈19例(30.65%),显著进步24例(38.71%),进步15例(24.19%),无效4例(6.45%),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痊愈11例(17.75%),显著进步25例(40.32%),进步17例(27.42%),无效9例(14.51%),总有效率85.48%。

经卡方检验,P<0.05,两组患者痊愈率、显效率等数据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3  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壮年患者生命质量的慢性严重精神疾病[1-3]。病因未明,一般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以情感、思维、感知觉、行为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尚存在认知障碍[4-6]。因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知,导致治疗依从性差,致病情迁延不愈、极易复发。研究表明认知干预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巩固治疗疗效,防止病情复发、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该病复发率高,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复发率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密切相关,依从性差、不能维持治疗者1年复发率可达50%,5年内复发率达80%,其复发风险是持续服药者的5倍。认知障碍所致的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自知力是可依据患者对自身患病情况是否有意识,能否认知到自身存在的精神病性症状,是否能够主动要求治疗等进行判断。据报道,高达97.0%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出现自知力缺乏症状,慢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缺乏者也达89.3%。认知干预对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效果明显。在症状未缓解期,帮助患者分析发病与未发病时思维、感觉、行为上的区别,使患者反思自己的异常言行,被动接受治疗;症状缓解后,通过帮助患者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视自己,提高患者对疾病和幻觉妄想的辨别力,提高自知力水平。通过认知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增加对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意义、增加对药物治疗的了解、正确进行自我管理。认知疗法注意事项:避免机械式的翻出说教,结合患者自身特点,耐心、细致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本组患者在进行认知干预之后,在治疗8周末,患者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减少较多,表明认知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巩固疗效效果明显;两组患者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亦存在明显差异,说明认知疗法对于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方面意义显著;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评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认知治疗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综上所述,精神分类症患者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基础上联合进行认知治疗,对于巩固抗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疗效,促进患者自知力恢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面效果明显,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减少患者住院次数的有效措施。相较于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健康教育治疗,认知治疗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自知力恢复和病情改善,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尹烈虎,蒋瑜,贺英,等.集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的作用[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4):403-404.

[2] 韦强,李杰,文才仁.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11):1910-1911.

[3] 范继美,姚宁,何伋.自知力评估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3) :188-190.

[4] 王汉婵,陈彦杏,谢文娇,肖勃等.认知治疗对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7):16-18.

[5] 陈恩民.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8):905-906.

[6] 曹桐,毛富强,田红军.内观认知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缺陷的随机对照研究 [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0,43(3):140-145.

R749.3

B

1671-8194(2016)30-0139-02

猜你喜欢

认知疗法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积极认知疗法对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分析
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症状内观认知疗法干预研究
精神病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述情障碍干预研究
都有精神病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