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和策略分析

2016-01-30隋志群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传染性居民防控

隋志群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和策略分析

隋志群

(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与策略。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朝阳市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技术和策略的南塔社区390名社区居民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慢病高危因素,对肿瘤、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予以健康宣教,并实施综合性的防控措施,回顾性分析居民慢病的防控效果。结果 实施社区慢病防控措施后,社区整体的慢病发生情况、医疗资源利用率、癌症等重大疾病,居民的存活率和病情改善率、医疗压力、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致病高危因素与未开展防控策略前对比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和策略的实施能够明显减少社区居民慢病发生率,相关社区医疗单位要按照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慢病的防控策略。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策略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与策略,对朝阳市南塔社区自2012年12月起实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的实施结果予以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6月我市某社区390名社区居民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00名,女性190名;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49.6 ±4.4)岁;此次研究针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类型主要是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常见肿瘤性疾病。此次研究均获得390名居民的知情同意。

1.2 防控策略

1.2.1 定期普查社区居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力和物力普查社区居民的慢病,以此及时了解本社区居民的慢病患病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相关防控措施。从已有相关文献与研究中发现[1-2],引发社区慢病的原因众多,其最主要的诱因有缺乏锻炼、饮酒和吸烟等,所以在定期普查社区慢病期间,要对此类高风险因素实施相关处理措施及时干预,且在干预后要动态监测这些危险因素,以此减少社区居民慢病的发生率。

1.2.2 重视以政府为中心的综合性防控措施的推进:社区慢病的防控需要政府的协助,防控期间应加强社区单位、疾控中心、其余医疗单位的配合,重视政府在防控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主导功能以此让各部门与社区单位予以完美配合,做好社区慢病的防控工作。

1.2.3 重视居民的健康宣教:在社区慢病防控期间加强社区居民的健康宣教,不但可以转变居民对慢病的错误认知,还能为居民的自我管理提供条件。此外建立好社区卫生服务与医院之间的联系,让慢病患者发病时可以得到及时诊治,且还能在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有效为患者提供康复和治疗条件,为居民慢病的改善创造基础。按照现有的相关研究和调查结果显示[3-4],在社区中应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慢病发生率,保证大部分居民可以在现有资源下得到更有效和便捷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分析社区慢病防控技术和策略应用有无效果,观察居民的健康意识、有健康生活习惯的居民比例以及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所有数据,应用(%)和分别显示计数和计量资料。

2  结 果

通过开展社区慢病防控技术和策略后,整体的慢病发生情况和未开展防控策略前对比有了显著好转;社区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和实施防控措施前比较显著增加;发生癌症等重大疾病居民的存活率和病情改善率都有明显增加。此外,推进社区慢病防控措施后,居民的医疗压力显著改善,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社区的致病高危因素也得到有效控制。主要表现在该社区吸烟率从之前的66.7%降至51.3%;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控制率从之前的20.8%增加至44.6%;常见肿瘤性疾病如胃癌、肠癌以及乳腺癌等发病率也显著减少;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5年存活率显著增加,病死率明显减少。

3  讨 论

近些年由于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和生存环境的逐渐恶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主要表现形式有高血糖、高血压以及其余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5]。有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技术与方法的推进对减少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此次研究应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和策略主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性防控模式,防控的核心主要是在合理利用与分配社区资源以及健康知识宣传上,在综合防控工作推进期间,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只有确定了政府的主导地位,才能有效提高各部门、各单位对社区慢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社区慢病防控措施后,社区整体的慢病发生情况、医疗资源利用率、癌症等重大疾病居民的存活率和病情改善率、医疗压力、医疗服务满意度以及致病高危因素与未开展防控策略前对比均有显著改善。结果表明,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技术和策略的实施能够明显减少社区居民慢病发生率,相关社区医疗单位要按照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慢病的防控策略。

[1] 陈恩晃.探讨社区卫生服务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中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91-192.

[2] 司向,翟屹,施小明,等.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13(6):675-679.

[3] 韩建华,吴小美.多种产权结构服务体系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影响与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3):23-24.

[4] 李园,施小明,侯培森,等.膳食、营养与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科学证据[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5):459-462.

[5] 丁贤彬,漆莉,唐仁,等.我国农村地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思考[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5):18-19.

[6] 齐力,姜莹莹,毛凡,等.社区慢性病防控工作现状及居民对慢性病防控的认识和需求[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4):279-282.

R473.2

B

1671-8194(2016)30-0111-01

猜你喜欢

传染性居民防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石器时代的居民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