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

2016-01-30张延丽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
关键词:妇科肿瘤护理

张延丽(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

张延丽
(牡丹江市肿瘤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原因与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30例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与护理组(1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护理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 护理组住院时间为(14.24±2.46)d,对照组为(18.34±3.56)d,护理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6.67%,对照组为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行妇科肿瘤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妇科肿瘤;下肢深静脉栓塞;原因;护理

DVT(下肢深静脉栓塞)在临床中是指下肢深静脉腔内发生血液异常凝集,进而导致静脉腔阻塞,引发静脉回流障碍[1-2]。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效护理干预,能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本文主要分析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原因,探讨其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从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0例行妇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与护理组(15例)。病例排除标准:术前检查,存在静脉血栓、肝素过敏、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周围血管病变。对照组患者中,年龄为43~70岁,平均为(57.43±10.32)岁;9例全宫加双附件加盆腔淋巴清扫术,4例全宫加双附件切除,2例单侧附件切除。护理组患者中,年龄为41~72岁,平均为(58.45±10.57)岁;8例全宫加双附件加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全宫加双附件切除,4例单侧附件切除。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方法,术后,患肢抬高,采用循环驱动仪与功能训练,行骨科术后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①入院指导。在患者入院以后,责任护士需要掌握患者疾病状况,鼓励、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康复锻炼、临床护理与治疗。②术前评估。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师健康教育,对患者脏器功能进行评估,注意预防。③一般护理。注意患者病情整洁,维持适当的温度以及湿度,患者切口敷料保持干燥,密切注意患者切口情况,观察有无出血;合理控制饮食,多食用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等食物,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或者是辛辣食物,避免出现褥疮、感染等并发症。预防便秘,这是因为便秘会增加腹内压,严重影响患者下肢静脉回流。④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抬高患者的患肢,注意患肢保暖。术后适当抬高下肢,角度为20°~30°。膝关节保持屈曲,角度为15°;将软枕垫在患肢外下方,防止小腿压迫导致深静脉回流。注意患肢保暖,以免对血管痉挛产生刺激,减缓血流速度,避免形成血栓。⑤功能锻炼。术后6 h,指导患者行下肢肌肉活动,如果患者可耐受,需要鼓励患者活动下肢,特别是腓肠肌收缩活动。行足背屈伸运动、长收缩运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主动屈伸活动、膝关节被动活动,连续7~14 d。按照患者手术情况,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加强静脉回流。

1.3 观察指标:观察组两组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使用 SPSS15.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住院时间对比:护理组住院时间为(14.24±2.46)d;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34±3.56)d,护理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4.237,P <0.05)。

2.2 两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对比:护理组中,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6.67%;对照组中,6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658,P<0.05)。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栓塞以下肢较为多发,发生原因包含:①肿瘤患者发生凝血机制异常可能是因为肿瘤释放物质间接或者是直接激活凝血系统,造成凝血机制异常;②在妇科肿瘤中,尤其是恶性肿瘤,手术范围大,容易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使得血管内皮胶原暴露,使得凝血因子、血小板活化;③术后,由于长期卧床休息,减慢下肢静脉回流,大量细胞发生聚集,在其转移至基底膜与内皮细胞之间时损伤内皮,凝血被激活,进而形成血栓;④反复穿刺或者是手术,会损伤血管壁,形成血栓。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以后,易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疼痛以及肿胀,甚至引发肺栓塞,增加临床治疗难度,所以早期应加强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妇科肿瘤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腔出现血液凝集异常情况,使得静脉腔发生阻塞,造成静脉回流障碍,是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较为多发,发病率较高。本文主要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给予适当指导,做好术前评估与基础护理,行功能锻炼,避免形成下肢深静脉栓塞。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住院时间为(14.24±2.46)d,对照组为(18.34±3.56)d,护理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6.67%,对照组为40.00%,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行妇科肿瘤患者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能减少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符合王丽春等[3]报道结果。

参考文献

[1] 蒋洁,葛永勤.护理干预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3(12):34-39.

[2] 李雪莲.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6):87-89.

[3] 王丽春,林小玲,李雅琴.妇科肿瘤病人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3(19):76-78.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55-01

猜你喜欢

妇科肿瘤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电话出院指导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患者疗效的影响
妇科肿瘤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临床分析
肿瘤标志物CA125和CEA在妇科肿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循证护理的应用研究
新式护理在老年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围手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