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2016-01-30黑河市爱辉区妇幼保健院黑龙江黑河164300
徐 静(黑河市爱辉区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徐 静
(黑河市爱辉区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及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中药治疗的1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经炮制的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未经炮制的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为9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炮制可有效降低药物毒性,增强方剂药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炮制;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用法
中药与西药主要差异在于配伍、炮制,炮制属于祖国医学的特色,同时也是临床医师进行辨证论治的要求。不同的药材需选择不同的炮制方式。中药炮制属于药材使用前不可缺少的加工步骤。绝大部分中药需要经过炮制后方可应用于临床,炮制方法的差异会造成临床效果的不同。本研究选择采用中药治疗的160例患者,探讨中药炮制方法及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总结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中药治疗的16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全部患者均属于慢性疾病,排除急重症者,且本研究应用的方剂无有毒成分。观察组男45例,女35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9.57±2.84)岁。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9.47±2.5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经炮制的中药治疗,均为汤剂用法,对照组采用未经炮制的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1.3 炮制方法:①药材净制:如巴戟天木心中化学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其他部位,所以需切除此部位;马兜铃各部位均可入药;②切制:将药材切制成长度、厚度等均一的饮片,以降低煎煮时发生溶出率不等的情况;③加热炮制:主要包括煅制与炒制。炒制可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成分,同时抑制偏性如斑蝥,其中含有斑蝥素,如果其总量>30 mg则会导致患者死亡,在85 ℃条件下采用米炒传统方式将去除有毒成分,确保药材质量达到安全指标;④辅料制:如药材性苦寒,则较多使用酒制,该方法具有辛热行散的作用,如大黄等药材较多使用酒制;川芎等药材多使用醋制,具有提高活血止痛之功效;柴胡等药材较多使用盐制,具有提高滋阴降火的功效,并改善药材辛燥性。
1.4 疗效评判标准。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各生理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各生理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有轻度不良反应。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患者各生理指标明显改善,伴中度不良反应。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善,各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计算数据,计量资料、均数比较、计量数据分别采用(x-±s)、t检验、χ2检验表示,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析研究: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痊愈30例,显效20例,有效24例,无效6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0%(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16例,无效24例)。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研究: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5/8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14/80),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中药属于祖国医学的精华部分,由于其独特的临床效果,再加上不良反应较低,因此在临床中越来越受到医师以及患者的喜爱。近几年,临床对中药制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目前炮制方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药材炮制后,其中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会发生改变,从而使药物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医院应建立严格的炮制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另外对于毒性药物,更加应该严格控制相关安全指标,保证每一方剂的安全可靠[1]。祖国医学用药讲究“气味相扶”原则,经过辅料炮制后,使用不同的制法能够对原药材气味“扶其不足,制其有余”,符合临床中辨证论治、加减用药的原则。另外炮制还可经一定工艺对药物进行特殊处理,从而使药物具有新的治疗效果,从而较好地满足了临床用药的要求。如半夏通过发酵处理后,不仅具有半夏祛痰的功能,同时还有消食的功效。
中药炮制对药物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强药物疗效:临床中,为提高药材临床疗效,中药师需炮制方中药材,从而使有效化学成分更加易于溶出或保存,同时调节药物药性,达到协同的目的[2]。如三子养亲汤剂,其方所含的紫苏子以及白芥子等均需要炒爆。三子养亲汤具有降气平喘、化痰消食的作用。紫苏子经过炒爆后,辛散药性会降低,同时提高温肺降气功能;白芥子经过炒爆后,可缓和辛散耗气情况,提高温肺化痰功能;②确保方中各药材剂量的准确性:为完全发挥方剂的疗效,临床中需经过净制工艺进行处理。如山茱萸核、巴戟天木心等并非有效药用部位,如果不进行处理,则会影响该药在方剂中的真实比例,不能完全发挥疗效[3];③改变药物性质:炮制后,药物作用范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大如生地黄,经过酒蒸成为熟地黄后,药物性质转温,用药范围变大。
中药用法对药物作用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它主要包括给药途径、时间等方面:①给药途径的差异: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够明显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造成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血药浓度,降低治疗效果;②给药时间的差异:不同的给药时间有时甚至能够影响药
中图分类号:R282.71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7-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