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整体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2016-01-30张伟红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乃馨服务中心吉林吉林132011
张伟红(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乃馨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加强整体护理服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张伟红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康乃馨服务中心,吉林 吉林 132011)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时开展全面整体护理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配合医师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一般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包括病情护理、心理护理、饮食、出院指导等全面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同等治疗条件下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在两组患者采用相同治疗方法的条件下,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开展全面整体护理,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整体护理;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血管内科的急危重症之一,随着溶栓、抗凝、介入等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其病死率虽有显著降低,但并发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等症引起致死、致残的发生率仍相对较高。在临床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积极开展全面整体护理能显著提高治疗临床。通过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比较观察积极开展全面整体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疗效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择:76例患者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住院就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典型的心前区持续疼痛病史、心电图动态演变过程、心肌酶学改变以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确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八版内科学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1]。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47例,女29例,年龄38~73岁,平均58岁。其中前间壁心肌梗死18例,前壁心肌梗死25例,高侧壁心肌梗死13例,下壁心肌梗死20例;其中伴有低血压者23例、心律失常者41例、心源性休克14例,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28例、糖尿病病史者31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既往病史、伴发病症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积极配合医师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抢救治疗:卧床休息,吸氧,解除疼痛,扩张冠脉血管、溶栓抗凝治疗等。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及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包括抢救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对患者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全面整体护理。
1.2.1 抢救护理:迅速将患者安置在CCU观察室,进行心电、血压和呼吸的多功能监护,立即吸氧、止痛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建立二路或三路静脉通道补液;遵医嘱应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等扩张冠脉血管及抗心律失常、抗心力衰竭、抗休克治疗药物;同时准备好除颤仪、起搏器、气管插管等以及抢救药品。如患者有溶栓治疗指征,立即配合医师做好溶栓前准备,检测血常规,血小板,凝血酶原及出凝血时间如无溶栓治疗禁忌证,患者同意溶栓治疗且签字后,遵医嘱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12 h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
1.2.2 病情护理:患者入院后即给予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病情如有变化立即通知医师进行相应处置。急性期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翻身、进食、大小便等生活护理;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在医务人员指导下逐步活动,如患者活动后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2]。合理饮食,进低脂、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鼓励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卧床患者易致便秘,教会患者进行自我腹部按摩,以促进肠蠕动。
1.2.3 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适时给予解释、疏导,及时关心安慰患者,应尽快消除患者焦虑,孤独感,使患者在精神及心理上处于最佳状态[3]。为避免患者心理波动加重心理负担,禁止或适当限制家属探视;有家属监护期间,做好家属思想工作,避免在患者面前哭哭啼啼或惊慌失措而致病情加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情绪,亦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鼓励患者树立自信和战胜疾病的勇气。
1.2.4 做好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如患者原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症应积极治疗,做好健康宣教力劝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病情稳定后可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按时用药,注意血糖、血脂、血压的控制治疗,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继续坚持功能锻炼,安排合理的运动,如步行、体操、太极拳等,促进体力恢复。养成每天早晨或自认为适当时间排便的习惯。患者出院后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踪指导和随访,有计划的康复期锻炼能增强患者的体力及自我照顾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采用t检验,均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治愈16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19例,无效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为86.8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本组临床观察发现,虽然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临床病死率高,但在临床治疗时积极开展全面整体护理,做好卧床休息、控制活动、缓解疼痛、合理氧疗、抗凝和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等环节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62-363.
[2]杨慧玲.6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观察与护理[J].全科护理,2010,8(2C):532-533.
[3]邢攸红,李晓霞,许秀丽,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3):30-3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3-02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