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养鹅场的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2016-01-30晏升勇胡昌金张培晏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种鹅水禽鹅群

晏升勇胡昌金张培晏

(1.重庆市荣昌区清江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460;2.重庆市荣昌区峰高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460;3.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广元 628021)

规模养鹅场的疫病综合防控措施

晏升勇1胡昌金2张培晏3

(1.重庆市荣昌区清江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460;2.重庆市荣昌区峰高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2460;3.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广元 628021)

鹅作为重要的草食水禽,具有耗粮低、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和适合农户饲养等特点。考虑到此家禽养殖的利好,近些年,规模化养鹅渐成规模。在由过去的散养模式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过程中,由于缺乏疫病防控经验,常常由此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就综合发病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1 坚持“全进全出”

不同日龄或批次的鹅混合饲喂,可能存在的这样的问题:患病或病愈的鹅可能同时养殖在一圈舍,并有持续向周边环境排毒的可能,感染易感鹅群。由此,坚持全进全出,出栏后对鹅舍、用具等等,彻底清扫,及时冲洗,严格消毒。之后,空置2周,引进下一批次。经研究证实:“全进全出”,是防病的关键,是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保障。

2 严格引种管理

必须自外引进种鹅,引种前应调查如下基本情况:第一,引进种鹅的生长特性;第二,引进种鹅接种情况;第三,种鹅对本地的适应情况。引进后的种鹅,至少隔离饲喂4周以上,确定无病患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

3 预防野生水禽传染

实际上野生水禽同样是重要的传染源。鹅属于食草性水禽,喜欢玩水,喜欢干净。但是,经常出入水域,必然会受到野生水禽的侵扰,进而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由此,养殖鹅群出入水域,应做好驱赶野生水禽的准备。同时,将隔离、消毒等工作,落实到位,确保放牧水域的安全性。

4 搞好鹅场消毒

注意改善环境卫生,养殖鹅场卫生条件差将为病原微生物滋生创造条件,增加鹅群感染病害的可能。因此,将卫生消毒工作,能更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降低鹅病的发生概率。而日常卫生消毒,建议应该由专人看护,搞好场地卫生。同时,将灭虫、灭鼠、灭蚊虫等工作一一落实到位。

科学化的消毒措施,每周要用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对鹅场的栏舍及用具喷雾消毒。在无疫情时,每3~5 d带鹅喷雾消毒一次;有疫情时,每天带鹅喷雾消毒一次,并在饮水中添加相应的消毒药物[1]。鹅场消毒包含2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霉菌;二是杀灭体内寄生虫和体外寄生虫,如原虫、蠕虫、节肢动物及螨类。必须指出,鹅场消毒能否达到预期口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鹅场的卫生管理是否得力,所以消毒与卫生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5 免疫接种科学合理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养鹅生产过程中,针对危害鹅群的传染性疾病,制定的一套完整的接种计划。接种计划的制定,首先要根据当地疫情的流行或可能流行的疫病种类、发病季节、易感鹅的年龄、流行特点和对本场的危害程度、鹅群现有的免疫水平以及鹅群对特定生物制剂的承受能力及所能产生的免疫力,来选用生物制剂、免疫方式和时间,并考虑免疫对鹅健康和生产能力的影响等因素,制订出科学、合理且适用于本场的免疫计划。对某些特定的传染病.还可在发病初期.使用数倍剂量的生物制剂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以刺激机体迅速产生特定的免疫力。在此基础上,注意做好疫苗接种后抗体水平的监测,能够及时了解接种情况,针对接种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6 发病时的控制

6.1及时诊断,有效防控

留意鹅群变化,一旦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口鼻流液、拉黄白便、张口呼吸等等,应及时隔离观察,聘请专业兽医人员,及时诊断,采取有效的预控措施。

6.2隔离发病群体,禁止随意流动

鹅场内发生疫情应立即隔离病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处置计划,严禁受染鹅群四处走动,避免疫情四处传播感染。加强消毒管理,饲养人员禁止随意走动,出入严格消毒,避免疫情扩散。

6.3紧急接种防疫,预控传染性疾病

当鹅场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域内尚未发病的鹅进行应急性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例如,鹅场发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时,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高免血清或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一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对未发病的雏鹅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0.5 ml/羽,可起到预防作用[2]。

6.4无公害化处理,遏制疫情扩散

一旦发现重大疫情,根据相关应急处理规定,所有病死鹅焚烧或深埋。发病鹅舍,及时清扫,严格消毒。严禁将病畜运出来买卖,更禁止随意丢弃,避免疫病被扩散。

7 体会

影响鹅群养殖效益提升的诸多因素中,鹅病的防控是关键。综合近些年鹅病防控经验,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发病时的控制措施,能更好地遏制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由此,加强饲养管理,建议坚持“全进全出”,严格引种管理,了解引进种鹅的生长特性、接种情况、适应情况。而且,考虑到鹅群喜欢出入水域,应注意驱赶野生水禽,确保放牧水域的安全性。此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同样是改善管理的关键。养鹅生产过程中,针对危害鹅群的传染性疾病,制定的一套完整的接种计划。接种计划的制定,应在了解和掌握地方疫病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疫病防控机构建议而制定的应对措施。接种用疫苗、接种方法、接种用量等等,务必要合理。同时,能根据养殖场实际生产情况,不断完善现有的免疫程序。对于发病后的应急,则应注意:及时诊断,有效防控;隔离发病群体,禁止随意流动;紧急接种防疫,预控传染性疾病;无公害化处理,遏制疫情扩散,经上述双管齐下,想必能起到意想不到的防病效果。

[1]李杏林,唐顺其,洪顺方,等.小型养鹅场的经营[J].畜牧与兽医,2003,(10):45.

[2]郑福臣,许英民.规模化养鹅场废弃物粪便及死鹅的处理及利用[J]. 水禽世界,2016,(1):6-9.

晏升勇(1966—),男,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基层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种鹅水禽鹅群
探讨提高种鹅养殖效益的几项措施
被鹅追
精彩绝伦的“水禽秀”
夏季五招提高种鹅繁殖性能
水禽耳边有枪声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后备种鹅的饲养管理
影响种鹅产蛋量的因素
放鹅娃
水禽的画法(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