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用犊牛的日常管理及两种疾病防治

2016-01-30李小龙

中兽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耳标脐带犊牛

李小龙

(甘肃省庄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744699)

乳用犊牛的日常管理及两种疾病防治

李小龙

(甘肃省庄浪县动物卫生监督所,744699)

犊牛一般指从初生到6月龄的小牛。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是牛整个生命过程中最为迅速的时期。初生时犊牛自身的免疫机制发育还不够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差,主要依靠母牛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来抵御疾病的侵袭。另外,瘤胃和网胃发育差,结构还不完善,微生物区系还未建立,消化的主要场所是皱胃和小肠。所以,对饲养管理的要求较高。

兹将乳用犊牛日常管理工作及脐带炎、脱水症两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 乳用犊牛的日常管理

1.1 编号、称重和记录:犊牛出生后应进行称重和记录,同时进行编号,并详细记录其系谱、出生日期、外貌特征等,对犊牛进行编号,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塑料耳标法,即在打耳号前先用不褪色的记号笔或打号器在耳标上打上号码,再用耳标钳将写上号码的耳标固定在犊牛的耳朵上。

1.2 饮水:牛奶中虽含有较多的水分,但犊牛每天饮水量有限,从奶中获得的水分不能满足正常代谢的需要。从1周龄开始,可用加有适量牛奶的35℃~37℃温开水诱其饮水,10~15d后可直接喂饮常温开水。1个月后由于采食植物性饲料量增加,饮水量越来越多,这时可在运动场内设置饮水池,任其自由饮用,但水温不宜低于15℃.冬季应喂给30℃左右的温水。

1.3 哺乳卫生:犊牛生后2~3周内要用哺乳器,4周后改用奶桶。哺乳用具每次用完后应及时清洗干净,安放妥当,定期消毒。喂完奶后用干净毛巾将牛犊嘴周围的奶擦净,防止互相乱舔,养成“舔癖”。“舔癖”的危害很大,常使犊牛造成睾丸炎、乳头炎及脐带炎等症。有这种恶癖的牛,则容易误咽异物。常见其舔吃牛毛,久之在瘤胃形成许多扁圆形的毛球,大小不一,以致堵塞食道沟或幽门而丧命。

1.4 去角:为了便于成年后的管理,减少牛体因用角争斗而受伤。因此,应提前给母犊牛去角。去角的最佳时间为出生后7~14d。此时去角对牛造成的应激最小。方法是用烧红的烙铁或加热到480℃特制电去角器处理角基,是整个角基充分接触烙铁将其牛角去掉。这样就会在去角过程中防治一些寄生虫入侵。

1.5 管理调教:刚出生的犊牛有些犊牛不会吃奶,为了让初生犊牛尽早吃上奶,必须人工诱导,即用手蘸奶入犊牛口腔,让其吃下,反复多次,犊牛自然而然地就会吃奶。站立刷拭,为了增加犊牛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消除犊牛皮肤的痒感,应对犊牛进行刷拭。没有经过调教的犊牛怕人,人在场时不采食。经过训练后,不仅人在场时会大量采食,而且还能诱使犊牛采食没有接触过的饲料;与人亲和。为了避免牛怕人,长大后顶人的现象,饲养人员必须经常抚摸、靠近或刷拭接近牛体,使牛对人有好感,让犊牛愿意接受以后的各种调教。

1.6 刷拭:用软毛刷每天轻轻刷洗1~2次,可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和呼吸,以利于皮肤的新陈代谢,保持皮肤清洁,防止体表寄生虫。站立刷拭,为了增加犊牛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消除犊牛皮肤的痒感,应对犊牛进行刷拭。管理人员并须用温和的态度对待犊牛,经常接近它,抚摸它,刷洗牛体,使其养成成年牛温驯的性格。

1.7 合理运动:运动能锻炼牛的体质,增进健康,犊牛出生10d可在室外运动场做短暂运动,1月龄后运动时间可增至2~3h。每天分上、下午2次进行,但应注意防寒,防暑。

2 脐带炎的防治

脐带炎是犊牛出生后,由于脐带断端遭受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坏疽性炎症,为犊牛常见多发疾病。正常情况下,犊牛脐带在产后7~14d干枯、坏死、脱落,脐孔由结缔组织形成斑痕和上皮而封闭。由于牛的脐血管与脐孔周围组织联系不紧密,当脐带断后,血管极易回缩而被羊膜包住,然而脐带断端常因消毒不好而导致细菌微生物大量繁殖,使脐带发炎、化脓与坏疽。

2.1 预防:做好脐带的处理和严格消毒工作,剪脐带时应在离腹部约5cm处剪断,再用10%碘酊将断端浸泡1min。良好的卫生环境,运动场应消毒,褥草应及时更换,定期用1%~2%火碱消毒。新生犊牛应单圈饲养,避免犊牛相互吮吸,防止疾病发生。

2.2 治疗:消除炎症,防止炎症的蔓延和机体中毒。局部治疗:病初期可用1%~2%高锰酸钾清洗局部,并用10%碘酊涂擦。患部周围肿胀,可用青霉素60万~80万国际单位分点注射。已形成脓肿时,应切开排脓,再用3%过氧化氢冲洗,内撒布磺胺粉。严重时可用外科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并涂以碘仿醚(碘仿1份,乙醚10份),也可用硝酸银、硫酸铜、高锰酸钾粉腐蚀。全身治疗:可用磺胺、抗生素治疗,一般常用青霉素60万~80万国际单位,一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次。如有消化不良症状,可内服磺胺脒、苏打粉各6g,酵母片或健胃片5~10片,每天2次,连服3d。

3 脱水症的诊治

新生奶牛脱水热症是荷斯坦奶牛的新生犊牛在出生后不久,发生的一种以脱水和发烧为特征的疾病,此病由水代谢障碍所致。犊牛在出生后最初的数日内喂奶量不足、饮水不足,造成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是犊牛发生脱水症的主要原因。出生后不良环境剌激而产生的应激或某些先天因素也可引发本病。

3.1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犊牛出生后2~3d内,体温升高到40℃~41℃。明显消瘦,皮肤失去弹性,用手指将颈部皮肤捏起后放下,皮肤不能立即展开,脱水愈严重则所需时间愈长。两眼球下陷。舌和口腔干燥,脉细甚至不易摸到,尿少或无尿。严重者表现衰弱、病危。

3.2 诊断:临床检查和问诊(喂乳量不足,没有饮水等)是诊断本病的一个重要手段;也可结合化验室诊断。新生犊牛发生本病后,血液红细胞含量增高,平均为900万/mm3;血沉减慢,60min平均仅为0.1。尿液中无红细胞、白细胞、细菌。

3.3 治疗:动物机体内的水,大部分是以游离水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小部分是以结合水的形式构成机体组织,所以动物机体脱水可以用口服或注射方法来补充水分,其中静脉输液补水作用迅速,能迅速解除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剂量一般是20~40ml/kg体重。临床实验表明,一次性静脉输液补水,以输至血沉回升正常值时效果最好。动物机体脱水,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丧失和体液平衡紊乱。所以,除补充水分外,还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平衡。对于症状较轻,又有饮欲的病例,供给1%食盐和5%食糖的混合溶液,任患犊自由饮用。对于脱水症状较重者,饮欲差或无饮欲的病例,采用1次性颈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1500ml(静脉注射不方便时,可进行腹腔注射)。必要时隔4~6h再输液一次。一般在治疗1h后,体温开始逐渐下降,3~4h内恢复到正常。

S858.23

A

1003-8655(2016)05-0031-01

猜你喜欢

耳标脐带犊牛
动物耳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藏羊佩戴不同材质和形状耳标的试验分析
浅析当前生猪耳标管理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牲畜耳标和电子耳标有了新的技术规范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初生犊牛喂初乳注意事项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