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疗效观察
2016-01-30范文昌
范文昌 周 磊
1.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中心卫生院,276812 2.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中心卫生院
穴位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疗效观察
范文昌1周磊2
1.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巨峰中心卫生院,2768122.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碑廓中心卫生院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起病突然,单侧患病,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9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穴位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81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3岁;男性36例,女性45例;病程最短者2 d,最长者15 d。
治疗方法
1.穴位透刺:取穴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四白透巨髎,加针刺双合谷穴及患侧翳风穴、太冲穴。操作方法:以上穴位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一次。针后加TDP神灯面部照射,10次为1个疗程, 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穴位注射: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穴位注射甲钴铵注射液0.5 mg,两侧合谷穴交替注射,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评定。痊愈:面瘫症状消失,面部表情功能恢复正常;显效: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恢复;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改善,谈笑时口角轻微歪斜,额纹和鼻唇沟未恢复;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果:本组81例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77例,占95.1%;显效3例,占3.7%;有效1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男,41岁。2013年10月21日初诊。自述3 d前因上网到凌晨2时,第二日醒后自觉左面部僵硬,口角漏水,照镜后发现左侧面部下垂,额纹及鼻唇沟消失,遂到我院针灸科就诊。查体:左侧额纹消失,左眼睑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左口角下垂,左耳后方茎乳孔部位压痛。经CT颅脑扫描排除脑血管病变,诊断为左侧周围性面瘫。经上述方法治疗10次而愈。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冬春季节,男女老少皆可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气血流通不畅,经筋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西医学认为,风寒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以致引起神经变性而致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又主宗筋,循行面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所以治疗本病取穴多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采取局部取穴与寻经远部取穴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面部透刺与循经远部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本病,临床治愈率高,后遗症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