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亮教授应用肿节风治疗热痹的学术思想*
2016-01-30田财军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500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5004
田财军 赵 丽(.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5004;.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5004)
宋绍亮教授应用肿节风治疗热痹的学术思想*
田财军1赵丽2
(1.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宋绍亮教授主要从事风湿病研究,学验俱丰,知常达变,以疗效与安全性作为治法方药的重要评价标准。其基于热痹理论,拓展和完善了肿节风在风湿病中的应用,认为肿节风性凉,兼入脾胃经,并明确肿节风在热痹中的适应证、用法用量、配伍、不良反应。
【关键词】宋绍亮肿节风风湿病热痹
宋绍亮教授师从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大家张鸣鹤教授,是全国首批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之一,山东省中医药五级师承教育第1批省级指导老师,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山东省中医院风湿科主任。其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40余年,系统总结风湿病活动期从热痹论治的古今经验,形成相对完备的理法方药体系,有效地指导风湿病的中医药治疗。笔者就宋师对肿节风的证治思想浅介如下。
1 热痹的病因病机
宋绍亮教授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阐明了痹病的主要病因,临床亦可见到热毒侵袭而成痹病者。热痹主要成于感邪之后疾病的转化。转化的形式有3个方面:一为脏腑内热的从化,即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感受外邪侵,从阳化热;二为外感邪气的郁化,即外感风寒湿邪,郁而化热;三为多种外因的促化,即过用辛温香燥之品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易致化热生火蕴毒,热痹因之而成。热痹的病因有内外两端,内因脏腑积热蕴毒,或中焦湿热蕴结,是热痹形成的内在根据。外因为风寒湿热邪气的侵袭。内外因相互作用,形成热痹湿热毒攻注骨节,留滞筋脉,深入脏腑的根本病机。湿热毒痹阻,又可演变成瘀热、湿痰、痰火、痰瘀的标实证;余毒未尽,正气亏虚,则形成余热毒留,而兼气血阴阳俱虚之证,成为热痹的复发的内在原因。
2 肿节风的应用经验
2.1肿节风的研究概况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记载肿节风“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用于血热发斑发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用量9~30g”。肿节风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香豆素、黄酮、皂苷等。现代药理和毒理学研究表明,肿节风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肿瘤、镇痛、免疫调节以及促进骨愈合和治疗胃溃疡等作用。临床应用于肿瘤、呼吸系统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骨折、顽固性皮肤瘙痒、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2]。
2.2肿节风性味功效的再分析宋绍亮教授分析,肿节风功可清热凉血,应用于热痹,是取其清热解毒之功。热者寒之,所以肿节风性偏寒凉。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其药性相对平和,清热作用偏弱,故其性应属凉。《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3]中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见证均有关节肿痛表现。故宋绍亮教授认为肿节风兼入脾胃二经。
2.3肿节风在热痹中的应用1)用法用量。宋绍亮教授处方时每剂肿节风用量常取药典上限之30g,入水煎剂。因热痹病在肢体经络筋脉,热毒之邪重,而药力难达,故正气不衰,脾胃尚强之时,用药量可略大,以求其效专力宏。传统认为丸药性缓,汤药性急,而热痹多为标实为主,取汤剂荡涤之性,利于祛病。但中药成分复杂,不良反应较单体药物更难控制,近年来关于中药的不良反应报道逐渐上升。但中药对肝肾等系统损害明显、可能致畸、致癌的成分,基本不溶于水,所以相比较而言,中药水煎剂的安全性较高。热痹治疗中,常用有毒药物如雷公藤、大戟等,因此宋绍亮教授临证强调药物的安全性,从各个方面控制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严格把握用法用量是保证安全的第一步。2)配伍应用。方有合群之妙用,宋绍亮教授通过合理地配伍应用,充分发挥肿节风的治疗效果,减少其不良反应,使之切合热痹病机,祛邪愈病而不伤正。(1)配伍健脾益胃药[4]。脾胃为后天之本,又与热痹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还是中药汤剂发挥作用的必经途径。脾胃健则清浊得分,湿热得清,毒邪不生。而清热解毒多苦寒之品,热痹中用药剂量大,则易伤脾胃。故常配伍砂仁6~12g,鸡内金6~15 g,以健脾胃,且佐制肿节风的寒凉之性。亦可酌选佩兰、佛手、香橼、绿萼梅等芳香而不温燥之品,以理气和胃,化浊醒脾[5]。(2)配伍燥湿利湿药。痹者,湿病者[6]。痹必有湿,故当配伍祛湿之品。如表里俱有湿邪,周身酸痛重着,则伍用苍术15~30g;如湿在下焦,膝、踝、足关节肿痛,甚则膝关节积液,则配伍土茯苓30~45 g;如湿困脾胃,纳呆腹胀便溏,可加薏苡仁30~45 g。水湿停聚,下肢浮肿,可再加用泽泻、车前子等利水药,注意中病即止。(3)配伍活血化瘀药。热痹日久,多兼血瘀。如见关节局部皮肤色黯,关节疼痛夜间加重,无论舌脉,可配伍桃仁9 g,红花9 g。(4)配伍通络止痛药。疼痛是痹病的主要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宋绍亮教授擅以芍药甘草汤止痛[7],以白芍药30~60g,生甘草12~15 g,或再配伍鸡血藤30g,青风藤30g以通络止痛。经脉痹阻更甚者,可酌加全蝎、蜈蚣、地龙等虫类搜剔之品。(5)配伍扶助正气药。湿热毒邪蕴结日久,气阴必伤。益气则加黄芪[8]、党参、白术,养血则加当归、熟地黄,滋阴多选麦冬、沙参、石斛。用量则据证而定。热痹方药,多为经验时方,配伍选药,以简明精当,一药多效为佳。宋绍亮教授常选泽兰活血利水,通利关节;鸡血藤通络止痛,活血养血;芦根清热利水养阴;苍术燥湿健脾,又可为足太阴引经药之类[9],具备多种效用,均符合热痹病机证候的药品,与肿节风相伍。使处方精练而全面,同时符合卫生经济学要求,降低长期治疗的费用。3)不良反应及处理。临床应用及见诸报道的肿节风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以皮疹常见。但多种食物与药物均可见类似反应。因此服用中药时饮食宜清淡,避免进食腥膻发物。如确定是中药过敏,应及时停服中药,并服用抗组胺药物,必要时请皮肤科诊治,进行相应处理。
4 典型案例
患某,男性,46岁,2013年1月24日初诊(大寒后4 d)。主诉:双膝肿痛10年余,全身关节肿痛1年。现病史:患者自诉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膝关节疼痛,当时无肿胀,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未经系统诊治。1年前出现双肩、肘、膝及手足小关节疼痛,双手、双足小关节肿胀,晨起关节僵硬感超过1 h,脱发明显。于当地医院诊治,服阿法骨化醇、洛索洛芬钠片、奥美拉唑、强的松、羟氯喹、富露施、来氟米特口服治疗,效一般。现症全身大小关节疼痛,双手指间关节、双膝关节肿胀,晨僵>1 h,每日上午8∶00~9∶00发热,最高体温38.9℃。全身皮疹,偶有瘙痒,热退则疹消。纳眠可,二便调。体格检查:T 36.2℃,双肘关节伸直不能,双手握拳障碍,右踝关节、双手指间关节肿,雷诺氏征(+),全身散在红色粟粒状皮疹。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辅助检查:双膝DR示双膝关节轻度退行性变。血沉:22mm/h,CCP:弱阳性,CRP:72.7 mg/L,RF<10.7 IU/L。中医诊断:热痹,湿热毒盛证。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和营。予甲氨蝶呤7.5 mg口服,每周1次;芬必得0.1 g口服,每日1次;中药组方:金银花30g,大青叶30g,虎杖30g,白芍30g,甘草12g,公藤(先煎)15 g,青风藤30g,蜂房9 g,猫爪草15 g,猫眼草15 g,肿节风30g,川芎18 g,独活24 g,柴胡30g,青蒿30g。18剂,水煎服,每日1剂。中药尽剂,复诊时疼痛明显减轻,停用芬必得。晨僵小于30min,双手握拳程度略有改善。皮疹消退。胃脘偶有胀满不适。舌红,苔黄腻,较前改善。中药上方继服。3月后,湿热渐清,病情缓解,改用雷公藤9 g,白芍30g,肿节风15 g,独活15 g,虎杖30g,青蒿15 g,生甘草12g,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每周服用2~3剂,以防复发。维持治疗1年后,病情未进展,查血沉12mm/h,CRP14.2mg/L。(2014年3月9日)嘱避免受凉淋雨,过度劳累等诱因。
按:宋绍亮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归属热痹范畴,辨治当分活动期与缓解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基本病机为湿热毒邪痹阻经络、筋脉、骨节,治疗上应宗《内经》“热者寒之”的治法,逆其湿热毒的病机特点,采取清热利湿解毒的方法。当湿热毒邪衰其大半之后,病情缓解,诸症减轻或消失,则进入缓解期。由于湿热毒邪未能尽除,残留于机体一定部位,伏而待发,遇有诱因即可使余毒复燃,出现再次发作,此即类风湿关节炎容易复发、缠绵难愈的主要原因。因此,缓解期的治疗仍继续以祛毒清热、利湿通络为主,佐以扶正,使余毒得清,伏邪得去,则患者不再受复发之苦[10]。
5 小 结
综上,宋绍亮教授认为肿节风味苦辛,性凉,入心、肝、脾、胃经,功可清热解毒,通络止痛。与热痹病机相合而不良反应少,临证常以期配伍不同药物,用于热痹的治疗,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08.
[2]胡晓茹,许旭东,杨竣山.草珊瑚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0):721-723.
[3]元·朱震亨.丹溪心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4]蔺亚东,宋绍亮.类风湿关节炎中顾护脾胃经验的探讨[J].江西中医药,2013,44(1):5-6.
[5]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6.
[6]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55.
[7]邢亚明,郭强,宋绍亮.宋绍亮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运用甘草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6):415-416.
[8]孙欣欣,周春利.宋绍亮运用黄芪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11):833-834.
[9]明·李中立.本草原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
[10]宋绍亮.从邪毒内伏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江苏中医药,2008,40(1):8.
中图分类号:R24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3-0433-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3.018
*基金项目: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鲁卫中综合发〔2012〕3号)
收稿日期(2015-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