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伴抑郁症患者验案一则
2016-01-30曾东杰,何灵玲
二陈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胃炎伴抑郁症患者验案一则
曾东杰何灵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关键词】慢性胃炎;抑郁症;二陈汤;针灸
患者,男,72岁,2015年4月15日就诊。
主诉:胃脘部胀满不适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无明显诱因感胃脘部胀满不适,伴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精神不振,时有烦躁,遂至本院门诊就诊,入院症见胃脘部胀满,饮水呛咳、呼吸急促,口干口苦,肢体倦怠乏力,偶有胸闷心悸,平素情绪起伏明显,外院诊断为抑郁症。无发热恶寒,无嗳气吞酸,无烧灼感,无恶心呕吐,体重明显减轻,1年来减轻15 kg,二便正常。检查:腹壁压痛、反跳痛,余无特殊不适。胃镜:①十二指肠溃疡部瘢痕期;②慢性胃炎。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抑郁症。中医诊断:胃痞病。辨证分型:肝胃不和。治法:行气健脾,益气平喘。
方以二陈汤加减,处方:陈皮15 g,茯苓15 g,白术15 g,半夏15 g,厚朴15 g,干姜10 g,细辛5 g,杏仁15 g,枳壳15 g,甘草5 g,香附15 g,川芎15 g,苍术15 g,神曲5 g。共7剂,日1剂,水煎服400 mL,早晚2次空腹温服。
针灸以醒脑调神、疏通经络为法,以靳三针疗法为指导。处方如下:①头针:颞三针、四神针;②体针:胃三针、肠三针。方法:以上各穴进针后行提插捻转,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疏密波30 min。配合TDP照射,日1次。
4月21日复诊,述服药后胃脘部胀满缓解,继续服前方7剂,嘱患者忌生冷与辛辣食物,保持心情愉快,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慢性胃炎,中医亦称之为胃痞病。所谓“胃痞”,临床以胃脘痞满、痛或不痛、纳食减少、大便异常为主要表现。其病名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太阳之复,厥气上行……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痞满。”其病因病机主要有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及误下体衰。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载:“寒由外侵……脏寒生满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载:“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景岳全书·痞满》言:“怒气暴伤,肝气未平而痞。”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亦论及:“虚寒之痞……或脾胃素弱之人而妄用寒凉克伐之剂,以致重伤脾气者,皆能有之。”根据其病因病机,胃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补消兼施、益气养阴、宣畅气机、活血化瘀。该例患者,四诊合参,当属中医学“胃痞病”范畴,证属肝胃不和。患者平素情绪起伏明显,善忧思,情志失调,导致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横犯脾胃,肝胃气滞,故见胃脘、两胁胀满疼痛不适。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受纳失司,故见不思饮食。肝郁不舒,故见心烦、善太息。舌暗,苔黄厚腻,间有灰黑苔,脉弦滑均为肝胃不和之象。方以二陈汤加减,陈皮、茯苓、白术健脾祛湿,半夏燥湿化痰,厚朴消胀除满,干姜平胃理中,细辛、杏仁止咳平喘,枳壳理气,甘草调和诸药,香附、川芎疏肝解郁,行气活血,苍术、神曲燥湿健脾、消食化滞。配合针灸以醒脑调神、疏通经络。本案例辨证施治准确,通过中药联合针灸等治疗解除了患者的症状,疗效满意。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