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在消化内科中应用的效果探讨

2016-01-30苏建平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16331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8期
关键词:消化内科应用效果

苗 丽 苏建平(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在消化内科中应用的效果探讨

苗 丽 苏建平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人民医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 探索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分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意外,意外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外发生率12.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文案书写合格率均为100%(40/4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5%(29/40)以及文案书写合格率77.5%(31/4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分组护理工作制度是对传统护理制度的创新和补充,在临床应用中显著了提高了基础护理的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病情,降低了意外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组护理;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应用效果

所谓的分组护理制度是指在同一个病区内,将护理人员和患者按照小组的形式分成若干组,以此确保护理小组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1],更好的明确护理分工和责任,通过任务分工、责任到人等方法,更好的落实奖惩制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此,本文以我院消化内科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在临床应用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消化内科科室内共设置有30张病床,由24位护理人员负责,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为(30±3.7)岁;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8人、护师11人,护士4人。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80例消化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为(42±3.2)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础性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传统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分组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首先,按照科室病床数量,随机将护理人员分为3组,每组护理人员由责任护士、护师以及护士工程组成,护士长综合考评和监督每组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②制定分组层级管理制度。分层护理管理制度由护士长、责任护士、护师组成,每组实行由上而下的分组管理和责任制度。在每一层级的管理中每个人员的责任都构建清晰,便于事中和事后监督。③建立护士流动工作站,护士流动工作站主要针对突发情况和人员调配设置,工作站内配置护理工作中的常用设备,如听诊器、血压计等,负责护理工作文案的梳理和书写,对病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视检查,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护理工作机制[3]。

1.3 评价标准:临床意外事件主要表现为坠床、滑倒、压疮、错误服药等,护理效率则是考核护理人员病房巡视和操作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 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共有1例患者出现意外,意外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意外发生率1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率和文案书合格率均为100%(40/40),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2.5%(29/40)以及文案书写合格率77.5%(31/40),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传统常规护理模式是一种以疾病为核心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在于对患者病情的控制,简单的遵医行事,缺乏对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全面的了解,在工作中极易出现护理意外的发生,导致护理满意度的降低。而分组护理模式是以人为核心的护理模式,该工作制度模式对护理工作进行科学的把控,确保责任到人、以岗设人,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效果。确保了护理人员对于护理患者的了解和认识[5],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使得护理工作更加的科学、系统和温馨,在显著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而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消化疾病具有其特殊性,在临床上,消化内科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同时部分患者发病快、病情严重,需要临床护理给予特殊的护理。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分组护理工作制度,将护理人员进行小组划分,构建了分层级护理管理机制,能够在护理工作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护理工作的效率,使得缺乏护理经验的护士更好的做好护理工作,而护理文案书写也更加的准确科学,为临床病情诊断提供了有力的参考证据。

总而言之,分组护理工作制度模式在消化内科中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提供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琪,张佳琦,王静,等.实施分组包干责任制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2):63-64.

[2] 王玲,张玉,陶建新,等.分组护理工作制度的临床研究报道[J].护理研究,2011,25(12):638-639.

[3] 王琰,刘雯.分组护理制度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662-663.

[4] 盛海燕.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2(9):422.

[5] 陈健,廖意芬,王晓云.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8(7):1241.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8-0262-01

猜你喜欢

消化内科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人文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的效果观察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