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效果比照观察

2016-01-30王晓曼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0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全身

王晓曼

(铁岭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效果比照观察

王晓曼

(铁岭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对比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98例患者分成甲乙两组。甲组应用瑞芬太尼麻醉,乙组应用芬太尼麻醉。结果 甲组患者的MAP与HR在各时点的波动要小于乙组,术后睁眼与拔管时间要明显少于乙组(P<0.05);甲组术后镇痛率10.2%,乙组术后镇痛率26.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瑞芬太尼相比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用量少,见效、呼吸以及意识恢复更快,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芬太尼;瑞芬太尼;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指的是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与肌内或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对患者的中枢系统产生抑制,让患者全身痛觉与神志消失,出现骨骼肌松弛等可逆性临床反应。麻醉期间为了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应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特别是心率与平均动脉的稳定[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比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9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其具体分析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我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的9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按照麻醉方法分成甲组与乙组,每组49例患者。甲组49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15~88岁,平均年龄(50.2±3.3)岁。49例患者的手术类型:普通外科手术15例,胸外科手术8例,骨外科手术12例,泌尿外科手术8例,神经外科手术6例。乙组49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4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50.5±3.8)岁。49例患者的手术类型:普通外科手术17例,胸外科手术6例,骨外科手术12例,泌尿外科手术9例,神经外科手术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手术种类等基础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建立静脉通路,用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1 mg/kg以及咪唑安定0.05 mg/kg行静脉诱导,插管后开始吸入异氟醚,维持呼吸末CO2在30~40 mm Hg[2]。手术期间持续注入丙泊酚,术前30 min即刻停止异氟醚的吸入。甲组49例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行全身麻醉,于麻醉诱导期间加入瑞芬太尼1 μg/kg,手术期间以每分钟0.1 μg/kg的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后用1 μg/kg瑞芬太尼予以微泵镇痛。乙组49例患者应用芬太尼行全身麻醉,于麻醉诱导期间加入芬太尼2 μg/kg,手术期间以每分钟2 μg/kg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用2 μg/kg芬太尼予以微泵镇痛。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前(T0)、诱导期(T1)、插管后(T2)以及手术1 h后(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动脉压与心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停药后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镇痛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全部数据均运用统计学软件包予以分析处理,计数与计量资料运用率(%)与平均值±标准差显示,应用t与x2检验;当对比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以及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甲组患者在T0、T1、T2、以及T3的MAP分别是(94.2±15.3)、(68.5±14.8)、(77.2± 18.4)、(92.5±15.7)mm Hg;HR分别是(82.3±13.7)、(73.7 ±13.8)、(75.8±11、3)、(81.8±14.7)次/分钟。乙组患者在T0、T1、T2、以及T3的MAP分别是(93.8±16.7)、(69.3±15.7)、(94.8±22.7)、(108.8±27.5)mm Hg;HR分别是(81.9±12.9)、(72.6±12.8)、(86.4±18.7)、(99.8±19.4)次/分钟。两组患者术前MAP与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T1时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T2与T3时MAP与HR上升,且乙组要明显高于甲组(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甲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别是(4.5 ±2.7)、(5.3±2.8)min;乙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分别是(11.8 ±3.9)、(16.9±4.6)min,甲组睁眼与拔管时间要明显少于乙组(P<0.05)。甲组术后恶心1例,呛咳2例,剧烈疼痛2例,术后镇痛率10.2%;乙组术后躁动2例,恶心3例,呛咳3例,剧烈疼痛5例,术后镇痛率26.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x2=4.356,P=0.037)。

3  讨 论

大部分外科手术患者均需实施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的最佳标准是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诱导与苏醒时间快,不但能发挥较好的镇痛效果,还能让患者快速苏醒拔管[3]。阿片类药物正能满足上述标准。芬太尼和异丙酚配伍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安全性高,但是芬太尼具有较高脂溶性,容易经血脑屏障再次分布至体内其余组织中,若多次反复注射定会形成蓄积,使得麻醉时间增加,术后苏醒与拔管时间延长[4]。瑞芬太尼属于新型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物,属于芬太尼的4-酰基苯胺哌啶衍生物。因为该药物结构内具有一酯键,所以容易被血浆与组织内的非特异性酯酶快速水解,具有众多优点。其一见效快,通常是在1 min左右见效;其二是时效短,大约是3~10 min,而终末半衰期仅有10 min;其三是代谢与清除快;其四是具有良好可控性,就算长期多次反复注射,体内通常不会形成蓄积,自主呼吸的恢复和药物输注剂量以及时间的相关性小[5-6]。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的MAP与HR在各时点的波动要小于乙组,术后睁眼与拔管时间要明显少于乙组(P<0.05);甲组术后镇痛率10.2%,乙组术后镇痛率26.5%,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维持镇痛的效果要优于芬太尼,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停止用药后清除速度更快。但是需要加强重视的是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中虽具有显著的综合麻醉效果,但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依然偏高,因为药效作用清除快,疼痛也会较早出现,所以要注意用药剂量、方式以及年龄等因素[7]。

综上所述,瑞芬太尼相比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手术中的用量少,见效、呼吸以及意识恢复要更快,应用效果更为显著。

[1] 赵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老年人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3):4696-4697.

[2] 杨坤渹.阿芬太尼、芬太尼、瑞芬太尼对中老年脑损伤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430-5431.

[3] 李红培,李皓,公茂伟,等.双侧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双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25(19):69-71.

[4] 陈芳,李永旺,李洪,等.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0,39(24):3312-3313.

[5] 都伟.全身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的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467.

[6] 李燕.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7(35):3967-3970.

[7] 王玉洁,杨贵英,李春梅,等.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全身麻醉剖宫产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30(26):3491-3492.

R614

B

1671-8194(2016)30-0033-02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全身
石榴全身都是宝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