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疾病诊断中MRI与CT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016-01-30黄江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研究进展影像学

黄江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 南宁 530021)

甲状腺疾病诊断中MRI与CT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黄江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 南宁 530021)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人体内分泌恶性肿瘤之中,甲状腺疾病处于首要位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甲状腺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常用的甲状腺疾病诊断方法有很多,其中MRI、CT等无论是诊断、治疗还是改善预后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本文旨在分析MRI与CT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其后期的研究进展,现进行以下综述。

MRI;研究进展;甲状腺疾病;CT

核素扫描是以往临床之中最常用的一种影像学诊断措施。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MRI和CT在临床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不仅可以对甲状腺、甲状腺疾病等进行准确定位,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2]。近几年来,对MRI和CT等两种检查方法以及其他影像学征象,临床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愈发加深了对影像学临床诊断的认识程度,也得到了很多新的进展,这对提高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临床治疗效率具有重要价值[3]。

1 对发病率较高的甲状腺疾病的MRI及CT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1.1 常见的甲状腺良性病变:①甲状腺瘤:甲状腺瘤多以单发为主,呈现膨胀性生长,CT检查结果可见患者甲状腺内单发,少数患者会出现多发圆形或者与圆形类似的低密度结节,也可能是肿块的性质,边缘清晰可见,密度具有一定的均匀性,可见比较完整的包膜,将其病灶与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对比,境界并不模糊,与其相邻组织没有出现浸润的情况,增强扫描结果显示,病变出现程度各异强化现象,瘤内出现强化结节,周边强化现象比较明显,实体性腺瘤包膜表现出密度较低的瘤环,这亦是CT检查后得到的特征性表现。②结节性甲状腺肿:若患者是因为碘摄入患有甲状腺滤泡增生,给予CT检查之后就会发现在甲状腺一侧或者两侧出现体积弥漫性增大的情况。平扫过程中可见边缘比较清楚的低或出现混合杂密度结合影等,T1WI条件下可见混杂信号或者高低信号,T2WI条件下则可见混杂高信号或者高信号,增强扫描之后,可见实质部分出现不同程度强化,钙化、结节或砂粒样等是患者的主要表现。③若患者同时合并超过两种疾病,就会存在非常明显的“葡萄串”的形状,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结节想甲状腺肿,并进行仔细观察,即使患者只是单个结节性甲状腺肿,其内部也会表现出不规则的间隔情况[4-6]。

1.2 常见的甲状腺恶性病变。①甲状腺癌:甲状腺恶肿瘤患者的CT检查结果可见分叶状或者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肿块现象,部分患者会同时表现出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发生不对称的弥漫性增大情况,普遍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病灶未表现出清晰可见包膜或者包膜不具备完整性,部分患者可见钙化或者囊变情况。多数情况下以浸润性形式生长,无法清晰分辨其与周围组织分解,可清楚显示转移淋巴结、受累颈静脉或者气管受压变形现象,增强扫描之后可见癌肿表现出不规则强化情况。②淋巴瘤:根据相关研究报道显示[7-8],老年女性患者是淋巴瘤高发人群,此类患者常伴随桥本氏甲状腺炎。短时间内患者的甲状腺体积就会迅速增大,肿瘤会表现出均匀强化的现象,但是并不清晰,与其自身肌肉组织强化程度很难立即分辨出来。肿瘤边缘表现出明显强化的情况,未侵袭相邻肌肉和颈动脉,但正常残余甲状腺组织却表现出明显受压的情况。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和部分良性病变患者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延迟消退增强情况,但是,高分化甲状腺癌和良性病变患者则会表现出急速消退增强的情况。有学者在实验之中证实,对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增强扫描过程中,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延迟上升型强化模式,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则多以急速上升型强化模式为主,对比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的强化率,其差异并不明显。③肿瘤钙化:临床诊断甲状腺肿瘤过程中,若发现肿瘤出现微钙化情况,可将其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志。甲状腺癌与钙化形态之间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关联性,但若出现多灶微钙化情况就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是否为甲状腺癌。曾有学者在研究报道中明确甲状腺周围组织或者淋巴结病症都可见砂粒样钙化的情况,这可充分证明患者很可能存在隐匿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情况。甲状腺腺瘤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特征性表现就是表面出现蛋壳样钙化,倘若出现细颗粒状或者点状、不规则钙化等现象时,首先应该检查患者是否转移成恶性肿瘤,发生块状或者弧形钙化的时候,则应观察患者是否具备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④淋巴结转移现象:甲状腺淋巴结网比较丰富,当患者存在甲状腺癌的临床症状时,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就会随之升高。根据相关研究统计[9-10],超过一半以上的甲状腺癌患者都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故可将颈部淋巴结肿大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标志,若扫描结果证明患者具有气管食管沟淋巴结现象,则需要第一时间考虑淋巴结转移现象,淋巴结转移的具体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患者颈部其他位置出现横径超过5 mm的淋巴结;其二,纵膈也出现横径超过15 mm的淋巴结。

2 MRI和CT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研究进展

无论是MRI还是CT,在临床之中都属于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以往CT扫描,重点关注的是横轴位图像,其对甲状腺疾病病变大小、范围以及与相邻重要器官之间的关联具有很大的束缚性。给予患者MRI

检查,可对甲状腺部位施行多方位成像,与传统CT检查方法相比,此种检查手段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性。螺旋CT运用的无间隔扫描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软件功能,提高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效率,举例而言,通过测量甲状腺容积或者血管造影、三维成像等,有利于临床精准制定手术或者化疗方案,有效避免手术过程中切除过多或过少,应用不恰当的放疗剂量或者将甲状旁腺误切等情况。再譬如说,通过三维成像,可与SPECT形成影像有效叠加,实现形态学和功能学的有效结合,显著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11-13]。

3 总 结

近年来,随着MRI、CT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二者在甲状腺和甲状旁腺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定位诊断的工作上。为了精准诊断结果,必要时还必须联合应用核素检查,这点临床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在后期进行相关研究。总而言之,甲状腺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临床需要在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甲状腺疾病的研究力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以提高临床整体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4-15]。

[1] 高硕.甲状腺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09,29(2):138-140.

[2] 汤圣杰,王家荣.B超、CT、MRI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5,3(16):244.

[3] 岳秀慧.CT、MRI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22-125.

[4] 邢秀云,张庆永,耿国旺,等.B超和CT及MRI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1,33(18):2827.

[5] 马隽.CT灌注成像鉴别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8):1467-1468.

[6] 赵超,纪盛章,宫长水,等.能谱CT在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5):1-4.

[7] 刘刚(综述),刘健(审校).影像学检查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4,25(4):565-568.

[8] 桑剑锋,王雪晨.巨大甲状旁腺腺瘤合并甲状腺疾病误诊1例报道[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8):870.

[9] 俞佳,程力群,吴丹玲,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甲状腺功能的监测及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59-160.

[10] 白春峰,吕静.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干预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26-3427.

[11] 王越琦,闾晨涛,锁涛,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9例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9,16(5):809-811.

[12] 高军.甲状腺疾病诊断中MRI与CT的应用与进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92-93.

[13] 蒋春景,舒锦尔,李惠民,等.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垂体增生的MRI评价[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0,19(3):137-139.

[14] 汤慧中.甲状腺结节的CT及MRI诊断进展[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19-121.

[15] 陈威.MRI动态增强联合DWI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4,9(10):1527-1529.

R581

A

1671-8194(2016)14-0045-02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研究进展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