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发展会影响景区居民生活质量吗?——来自武陵源景区居民消费调研数据

2016-01-29粟娟王宁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生活质量

粟娟王宁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张家界 427000)

旅游发展会影响景区居民生活质量吗?——来自武陵源景区居民消费调研数据

粟娟王宁

(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

【摘要】旅游景区居民消费支出反映景区居民生活质量,反映旅游发展带来的民生效应。以武陵源景区及周边地区居民消费数据为基础,用扩展线性模型计量验证:景区居民物质消费和劳务消费占比低,储蓄占比高;娱乐人文精神消费占比低,但子女教育消费占比高。旅游发展程度对景区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消费倾向差异化影响显著,对消费结构差异化影响不显著。核心区和内圈景区居民商品化消费占比逐渐加大,消费能力随着旅游开发增强,但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低,且消费倾向不高,价格敏感度不高,消费能力释放不及景区外圈居民,生活质量有待提升。总体来说,旅游发展对景区核心区和内圈居民消费和生活质量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旅游景区居民;生活质量;居民消费

【中图分类号】F590; 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 (2015)02-0095-11

收稿日期:· 2015-01-20

基金项目:国家旅游局2013年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项目“张家界旅游产业民生效应研究---基于景区社区农村家庭消费变迁视角”(项目编号: TYETP201328)、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旅游流扩散的武陵山区游客空间结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 13YBB180)、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民生效应评价研究”(项目编号: 13C785)、吉首大学博士学成返回资助项目“张家界旅游产业民生效应评价”(项目编号: jsdxxcfxbskyxm201302)

作者简介:粟娟(1973-),女,侗族,湖南芷江人,吉首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消费经济

Abstract:Scenic consumer spending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residents,and also reflects the effects brought about tourism development in people's livelihood.Based on the consumer data in Zhangjiajie scenic spot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s,a linear extended model can be used to validation and measure: The share of scenic residents’material consumption and labor consumption is low,but the proportion of savings is high; entertainment of humanistic spirit consumption is low,but consumption of children education is high.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affect the levels of inhabitants spending and the differentiated propensity to consume significantly,but the impact on the differenc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were not significant.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consumer of residents in core region and inner region gradually increase and the spending power enhance as tourism development,but structure of consumer spending is irrational.The share of development-oriented and enjoyment consumption is low,and the propensity is also not high and price-sensitive not high.The release of consumer ability is less than outer residents,and the quality of life should be improved.Overall,the effect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the consump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inner and core resid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

一、问题的提出及理论分析

2010年旅游学刊设专栏展开旅游与民生主题探讨,开启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研究[1][2][3]。麻学锋(2011)用居民消费差距系数、旅游发展密度等指标评价旅游发展带给目的地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能力等方面的改变,验证了旅游开发效应从实现富区再到富民的过程[4]。鲁明勇(2011)构建了包括居民消费指

标在内的旅游业民生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对民族地区旅游的民生效应进行了实证评价[5]。张磊(2012)用动态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证实中国旅游发展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但旅游发展对居民消费影响呈区域不均衡,东中部居民消费受旅游发展影响显著,西部地区居民消费受旅游发展影响关系不显著[6]。上述文献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讨论旅游产业的民生效应,肯定旅游产业具有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功能,但未从小尺度视角,针对某一具体案例地研究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受旅游发展影响。

笔者拟选定某一具体案例地从居民消费视角进行景区居民生活质量研究。居民消费行为往往是一个人生活方式的投射,是个体在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居民消费支出主要受其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凯恩斯(Keynes.John.M.)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Duesenberry,James.S.)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持久收入假说、莫迪利亚尼(Medigll.Franco)的生命周期假说和霍尔(Robert Hall)的随机游走假说从不同收入角度诠释了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随后,预防性储蓄理论吸收了理性预期思想,引入不确定性及消费者跨时选择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为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研究注入了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维度的思考。世界联合国组织指出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在食物等基本生活消费的比例大小,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①[7][8],服务性和精神层面消费占比逐渐扩大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需要,也是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表现[9]。加尔布雷思(1958)也认为来自物质方面的满足和主观感知是一个人的消费行为投射出的生活质量②[10]。卢家瑞(2005)指出居民的消费资料和消费服务的数量,食品和非食品的消费水平、居住条件、教育、保健以及文化消费水平等是人们享受生活福利和精神福利的具体评价指标[11]。经济学家亚马蒂亚森则把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等指标纳入人类发展指数体系[12],以评价人们的福利水平。以上研究为我们选择消费视角进行居民生活质量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另外,由于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它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强影响力基于其内在机理而演进,具体如下:

(一)消费结构在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中具有生成机制

消费结构是居民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实物消费比例是衡量消费结构合理化的重要表现,人们对实物消费品等生活基本消费需求逐渐上升为服务与精神层面的消费需求,并最终转为合理化和高级化消费结构的趋势是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的体现[13][14]。消费结构在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中的生成机制可以归纳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意识及消费者心理和消费行为等方面。具体解释如下:第一,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恩格尔系数大小及居民在服务及精神方面的消费能力程度反映了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具体来说,恩格尔系数大小反映居民在食物等基本生活消费的比例,服务性和精神层面消费比逐渐扩大是人们消费需求的升级需要,也是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表现[15]。第二,旅游发展程度影响旅游景区的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差异化,旅游带来的经济联动效应增加了旅游景区消费环境的复杂性,大量的旅游就业机会为景区社区居民增加了经营收入和就业,提高了社区居民消费能力。第三,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及文化冲击,改变了居民的收入结构、阶层身份和消费理念。例如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景区居民由农民身份转变为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家庭主要收入由农村经营收入为主转化为第三产业服务性收入为主,居民农耕自给自足的生活及消费方式转化为部分生活资料自给自足,部分消费资料需要市场购买,逐渐趋向城镇居民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第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法则,认为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会

更多地消费实物等产品,但收入增长到一定水平,实物消费效应逐渐递减,而对文化、娱乐以及健康医疗、教育等方面非实物性消费需求增加,且效应递增。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一些非实物性消费产品更能成为居民消费的身份象征,所以消费结构与生活质量呈一定正比关系。

(二)消费环境在旅游发展对生活质量影响中具有外部性功能

旅游发展促进了景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即旅游景区的制度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对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外部性功能。第一是正效应。旅游的发展优化了景区的进入条件,景区社区的基础设施有了重大改善,推动了景区内居民的交通消费、通讯消费等。旅游发展促进了景区经济建设,景区生活和服务类商品流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增强了居民的商品性消费,促进了由数量扩张型消费向质量型消费优化。该效应随着旅游发展的程度呈现区域差异性。第二是负效应。旅游发展促进了景区经济增长,但是也改变了景区的市场价格环境,物价水平被抬高,景区居民消费需求释放反受抑制。第三是诱发效应。这种诱发效应涉及区域宏观经济的整个供给体系,可以理解为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在内的消费环境的附加正效应,从整体全局层面上为景区地区的产业结构注入活力。

(三)旅游发展对景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影响效应

促进增长、提高就业是旅游发展带来的直接经济效应,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对改善区域居民生活质量、消费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关系。旅游发展的乘数效应驱动旅游目的地各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着城镇化建设,景区居民消费能力得到持续增长,并且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商业贸易的增长,景区消费供给市场不断扩大完善,居民消费方式得到不断改善,消费结构也逐渐升级,最终成为推动景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景区产业转型与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景区居民生活质量与消费潜能。

综上,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消费与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两大重要要素,以景区居民消费支出为指标,进一步验证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应和对目的地居民的富民效应,这是对旅游乘数效应、旅游带动的就业率、旅游收入、旅游增加值、旅游投资增长率等衡量旅游经济效益指标和富民效应指标显性化、具体化的重要补充。第二,景区社区中的原住居民与全国范畴内的城镇居民身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不同,收入水平、消费理念和消费环境不一样,用居民消费支出来检验这一区域居民是否也符合消费经济学的收入约束规律,因此,对景区居民这一类群体的消费支出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可以进一步回答旅游发展的“飞地效应”和“民生效应”的真实性。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

(一)不同开发程度景区居民消费支出模型

扩展型线性支出模型(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ELES)[16]是衡量居民消费支出常用的数理模型。该模型函数形式体现了居民消费支出是由基本消费支出和非基本消费支出构成函数关系(具体见以下公式),居民基本消费支出受可支配收入、消费品价格两个条件的约束,而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即以边际消费倾向是非基本消费支出约束的第三条件变量。为了分析不同开发程度景区居民在基本需求、边际消费倾向上的差异,笔者在扩展型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三个假设:

假设1,旅游开发程度高景区居民消费支出总额高于旅游开发程度低景区居民。

假设2,旅游开发程度高景区居民基本消费支出小于旅游开发程度低景区居民。

假设3,旅游开发程度高景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小于旅游开发程度低景区居民。

由于旅游开发程度不同,由此带给景区居民收入规模也不一样,按照旅游增收程度的差

异把景区居民分为三类居民:位于核心景点区域内的居民,视为旅游开发程度最高的景区居民,简称核心区居民;位于远离核心景点又毗邻旅游景区的居民视为旅游开发程度低的居民,简称外圈居民;位于景区内但不在核心景点的居民,介于前两者之间的景区居民成为低旅游开发景区居民,简称为内圈居民。

结合景区居民消费经验数据,把扩展线性模型变形为:

对公式1进行整理,得:

采用问卷调查的截面数据时,公式2的piri和是不变的常数,可以令

令Ci= piqi表示景区居民对第i种商品的实际消费支出。公式3可以变形为:

Ci=αi+βiI+ui(公式4)

将(5)式带入(4)式,就可得:

(二)调研样本及区域说明

2014年3月,笔者组织30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及周边的社区农户进行了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及消费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涉及调查景区社区居民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消费情况两方面共43道题目。调查在景区核心圈层、内圈及外圈三个区域进行入户调研,然后随机发放调查问卷,保证一户一卷,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样卷189份,有效率为82%。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汇总统计。

具体调研样本区域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及周边乡镇(文中把这个区域视为一个完整立体型的圆形空间圈层)内5个社区(具体见表1) :袁家界、天子山、森林公园、标志门及沙堤乡五个社区。袁家界和天子山社区位于景区核心景点附近,属于景区空间圈层中的核心,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旅游开发程度较高,居住在这个区域的原著居民简称核心区域居民。森林公园门票站和武陵源标志门门票站社区位于景区与非景区的边界,是核心景点旅游开发的附属区域,旅游者流量大,为区域空间圈层中的内圈,属于次核心景点社区居民,简称内圈居民。沙堤乡社区距离核心景点较远,与景区接壤且位于景区之外,几乎没有旅游开发,受旅游带动的直接经济效应小,属于景区空间圈层中的外圈,简称外圈居民。

图1 武陵源名胜区及周边五大社区分布图

表1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及周边五大社区分布和基本情况表

(三)实证研究

1、居民调查样本结构特征

调查对象主要是武陵源景区原住居民,通过反映居民的群体结构特征可以反映出景区旅游产业对于他们的职业选择和家庭职业结构及收入的影响。

(1)职业分布广,多从事景区相关工作

从调查数据看,景区居民职业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售货员、管理员、保洁员和门票站工作人员。通过访谈得知,还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居民是其他职业,如景区导游、饭店服务员、旅游车司机、车票售票员等。

(2)文化程度偏低,集中在中学学历

居民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多,占近七成,而大专以上的比例最低,为12.15%。高学历的居民人数比例较低,且几乎为年轻人。大部分学有所成的年轻人去大城市发展,留下大部分年龄较大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居民服务于旅游景区。同时,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为留下的年轻人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3)收入来源对景区依赖大

居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在景区做点小生意或是自己开小店,其次是靠外出务工或打工、在旅游企业打工。而与景区旅游业相关的收入来源为64.00%,由此可明显感受到景区对于居民收入来源产生的巨大影响。

2、景区居民消费情况分析

以表2为基础,分析整个景区居民在物质生活消费(吃、穿、住、用、行的消费)、精神生活消费(娱乐、发展和提高自身的消费)和劳务消费(各种服务性消费,如理发、医疗)三个方面的平均消费支出状况,以此来反映旅游产业带来的民生效应。

表2 旅游景区社区居民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比较表

(1)物质生活消费状况

第一,食品消费比重低。统计汇总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社区居民恩格尔系数为12.8%,为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013年

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2%)的一半。从系数来看,武陵源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似乎很高,高于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水平。但从实地访问结果看,居民之所以恩格尔系数比较高,是因为景区大部分原著居民还过着半自给的生活,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消费品靠自己生产,不需要购买,商品化消费程度比较低。因此,从消费支出数据看似乎占总支出比例比较低。

第二,交通便利,消费水平低。景区居民交通消费低,因为景区为本地居民提供免费乘车政策,在景区内部生产活动或走亲访友有31%选择步行,36%选择免费景区环线环保车,还有4%乘坐单位交通车。

第三,服装消费节俭,不刻意追求名牌。12.69%的居民表示经常购买名牌,偶尔购买的占了54.67%,还有32.66%的居民从未购买过名牌。由此可见景区居民在穿着方面的消费很保守,往往是通过真实的需求来购买服装,对于名牌服装的追求并不明显。他们通常比较看重服装的价格,而不是品牌和款式,追求物美价廉。

(2)精神生活消费状况

第一,互联网使用范围较窄,上网多为娱乐自身。只有31.47%的景区居民经常或一直使用互联网,近一半的居民几乎不用。在这个网络十分普及的年代,仍然有很多居民没有使用互联网。常用互联网的大部分居民表示上网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如浏览网页、聊天、看电影和网购。只有15.71%居民表明他们上网主要是阅读新闻、自学相关技术等。

第二,休闲娱乐处于低级层次,消费低。景区居民的休闲娱乐消费比例较低仅占1.1%。娱乐活动集中在看电视、听广播(54.5%),陪伴家人(29.4%),打麻将打牌(24.1%),上网(16.6%),逛街游玩(13.4%)。而学习培训(3.7%),酒吧KTV (3.7%),健身(5.3%),看报纸看书(5.9%),睡觉打发时间(6.4%),喝酒聊天(7.5%)等娱乐活动所占比例少。受调查的居民中,47.5%的居民表示从没有旅游,49.7%的居民表示旅游一次或偶尔出去,仅有2.9%的居民表示经常出门旅游。可见大部分居民娱乐消费层次低,高档消费的酒吧、健身、学习等很少涉及。

第三,人情消费较大[18]。从表2可知,景区居民人情消费比为10.4%,是全国城镇居民人情消费比5.5%的两倍。由于景区内居民是原居住在同一村寨的老乡,同乡情谊是几代人留下来的交情,人情往来被视为乡亲们的面子工程,每次谁家办喜事或是丧事,都是乡亲们的一次重要聚会,大家往往通过人情消费来比较各自的家庭发展的好坏,因此,在不甘落后的攀比心理下居民的人情消费次数和数量逐渐增大。

(3)医疗消费状况

景区原住居民大都为农村居民,如果有小病小痛都不会太当回事儿,要么选择自己去药店买点药吃,要么就是挺过去,选择去医院看病的人很少。如果不幸生了大病,居民的应对方式还是较理智,92.68%的居民会选择去医院看病,只有2.67%会选择能拖就拖尽量坚持,2.67%选择回乡下养病。居民选择的社会保障集中在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险,医疗保健的消费比较单一。通常景区居民并不重视医疗保险和身体保健,只有22.26%的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而且景区居民普遍反对花钱购买保健品,只有生病时才去买药或住院,可见景区居民的医疗保健意识淡薄。

(4)居民储蓄及贷款状况

居民的收入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用于储蓄,这与中国社区居民传统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关系。储蓄是以备不时之需,更是为了生活得更有安全感更踏实。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为了子女教育,其次是为防病养老和房子。望子成龙,让子女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是每个父母的心愿。景区内中小学校资源匮乏,景区内没有中学,也没有小学,只有在景区外圈附近即武陵源区城镇内才设有中小学,学生要上学就要到武陵

源区才能上学,家庭为此付出较高的交通费、陪读费。同时在为子女选择学校时,84.2%选择公办学校,6.2%选择民办学校。被调研居民的子女教育消费占9.9%,比全国农村居民消费比8.5%高出一点四个百分点。因此教育储蓄是居民当前最大的储蓄目的。在与居民访谈中了解到,有部分居民表示不指望子女以后为赡养自己而花费太多,所以要趁自己还能工作的时候多挣钱来防病养老。这也是居民储蓄率高的原因。

另外,受访居民中仅有14.67%的居民表示曾经贷过款,且居民贷款主要是买房(建房)或是创业,其次是为了教育和消费高档用品(如车、大型家具家电等)等。

4、居民消费预期情况分析

表3 景区居民消费预期分析表(%)

由表3可得,只有12.8%的居民反对“吃饭能凑合就凑合,不饿肚子就行”,社区居民对食物的消费期望不高,普遍认为食物消费不重要。18.6%的居民反对衣着讲究,注重花色和款式,但37.4%的居民同意此观点,社区居民对服装的消费要求在增加。有16%的居民反对“不应只讲吃穿,宁可生活紧点,也要适当娱乐和学习”,娱乐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11.2%的居民反对“生活越简朴越好,能省就省,多存少花”,说明储蓄性消费被大多数居民所认可。只有4.8%的居民反对“一个人赚钱,不只是为了自己享受,而应为子孙着想”,居民的消费普遍具有防预性,总是为未来子孙考虑。有94.2%的居民同意“读书很重要,再苦也要让孩子上学”,社区居民高度重视子女教育,愿意加大子女教育消费。有84%的居民同意“花钱进行消费应当与自己身份相当”,只有10.2%的居民反对“经常在一起的好朋友经济条件都和我差不多”,这反映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比较平均。60.4%的居民反对“应该像城市人有高档服装或化妆品”,社区居民的消费观念偏向于低消费。有47.6%的居民反对“花钱应该像城里人一样追求生活质量”,说明社区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高。

总体来说,景区居民虽然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但对生活的消费预期不高,消费水平较低,消费潜力未释放出来,储蓄倾向非常高,社区居民主要是把收入放在了储蓄、子女教育和人情来往等方面。

(三)不同开发程度景区居民消费支出差异化特征

1、不同开发程度景区居民基本消费差异

不同旅游开发程度景区居民的基本需求支出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旅游开发程度大,开发时间比较早,旅游业发展程度高的社区居民维持基本需求支出大,位于核心景点的袁家界和天子山社区居民基本需求支出分别是景区空间圈层中的内圈张家界森林公园门票站、武陵源、标志门门票站和外圈沙堤社区居民基本需求支出的2倍和2.5倍[17]。在基本需求结构上,外圈居民的衣、食消费比重比内圈居民和核心区居民低4倍左右(见表4,图2)。子女教育方面,内圈居民及核心区居民消费比外圈居民消费高,几乎是外区居民消费的1倍以上。而外圈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比重比内圈居民高出近50个百分点,享受型和精神型支出比重较大。

图2 不同开发程度旅游景区居民基本消费支出八大消费支出结构

表4 武陵源景区及周边社区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比

2、不同开发程度景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差异

旅游开发程度低,收入水平低的沙堤社区居民在食品等基本生活品上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大(见表4),这表明因旅游发展对这个社区影响程度较小,居民收入水平低于景区圈层内社区水平,这些群体改善其基本生活条件的潜力较大[18]。位于景区圈层内的张家界森林公园门票站、武陵源标志门门票站及位于核心景点区的天子山和袁家界居民来说,因旅游开发带给其收入水平的大幅增长,其消费能力随其可支配收入也大幅增长,但交通、文娱、耐用消费品、住房等发展享受型消费并未出现理想中的增长趋势(图3),反而在住宿、子女教育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消费倾向低于沙堤社区居民。这显然与凯恩斯的边际消费理论不一致。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居民因旅游而富裕,景区圈层内社区居民追加消费占其剩余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见图3),景区外圈沙堤居民的追加消费比重也呈下降趋势(见图3)其中外圈沙堤居民的追加消费比重(60.7%)比核心景点比重高达60.7%,比核心景点居民天子山和袁家界居民高出40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表明了景区圈层外圈沙堤社区居民的消费意愿高于景区内圈和核心区居民,另一方面也表明景区内圈和核心区居民虽收入高,但消费意愿不强烈,可供其延期消费的储蓄份额比较大。

图3 八项消费支出中随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升高的消费额

3、不同开发程度景区居民消费支出对收入和价格的敏感性差异分析

(1)需求收入弹性差异分析

景区外圈的沙堤社区居民和内圈居民对基本生活品消费需求比较敏感,弹性系数比较大,从表4数据中可见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高达1%左右,食品消费分别提高0.99元、2.11元,0.79元,服装消费分别提高1.34元,1.33元以及0.94元。沙堤居民在发展型消费上如娱乐、医疗、子女教育的消费受收入弹性比较大,当收入增长1%时,其支出分别增加0.61元、1.69元、0.69元。核心区居民在子女教育、医疗及交通方面受收入影响大,收入增长1%时,支出分别增长0.61元和1.41元,但娱乐项目受收入影响不大。

内圈中两个社区居民在基本生活品和发展消费型方面的消费受收入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张家界森林公园基本生活品收入弹性大,食品

和服装的需求收入弹性分别为2.11、1.33,而武陵源标志门门票站为0.76、0.96。在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面张家界森林公园居民受收入影响小,标志门门票站居民受收入影响大。

(2)自价格弹性差异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景区圈层内各区的交通通讯与子女教育自价格弹性大于其他消费项目,而外圈沙堤社区居民医疗保健自价格弹性最大,大于内圈和核心区居民自价格弹性。

外圈居民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子女教育,这几类商品对价格变化的反映极其敏感。核心区中天子山和袁家界社区居民交通通讯、子女教育,这几类商品对价格变化反映比较敏感。次核心景区的居民对各类消费的价格弹性反映不一。森林公园社区居民食品的价格弹性最大,其次是服装、子女教育等,标志门社区居民的交通通讯、子女教育,这几类商品对价格变化的反映极其敏感。

表5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及周边五大社区居民收入弹性及价格弹性差异表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1、旅游发展提高了景区社区居民的消费能力,但对提升生活质量不显著

景区居民在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劳务消费三方面的平均消费支出都比较低,仅在子女教育消费、人情消费等方面消费占比高。在衣食住行方面,对消费品的品质要求不高,能凑合够用即可。景区居民自身的精神文化消费占比低,医疗保健意识差,消费占比低。居民消费水平受可支配收入约束不强,虽然景区居民受旅游开发影响,收入水平高,但是受景区环境影响,劳务型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潜力不能释放,消费倾向小,消费结构十分不合理,假设1不成立(旅游发展对景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且具有空间距离的衰减性),景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2、旅游开发程度对景区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方式影响差异显著

在消费水平上,景区旅游开发程度对社区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显著,且在空间上呈递减趋势。天子山和袁家界是武陵源景区的核心景区,标志门和森林公园门口是武陵源景区与其他地区的边界,沙堤乡社区是武陵源景区外围最紧密的一个乡镇社区。根据五大社区居民消费水平比较,发现其居民消费水平分布情况如:天子山>袁家界>标志门>森林公园>沙堤。即由景区核心区向外逐渐递减,由景区内圈向外圈,从高到低逐渐递减。

消费方式上,旅游发展扩大了景区社区居民商品化消费,但生活质量未有显著提高。天子山和袁家界虽然是核心景区,但在旅游开发前,交通不便,居民多以自给自足的家庭农耕经济为主,部分农业经营和外出务工是整个家庭现金收入的主要部分,但总量非常少。随着旅游开发,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转变,山上大部分社区居民都从事旅游业有关的工作,旅游

从业收入占据家庭总收入比重较高,家庭所需的粮食和蔬菜等逐渐商品化,所以社区住在山上的原住民,食物等基本消费比高于沙堤社区居民。此外,由于景区内闭塞,世代生活在该区里,邻里之间的人情往来比较频繁,且有攀比心态,人情方面的消费袁家界社区居民的消费最大,森林公园社区的消费最小,其他社区也呈现一定差异。

3、旅游开发程度对景区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差异显著

消费结构方面,各社区居民消费结构表现各异,且并不随旅游开发程度呈现生活质量效应递减(支持假设2)。天子山社区和沙堤社区居民最关注子女教育消费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呈增长趋势。袁家界社区居民最关注服装消费且需求弹性大于1,可见服装消费比重将越来越大,而其他社区对服装消费关注度极低。森林公园社区和标志门社区最关注食品消费,特别是森林公园社区食品需求消费弹性达2.11,而其他社区的食品需求消费弹性小于1。

4、景区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价格敏感度差异化明显,但未受可支配收入约束,也未受旅游发展的影响

天子山社区和沙堤社区居民最关注子女教育消费且随着收入增加呈增长趋势。袁家界社区居民最关注服装消费且需求弹性大于1,森林公园社区和标志门社区最关注食品消费,特别是森林公园社区食品需求消费弹性达2.11,而其他社区的食品需求消费弹性小于1。收入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趋势不明显,价格敏感度不高。

(二)对策建议

笔者认为,景区内不同收入群体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对收入及价格的敏感度并未随消费理念的变化而变化,即旅游增收不是影响景区居民消费唯一因素,景区内环境、制度、消费习惯等社会因素不容忽视,可能影响程度更大。由于景区有重要的旅游功能,景区的开发和利用一开始就严格规定了景区内土地使用和各区的功能区划,居民生存和发展的消费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被旅游开发挤压,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的各项措施受旅游景区自身使命和旅游发展的负外部性制约显著,因此,即使旅游发展带给本地居民收入增加,但在改善居民生存和生活环境方面,居民自身需求严重不足,政府给予的关怀也非常微弱。笔者建议:

1、继续坚持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景区“山上旅游山下住”开发模式

自2009年世界联合组织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过渡开发亮了黄牌后,景区提出了“山上旅游山下住”的原则。这个原则不仅适用旅游者也适用本地居民,让本地居民尽可能迁徙到山下、景区外生活,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不再受景区开发的制约,这样消费支出可随自己的可支配收入增加而增加,逐步优化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核心区和内圈居民最好在景区内从事相关职业,但家庭生活还是搬迁至景区外,这样既能保护景区,又能为家庭子女教育消费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为自己其他商品性消费以及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提供便利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富民和体现旅游民生效应。

2、加强消费引导

释放景区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景区居民生活质量的路径不能停留在旅游增收上,要改善居民当前生存环境,加强消费引导,改善消费理念。

3、降低居民消费成本,优化居民消费结构

景区外圈范围内建立健全公共消费设施和设备(医疗点/中小学/休闲娱乐场),降低景区居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成本,优化消费结构。

(编辑:余华;校对:周亮)

【注释】

①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比重是典型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标之一,联合国组织对恩格尔系数大小和居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有一个界定,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属于极其富裕地区,20%—30%为富裕地区,30%—40%为相对富裕地区,40%—50%为小康,50%—60%为温饱,60%以上属于贫困地区。

②1958年,加尔布雷思在《富裕社会》中提出“生活质量”这一概念,认为生活质量是指人们对生活水平的全面评价,它一方面主要来自物质方面的满足,另一方面来自人们主观感知。生活质量是影响人类生活的一切条件——国际环境、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国防、外交、环境保护等相互作用的产物。

【参考文献】

[1]马耀峰.发展旅游与改善民生[J].旅游学刊,2010,(9) : 5-6.

[2]张凌云.国民旅游:一个关乎民生的旅游新课题[J].旅游学刊,2010,(8) : 5.

[3]范正业.从生活福利与旅游富民看旅游民生[J].旅游学刊,2010,(7) : 7-8.

[4]麻学锋.20年来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民生福利考察[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 7: 67-71.

[5]鲁明勇.民族地区旅游业民生效应评价——以张家界市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1,(2) : 87-92.

[6]赵磊.旅游发展会影响居民消费吗?——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旅游学刊,2012,(2) : 20-32.

[7]范柏乃.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J].浙江大学学报,2006,(7) : 122-132.

[8]赵彦云,李静萍.中国生活质量评价、分析和预测[J].管理世界,2000,(3) : 32-39.

[9]贾小枚,文启湘.文化消费:国民实现幸福的上佳途径[J].消费经济,2007,(10) : 3-5.

[10]王宁.消费行为的制度嵌入性--消费社会学的一个研究纲领[J].中山大学学报,2008,(4) : 140-145.

[11]卢家瑞.现代消费视野与提高生活质量[J].经济评论,2005,(2) : 98-102.

[12]亚马蒂亚森.以自由地看待发展[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6-135.

[13]白津夫.构建和谐社会应当重视提高生活质量[J].学习与探索,2007,(1) : 9-11.

[14]刘社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上海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需求发展探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8) : 8—83.

[15]贾小枚,文启湘.文化消费:国民实现幸福的上佳途径[J].消费经济,2007,(10) : 3-5.

[16]马立平.基于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城镇居民家庭消费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22) : 92-94.

[17]许春晓,周罗琼,胡婷.张家界旅游者的度假环境满意水平分异[J].怀化学院学报,2013,(1) : 11-14.

[18]梁爱文,周灿.制约与创新:民族文化创意和区域旅游融合发展——基于云南德宏州的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3) : 8-10.

Will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Affect the Quality of Residents’Life in Scenic Area?——Survey Data from Residents'Consumption of Wulingyuan Scenic Area

SU Juan WANG Ning

(School of Tourism and Management Engineering,Jishou University,Zhangjiajie Hunan 427000)

Key words: residents of tourism area; quality of life; residents’consumption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生活质量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2017年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
2017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