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研究

2016-01-29彭程甸余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技术创新

彭程甸余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研究

彭程甸余华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对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目前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产业结构不优;缺乏区域性科技法律制度保障,现有科技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必须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法治体系,落实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优惠政策,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引导、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协同创新,推进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科技创新;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大湘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G311; 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 (2015)02-0034-09

收稿日期:· 2014-09-15

基金项目:湖南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重点项目“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与创新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批准文号:湘财企指[2014]6号,项目编号: 2014ZK2035)、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湘西地区开发课题“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研究”(批准文号:湘发改赈[2013]1618号)

作者简介:彭程甸(1963-),男,湖南蓝山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教授、学报主编、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地方经济立法、地方经济政策;余华(1976-),女,湖南沅陵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经济管理

Abstract:There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regi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foster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At present,the overal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high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Hunan,infrastructure is insufficient,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not optimal; legal guarantees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lack and existing technology policy is not in place to implement,and enterprise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is weak.We must further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urtured,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foster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build enterpris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guide and encourage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on,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Hunan.

区域创新能力是由地理位置毗邻的企业、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构成的,知识基础设施通过行政性或制度性的创新要素安排,协调区域内创新资源,不断将资金、人力资源、技术和信息等要素投入社会生产活动过程,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李永忠,2007[1];景体华,2007[2]) ;区域创新能力由“区域创新环境、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五大要素构成(柳卸林,2008)[3]。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大湘西位于湖南西部,包括湘西、张家界、怀化、邵阳四个市州及永州的江华、江永两县,共39个县区;土地面积7.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7.2%;人口165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5.1%①。大湘西地区与湖南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十分明显,重要原因之一在于

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迟缓。张庆滨认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后发优势,必须培育区域创新能力[4][5];卢平(2011)针对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环境,提出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建设引导和支持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6]。可见,研究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问题,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对大湘西地区乃至整个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现状

1、创新环境

(1)区域经济平稳发展

近年,随着大湘西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大湘西地区区域经济得到平稳快速发展。图1所示,到2012年,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671.65亿元,较2004年增加了1864.67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12.05%。大湘西地区经济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GDP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4.2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1亿元,占全省的12.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024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6015.87元和1305.45元。

图1 2004-2012年湘西地区GDP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与湖南其他地区相比,大湘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2012年长株潭地区、湘南地区、洞庭湖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分别实现GDP9443.62亿元、4534.56亿元、5258.70亿元和2671.65亿元,大湘西地区呈现出总量小、占比小、增速相对缓慢的发展局面。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4-2010年大湘西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3% (见表1),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9.74亿元,占全省的10.15%。2008年以来,大湘西地区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与省内其他地区和周边省区交通联系大为改善。2012年铁路营运里程921.4公里,公路总里程57398公里,张花、吉茶、洞新高速公路顺利开通,高速公路里程由169公里增加到714公里。洛湛铁路建成通车,多条铁路拟建或在建,芷江机场正式通航,张家界荷花机场扩建工程顺利推进。一大批城建、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大湘西地区基础设施环境。

表1 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3)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实施湘西开发战略以来,大湘西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人口逐年增多,城市规模不断壮大。表2所示,2012年城镇人口640.56万人,是2004年的1.4倍;城镇化率39.59%,较2004年提升7.3%,年均上升1.4%。但与湖南其他区域相比,大湘西地区比长株潭地区低近25%,仍为湖南城市化发展最缓慢地区。

表2 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城镇人口数量

(4)产业结构的区域特色逐步凸显

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6.6∶28.5∶44.9调整为18.6∶39.1∶42.3。2012年,一产业占GDP比重比2004年下降了8%,二产业占GDP比重比2004年上升了10.6%。各县市区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平均比重为80%,变异系数为0.132,表明区域内各县市区之间产业结构差异性不大。同时,区域产业结构特征显著,逐步形成“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且三产业占比大于二产业”的格局,但一产业占GDP比重仍接近20%。

(5)劳动者素质偏低

2010年湖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大湘西地区为8.4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91年)。从受教育程度构成看,大湘西地区大学及以上学历人口仅占6.12%,文盲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44个百分点。表3显示湖南四大区域受教育水平状况,大湘西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仍有待提高。

表3 2010年大湘西地区居民受教育水平

(6)外出就业人员占比大

随着大湘西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进行,大湘西地区的从业人口数量持续增加,2012年达982.34万人,相比2004年增长了15.87%。2012年大湘西地区16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仅为78.6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6%,说明大湘西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大,劳动力资源占比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从劳动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看,大湘西地区的劳动力参与率高达73.1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98%,这说明大湘西地区劳动力的利用程度较高,大量的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仍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2、知识创新能力

(1)创新知识环境逐步优化

近年,大湘西地区创新知识环境逐步得到改善。2012年大湘西地区(除江华、江永外)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馆(站) 84个,比2004年的70个增加了14个; 2004-2012年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年均增长3.47%,大湘西地区的区域文化、创新知识储备能力正逐步增强。表4显示大湘西地区(除江华、江永外)的教育科技经费投入额及其GDP占比,可以发现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教育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年平均增长率为43.2%,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大,占比最大的怀化地区,年平均占比为10%以上,表明地方政府正逐步意识到教育科技兴县、兴区的重要性,居民的受教育状况和知识创新环境正持续得以改善。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的高校数量均保持11-12个(见表5),高等院校建设力度偏小,不利于大湘西地区技术创新人才的发展和区域知识创新能力的培育。

表4 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教育科技经费投入(单位:亿元)

表5 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高校数量

(2)研究开发投入有限

大湘西地区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09年湖南省开展了第二次全省R&D资源清查,对湖南省R&D人员、R&D经费、R&D项目(课题)、各类研究开发机构以及R&D活动产出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见表6)。2009年大湘西地区R&D人员全时当量占全省的3.6%,R&D经费投入占全省的2.6%,R&D经费仅占其GDP的0.25%。大湘西地区R&D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2010-2013年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直接阻碍了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进程。

表6 2009年大湘西地区R&D投入状况

(3)专利申请数逐年增加

2012年,大湘西地区(除江华、江永外)的专利申请数为2562项,相比2004年增加了2094项,平均年增长率为40.5%,专利申请授权数为1407项,相比2004年增加了1061项,平均年增长率为32.39%,表明大湘西地区知识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专利申请平均授权率为55.13%,表明大湘西地区专利申请的成功率有待提高,大湘西地区要想在科技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必须对其知识创新能力进行有效培育。

表7 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专利申请数和申请授权数(单位:项)

3、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能力

(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加大

表8 2012年大湘西地区技术合同交易情况

2012年大湘西地区(除江华、江永外)共签订技术合同1485项,占全省技术合同总数的23.3%;技术合同成交额为2.52亿元,占全省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5.7%。随着大湘西地区技术创新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技术引进与技术转让额度将持续增大,但交易金额所占比例过小,说明大湘西地区技术交易中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2)技术研究开发能力持续提升

大湘西地区矿产、森林和水资源等富集度高,农业开发优势明显,农产品加工业占GDP比重较大,因此农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如表9所示,2012年大湘西地区

(除江华、江永外)农业生产总值为680.83亿元,占全省的13.88%;农产品基地占地1015.16千公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81个,农业服务机构为4253个,表明大湘西地区正逐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推进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升级。

表9 2012年大湘西地区农产品加工情况

(3)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有待加强

知识和技术最终都要转化为产品或服务,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2012年大湘西地区(除江华、江永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7项,占全省科技成果数的5.3%。2004-2012年大湘西地区平均每年获得科技成果66项,对于整个区域的产业技术需求而言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应通过区域内外部的技术转移和扩散不断增强大湘西地区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表10 2012年大湘西地区科技成果数

二、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统计数据整理分析及调研结果表明,大湘西地区开发实施的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和惠民措施,使得大湘西地区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大湘西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但是与湖南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创新环境建设、法律制度建设、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1、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1)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大湘西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水平总体不高,2012年人均GDP远低于全省人均GDP水平,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人均水平上,发展差距都比较明显。与周边的长株潭城市群、环洞庭湖经济圈相比,差距很大(见表11)。经济结构上,大湘西地区产业发展结构欠优、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的现象十分明显。有利的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科技创新资源,需要积极谋划,加快发展。

表11 1990-2012年湖南省四大区域GDP年均增速对照表

(2)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够

大湘西地区交通通讯设施、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一方面,综合交通体系仍需完善。尽管大湘西地区交通建设快马加鞭,但由于投资规模偏小,加上大湘西地区多山多水的地形地貌,造成交通施工条件的恶劣和投资成本大,使得交通体系建设仍严重滞后,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仍有待加强。另一方面,大湘西地区信息化建设程度低,电脑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均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严重制约着大湘西地区科技水平的发展。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匮乏,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内生性和开发度都不高,难以聚集技术、产业、资源、人才等创新要素,区域间的创新资源要素难以有效配置,加大了产业发展和技术引进的难度。

(3)产业结构不优

2012年,大湘西地区一产业比重为18.6%,比全省平均值高5%;二产业比重为39.1%,比全省低3.2%。特别是工业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配套性不强,关联度不高。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创新能力低。2012年,大湘西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78.28亿元,仅为全省的5.37%,为长株潭地区的9.4%。2010年,大湘西地区四市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75%,相比全省水平低16.37个百分点。湘西州、怀化、邵阳三市州的科技创新指标全省排名靠后,分别位居第9、13、14位。大湘西地区一产业比重过大、工业发展落后、第三产业层次偏低、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小的现状,使得其产品深加工程度低,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不高,产品竞争能力弱。同时,大湘西地区这种产业结构特征为其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明确了方向,即应重点关注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化和发展。

2、法律制度建设不足

(1)缺乏区域性科技法律制度保障

大湘西地区科技发展与创新主要遵循国家、部委、省级立法机关及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目前除《湖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科学技术进步若干规定》外,尚未针对大湘西地区科技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作为湖南省域内欠发达地区,大湘西地区科技水平相对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对本地区科技创新活动的扶持力度,出台有利于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相关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规范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针对大湘西地区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培育的特点,制定和完善促进大湘西地区创新活动和技术进步的政策、法规,给予制度倾斜。

(2)现有科技政策落实不到位

调查发现,随着地方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地方科技政策陆续出台,怀化市出台了《关于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发展步伐的实施意见》、《怀化市市本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等,邵阳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市科技咨询市场的通知》、《邵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但现行科技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的较少,由于各种原因闲置或执行不力的较多,科技法律、法规、政策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和客体,缺乏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缺少确切的执法尺度和标准。如县级财政对按财政支出1%的比例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的科技三项经费拨付不到位、对科技工作不重视等问题都没有可操作的执法标准和依据,客观上存在科技法律、法规实施上的“软骨病”,没有为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

(1)企业规模小,科技创新意识不强

目前,大湘西地区大中型企业较少,绝大部分企业资本不雄厚、经营范围窄、经济效益差、竞争能力弱。产业加工链较短,产业关联度低。初级产品多,优质产品少,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普遍缺乏发展潜力,大部分企业管理者追求短期行为,安于现状,规模扩张和技术更新速度慢,观念和管理落后,缺乏科技创新意识。不少企业认为不创新,企业不一定灭亡,而创新则可能导致企业灭亡。科技创新存在较大风险,真正创新成功的几率不高,投资回收期过长,回报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种观念指导下,企业难以真正重视并开展科技研发活动。

(2)企业科技创新缺乏物质基础

大湘西地区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经济效益一般,物质基础与技术薄弱。企业科技进步快慢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物质实力,技术研发活动需要大量资金、设备、仪器的支撑。大湘西地区目前绝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技术研发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财力有限,难以支撑巨大的研发支出;另一方面,政府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太少。大

湘西地区各市县科技局每年也会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但对企业而言如杯水车薪,难以达到效果。

(3)科技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低

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需要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生产人才和营销人才,这方面大湘西地区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不足。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产业结构、教育水平、就业机会等限制,大湘西地区劳动力外流现象严重,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政府和企业均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育、激励不足。导致企业科研队伍极为薄弱,目前缺乏科技研发人才已成为大湘西地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瓶颈[7]。

(4)企业科技创新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目前,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激励主要集中于大企业,这对大湘西地区发展规模普遍较小的中小企业而言可望而不可及。事实上,怀化、邵阳、张家界、湘西州都针对本区域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出台了《科技奖励办法》等政策,以引导和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活动。但这些引导和激励政策均建立在企业具有重大科技发明或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现行条件下的大部分企业都不适用。目前大湘西地区对企业创新环境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尚缺乏可行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三、加快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政策建议

1、完善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法治体系

一是省域立法机关应当根据大湘西地区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现状,立足现有《湖南省民族自治地方科学技术进步若干规定》及充分调研基础上,制定适应并促进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地方法规或部门规章,确保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活动有法可依,规范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主体的行为,统一协调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加强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管理。二是发改委、科技厅等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梳理现有科技创新审批范围和审批程序,缩小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项目的审批范围,建立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活动审批绿色通道,及时帮助大湘西地区的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化解科技创新活动面临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加大有利于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现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逐步将大湘西地区科技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纳入法制轨道。三是构建各市州县经济管理部门与科技管理部门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联合工作机制,指导和帮助企业全面贯彻落实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法规、规章、政策,监督各创新主体执行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法规、规章、政策的情况。

2、完善与落实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优惠政策

首先应当积极优化、落实现有的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探索制定符合大湘西区域特点的切实可行的技术研发投入、创新活动资助、科技成果奖励、科技研发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新的优惠政策。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契合大湘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科技发展水平又有一定前瞻性的科技创新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评价科研人才的原创性研发活动,引导可持续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推进面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再次要针对大湘西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特点,完善地方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成果奖励力度。还要根据大湘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大湘西资源禀赋特点,精准筛选、合理确定大湘西地区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弱势产业和需要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清理现有财政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或者重新制定支持大湘西地区战略产业、支柱产业、弱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和鼓励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主体的科技创新动

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构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

一要健全大湘西地区政府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大湘西各市州县区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配备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业务知识精、专业技能强的管理队伍,明确大湘西各市州、县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机构的一般职责和工作重点,完善大湘西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奖惩制度,确保大湘西地区知识产权保护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二要建立大湘西地区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系。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发展,但是调研发现目前大湘西地区绝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缺乏,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没有申请专利,已经申请专利的创新成果被侵权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大湘西各市州县区的科技管理部门应当督促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普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申报意识和防侵权意识。三要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力度。大湘西地区执法机关应当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查处力度,司法机关应当加快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审理进度,有效保护大湘西地区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8]。

4、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意识

首先,大湘西地区各市州县区科技管理机构应当通过企业科技创新事迹、科技创新成功案例的广泛宣传,唤起企业的科技创新意识。其次,各市州县区科技管理机构应当通过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技信息化平台等途径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最后,各市州县区科技管理机构应当做好牵线搭桥工作,加强企业间的科技交流和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优良的创新环境,推进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5、激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一是加大对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根据大湘西地区产业特征,采用产业政策扶持、专项资金补助、金融支持以及人才和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有良好市场前景和技术发展潜力的矿产加工、食品加工、种养加工、竹木加工、装备制造、旅游开发等领域企业的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特色产业重点、骨干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重点、骨干企业技术创新的辐射效应,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制定大湘西地区中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和促进大湘西地区中小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各市州县区政府不仅要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计划提供资金,还要选派相关领域专家或技术人员参与中小企业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最大限度确保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现。三是建立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奖励机制。大湘西地区各市州县区应当建立完善区域内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奖励机制,引导企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定期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评比,重奖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科技创新、产品创新项目,做好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个人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积极性。四是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重点、龙头企业参与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的申请,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立项资助的企业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和给予奖励。

6、引导、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协同创新

针对转移支付不足、地方和企业财力有限的现实,大湘西各市州县区科技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协同创新[9]。调研发现,大湘西地区已有诸多企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成功案例。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澳门科技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广泛合作,联合组建课题研发实体,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新科技研发机制,强化科技研发管理,取得了鱼腥草注射液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湖南信多利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与荷兰大学、台湾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共同

研发高性能灯用稀土荧光粉技术;该公司还成立湖南稀土发光材料研发中心,长沙作为技术研发中心、邵阳作为产品转化基地,成功开发、申报获得与稀土发光材料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2项。江华瑶族自治县同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潇源农业公司成功实现企业间科技协同创新,同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主要利用区域自然优势、租赁大范围的谷物种植基地生产优质谷物产品(主要技术创新点是谷物肥料),潇源农业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主要使用玉米棒、谷壳、牲畜粪便等农畜废弃物培育双孢蘑菇(主要技术创新点是食用菌的培育原料),同丰农业为潇源农业提供稻草、玉米棒等食用菌培育原料,潇源农业培育的双孢蘑菇排泄物作为有机肥被同丰农业收购用于谷物生产,两家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资源的循环利用,获得了科技协同创新的显著成效。

(编辑:子丽;校对:蔡玲)

【注释】

①文中数据资料,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课题组根据湖南省2004-2013年统计年鉴以及邵阳市、怀化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2004-2013年统计年鉴,统计整理获得。

【参考文献】

[1]李永忠,冯俊文,高朋,杨继明.区域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综述研究[J].技术经济,2007,(12) : 28-31.

[2]景体华,陈孟平.2006-2007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10.

[3]柳卸林.中国创新能力的分布及其成因[J].银川科技,2008 (1) : 12-19.

[4]张庆滨.我国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对策研究[J].学术交流,2012,(7) : 135-138.

[5]邹康.区域创新能力测度比较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3) : 93-96.

[6]卢平.湘西地区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观察,2011,(9) : 65-67.

[7]江蕾.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35-49.

[8]张庆滨.提升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力的阻碍与疏通[J].学术交流,2009,(8) : 84-88.

[9]余华.企业创新网络中智力资本协同机制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 74-80.

Study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of the Western Region in Hunan

PENG Cheng-dian YU Hua

(Hu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sha Hunan 410205)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reg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western region in Hunan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技术创新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