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6-01-29黄聚云孙一可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总分分量体育锻炼

黄聚云,晏 妮,孙一可

应对大学生体质与健康问题、增进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建设校园体育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发展问题中的应有之意,揭示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之间的稳定联系,是把握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规律的重要尝试。目前,学界虽然广泛论及这一主题,但是翔实的经验研究仍显缺乏。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之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集中考察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频度、时间与自我满意度的关系,希望能对该主题的细化有所裨益。

学界既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状况与健康满意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即随着锻炼状况的提升,国民的健康满意度也在提升[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显著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经常锻炼的大学生不仅在运动方面自我评价比较高,对自己外貌、身材和性别方面的认识也更积极[2,3]。体育锻炼促进自我满意度的效果可能是通过身体自尊或身体自我来取得的。个体对于自身身体的看法是自我满意度的重要来源。提高身体的自我知觉,有可能增加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反之,体像烦恼有可能降低自尊并导致更高的自我妨碍反应[4]。身体自我以体型、体力、容貌、BMI等多种元素为载体和映像, 体育锻炼是改变这些元素的有力手段,从而能够形塑身体自我,进而影响自我满意度[5—7]。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也有促进效果,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不参加者[8],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9]。

基于学界即有研究,笔者提出如下假定:(1)体育锻炼(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时间)与自我满意度(身体满意度、心理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及自我满意度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2)身体条件(BMI指数)影响自我满意度。

1 研究方法

笔者于2014年4~7月进行问卷调查,遵循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原则,随机抽取7所上海市高校,在每所高校以教学班或自然班为单位整群抽取学生,抽满150名学生为止。合计发放问卷1 050份,回收有效问卷758份。有效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调查问卷由一般信息、体育锻炼情况、“大学生自我满意度量表”等构成。问卷初稿制定后经过了2轮小样本试发放和3轮修改。“大学生自我满意度量表”为里克特式量表,参照了杨国枢的“多向度自我满意度量表” 编制而成,后者有6种因素14个题项[10]。有学者曾用该量表调研大学生的自我满意度[11]。笔者简化了因素的种类(由6类减少到3类),增加了题项的数量(由14个增加到21个),并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改变和扩充了题项内容,编制了“大学生自我满意度量表”。“量表”由身体满意度、心理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3个分量表构成,总计21个题项;每个题项有5个答案,分别是“非常满意”(计5分)、“比较满意”(计4分)、“一般”(计3分)、“不太满意”(计2分)、“很不满意”(计1分)。各分量表的得分等于分量表下各题项得分之和,总量表得分等于身体满意度、心理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3个分量表得分之和。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调查对象分布情况

表2 大学生自我满意度量表的信度

问卷采用SPSS19.0进行编码和统计,主要采用二元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的关系。

2 研究结果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概况

受调查大学生平均每周体育锻炼频度不到1次者占8.0%;介于1~3次之间者(不到3次)占50.4%;介于3~5次之间者(不到5次)占27.3%;5~7次之间者(不到7次)占9.2%;而达到7次者仅占5.0%(见表3)。受调查大学生平均每周体育锻炼时间不到0.5小时者占6.1%;介于0.5~1小时之间者占19.4%;介于1~1.5小时之间者占22.0%;1.5~3小时之间者占23.5%;3~5小时之间者占13.2%;5~7小时之间者占6.3%;7~10小时之间者占4.2%;10小时以上者占5.3%(见表3)。

表3 大学生体育锻炼概况(n=758)

2.2 大学生自我满意度概况

若合并“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两种答案为“满意”,则在自我满意度量表的21个变项当中,态度为“满意”的比例最高为66.70%,最低为41.10%,平均满意比例为52.93%。可见被调查大学生的自我满意度相对较高。

在自我满意度量表的21个题项当中,满意度得分最高的5个题项是智力(3.72分)、个人声誉(3.78分)、生活质量(3.77分)、人际关系(3.75分)、身体健康(3.75分);满意度得分最低的5个题项是体重(3.20分)、学习成绩(3.32分)、才艺(3.35分)、三围(3.35分)、就业前景(3.38分)。

表4 大学生自我满意度概况

2.3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的关系

体育锻炼频度、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身体满意度、心理满意度、社会满意度、总体满意度之间的等级相关(Kendall's tau_b)分析结果如表5。

表5 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的相关系数(Kendall's tau_b)

注:*在0.05水平显著,**在0.01水平显著。

从二元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每周体育锻炼频次、每周体育锻炼时间均与自我满意度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存在高度显著正相关,支持了学界即有结论。但是上述结果是在未充分考虑其他变量影响之下得出的,难免存在局限。为此,笔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引入了更多自变量,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模型:模型1以体育锻炼频次为关键变量,并忽略调查对象自身身体条件的影响;模型2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和BMI(身高体重指数)两个自变量,并用BMI反映调查对象身体条件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

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

(1)性别与自我满意度总分(模型1、模型2)、身体满意度(模型1、模型2)、心理满意度(模型2)存在显著关联,女生的自我满意度显著低于男生。在考虑BMI(模型2)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反映了调查对象身体条件对自我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在本研究中,BMI越大则身体满意度、心理满意度以及自我满意度总分越低。

(2)年龄只与社会满意度存在显著关联,而且关联方向为负,即年龄越大自我社会满意度得分越低,值得深思。

(3)家乡与自我满意度总分(模型1、模型2)、心理满意度(模型1、模型2)、社会满意度(模型1、模型2)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农村学生自我满意度要显著低于城市学生。

(4)民族、政治面貌、宗教信仰、父母的最高学历对自我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影响。

(5)家庭年收入与社会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模型1、模型2)。

(6)每天上网时间与自我满意度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之间均为显著负相关(模型1、模型2)。体育锻炼与上网均为大学生分配课余时间最为喜闻乐见的手段之一,而两者对自我满意度的效果却截然相反,这种对比更凸显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自我发展及幸福感的积极价值。

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的关系如下:

(1)在不考虑调查对象自身身体条件的情况下(模型1),体育锻炼频次与自我满意度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2)在考虑调查对象自身身体条件并引入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变量的情况下(模型2),体育锻炼频次只与心理满意度及自我满意度总分显著正相关,而与身体满意度、社会满意度之间的关联不再显著;而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自我满意度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呈现显著正相关;BMI与自我满意度总分、身体满意度、心理满意度之间为显著负相关,但是与社会满意度之间无显著相关。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与二元相关分析的结果不同的是:在二元相关分析中,体育锻炼频次与自我满意度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为显著正相关,但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体育锻炼频次与自我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之间的关联削弱或不再显著,其对自我满意度的正向效应被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取代。

表6 以自我满意度(及各分量表)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

注:*在0.05水平显著;**在0.01水平显著;***在0.001水平显著;将父母的最高学历、家庭年收入、每周体育锻炼频次、每周体育锻炼时间、每天上网时间视作定距变量来处理。

3 结论

笔者在对上海市7所高校、774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统计分析了大学生体育锻炼频度与自我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但是体育锻炼的时间投入要比体育锻炼频次对自我满意度的影响更加全面和稳定;以BMI为代表的身体条件是影响自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体育锻炼对自我满意度的促进作用同时体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但相比之下,体育锻炼与身体满意度、心理满意度的关联要比与社会满意度更显著、更稳定。较高的BMI会降低身体满意度和心理满意度,但对社会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反之,降低BMI能够有效地提升自我满意度。可见:身体条件、身体自我是影响自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是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之间的中介变量,是接受和传递体育锻炼积极效果的基本载体。性别是影响自我满意度的重要变量:女生在身体、心理满意度上均显著低于男生,但在社会满意度上与男生无显著差异;在总体满意度上,女生显著低于男生。体育锻炼对自我满意度的促进效果在引入更多自变量之后变得更加可信。同样作为大学生的余暇活动的时间,上网时间与体育锻炼时间对大学生的自我满意度产生的影响截然相反,每天上网时间与身体满意度、心理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均为显著负相关。通过与上网行为效应的比较,更加凸显了体育锻炼的积极效应。

本研究的发现支持和细化了学界关于体育锻炼有助于促进自我满意度及其他良性心理体验的认识,对于深入认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规律、推进大学生体育工作具有参考价值。当然,体育锻炼与自我满意度等心理状况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本研究基于“体育锻炼→积极心理效应”的因果假定存在一定局限;应当从更加开阔的视角和更加综合、立体和生活化的背景之中审视体育锻炼的效应和制约因素,将体育锻炼的心理学、行为学分析与社会学、文化学考察有机结合,揭示深层的逻辑。

[1] 王佃娥,李树怡,王雪征.体育锻炼与健康满意度关系的研究[J].体育学刊,2009,16(8):44~47.

[2] 张虎祥,杨建文,田宇,等.兰州市大学新生身体自我满意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31(11):1012~1013.

[3] 杜晓红,唐东辉,赫忠慧.不同锻炼水平大学生身体自我满意度的比较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5):41~44.

[4] 杨新国,陈荣,黄霞妮,等.广西大学生体像烦恼自尊与自我妨碍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6):901~902.

[5] 王翠萍,王德芳.民族学院大学生身体自我与生活满意度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12):1579~1580.

[6] 汤炯,邓云龙,常宪鲁,等.大学生性别、身高和体重指数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5):537~538.

[7] 李瑛靓,乔玉成.大学生BMI值与身体自我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23(3):124~125.

[8] 吴恒哗.不同体育活动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688~690.

[9] 王麒麟.甘肃男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8):1229~1230.

[10] 杨国枢,陆洛.中国人的自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11] 冯大彪,王玲.当代大学生自我满意度的实证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11(5):58~62.

猜你喜欢

总分分量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论《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基于FFT的航空发动机整机振动分量实时跟踪监视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