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住院药房口服制剂摆药存在的卫生隐患及管理对策
2016-01-29黄鹤
黄 鹤
(大连市医学交流中心副主任医师,辽宁 大连 116000)
浅谈住院药房口服制剂摆药存在的卫生隐患及管理对策
黄 鹤
(大连市医学交流中心副主任医师,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目前对住院患者口服用药单剂量配药的摆药模式已在大多数医院普遍开展。这种模式有效提高了药物周转率,避免药物的积压浪费,对药品管理和监督不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摆药模式仍存在卫生隐患,现就医院住院药房口服制剂在摆药过程中存在的卫生隐患及管理对策进行讨论。
【关键词】住院药房;口服摆药;管理对策
住院药房担负着全院住院患者的用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用药品,都是由住院药房统一配送。住院药房药剂师根据微机医嘱摆药单,按照科室进行摆药,经过病区护士二次核对,最后分发到患者手中。药品经过药剂师、护士、患者之手,通过与室内空气、工作台面、药匙、剪刀、药杯的接触,极可能受到污染,影响用药安全,因此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消毒措施,对于保证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口服药品污染机会增加,卫生学状况不容乐观
1.1 药品在打开包装放置过程中被污染:住院药房为普通工作间,没有配置防尘、控制温湿度等必要设施,口服摆药操作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在这种条件差、空气不洁净的环境中摆药,无法达到洁净要求。为了提高摆药速度,有的医院将药品拆零后放置于储药瓶中,其过程又增加了药品污染的可能。据报道在未做任何消毒处理的住院药房室内空气合格率为54.80%[1]。
1.2 药品在摆放过程中被污染:一些药剂人员药品安全质量意识较差,发药前未进行手部的清洁消毒,分装时不戴口罩、手套,未按要求使用药匙盛取药品,对药匙的清洗和消毒不彻底等。有报道指出[2],医院药匙污染严重,检出的标本最高菌落数为28 cfu/cm2,远远超过医院感染<5 cfu/cm2的污染标准,被污染的菌株有阳性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糖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致病菌不仅引发院内感染而且多为致病菌。有些情况下需要将药品分劈以求达到最佳治疗剂量,然而将口服片剂用小刀等工具分劈开不仅使得剂量不符合标准,更增加了药品污染的可能。
1.3 放置药品的容器被污染:医院多将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医嘱以一日量进行摆药,每逢周六、周日,一次摆三日用药量,将药品按服用时间顺序放置于摆药杯,摆药三色杯不能及时天天进行清洗、消毒,再经摆药人员、核对护士、发药人员等多个环节到达患者处,加剧了药品的污染。
1.4 药品在发放的过程中受到污染:大多数药品是在饭后半小时后服用,因患者用餐时间不同,吃药的时间也不同,护士在同一时间内向患者发放药品,有些患者就将药品拿在手里或者放在手纸、报纸和桌子上,有些临时回家的住院患者将药物装在内服药袋或者包药纸上,造成药品污染。
2 管理对策
2.1 加强摆药人员素质提升:摆药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药品质量。应注重摆药人员岗位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教育,增强其无菌操作意识。要求其整齐着装,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戴隔离帽、手套、口罩,用药匙盛取口服药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药品,禁止佩戴手表、戒指、手链等饰品以免污染药物。所有摆药人员应进行定期体检,患有传染病或其他可能对药品造成污染的疾病者不得从事摆药工作。
2.2 提升摆药室净化水平:引进卫生设备,如配备温湿度控制系统和空气净化系统等以提高摆药室卫生质量,使其达到卫生部要求的10万级净化水平,储药区、缓冲区、候药区也需达一般干净整洁水平[3]。定期用紫外线灯对室内进行消毒并注意检测紫外灯的工作强度,也可以采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或循环风空气消毒器进行连续消毒,在有人的情况也可正常进行消毒过程,以确保空气消毒效果。委派专人负责消毒工作,对工作台、鼠标、座椅、地面等处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并做好监督和评估。
2.3 加强接触药品容器的管理:不断加强药剂人员的消毒意识,消毒工作要有专人负责,专人记录、有责任人签名。对直接接触内服药品的不锈钢药匙、剪刀,清洗干净后分组打包到供应室用压力蒸汽灭菌,加强对储药瓶、三色杯、量杯等器具清洁工作的监督管理,可配置多套,以确保用品消毒时的周转使用,避免贪图方便仅用消毒液浸泡的消毒方式。
2.4 加强直接接触口服药品包装材料的管理:严格监督直接接触药品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卫生质量控制,不合格材料接触药品可造成污染或改变药物理化性状,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损害。目前医院对药袋的管理差强人意,多数药品包装材料经印刷厂订做后直接投入使用,卫生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医院应选择正规药品包装企业提供的在净化环境下生产,并经过环氧乙烷消毒、符合卫生安全指标的包装材料。
2.5 增进临床医师和药师间的沟通交流:药师应主动与相关处方医师沟通,告知其在分劈药品操作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剂量精准性或污染药品的风险,鼓励并建议其通过调整给药次数、给药途径或配伍等方法以减少对药品的分劈操作。同时可记录并统计经常需要分劈的药物名称及给药剂量,上报药剂科以引进合适规格的药品。
3 结 语
药品调剂是药品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更密切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应着重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完善硬件配套设施,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摆药模式以迎合不断提高的医疗卫生需求。需要医院管理者和药学工作者相互协助,制定规范的药品调配操作规程,不断发展和完善摆药制度和相关监管机制,真正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贺尔.住院药房环境卫生状况及改进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1):121-122.
[2] 翁海涌,王恩智,颜海斌.药剂科药匙细菌污染调查及消毒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2001,12(8):505.
[3] 刘丽平,贺承山.我院洁净药房设计与实施[J].中国药房,2003,14 (5):274.
中图分类号:R9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7-02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