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非政府采购项目的有效管理
2016-12-07莫素娟伍爱春潘颖
莫素娟+伍爱春+潘颖
摘 要:高校的非政府采购是高校物资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当前高校的非政府采购存在信息发布具有局限性、招标文件编写缺乏规范性、评标委员会自行确定等问题,探索高校非政府采购行为有效监管的手段,如制定规章制度,完善采购流程,提高采购透明度;建立物资管理数据系统,多方共享采购信息,等等,以保证高校非政府采购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 非政府采购 管理对策
高校物资采购是一项具有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活动,过程复杂且严谨,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金投入越来越多,高校物资采购的规模也大幅度增长。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学校增加了对学校建设的投入,自发加大了办学条件的硬件设备建设,改善教学质量和校园环境。而高校物资采购呈现数量大、品种多、金额高、对象复杂等众多特点,高校已然成为一个巨大的买方市场。在高校物资采购中,除了政府采购外,还有非政府采购行为。在本文中,所提及的非政府采购行为便是校内实行的自行采购,即是学院各部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的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且在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而在采购过程中规范高校物资非政府采购的行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学校建设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非政府采购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发布具有局限性
学校非政府采购的物资,一般方式主要有竞争性谈判、公开竞投、定点采购、询价等,不同的高校所制定的规则不尽相同。但采取面向社会发布采购公告的,采购招标公告一般挂在学校官方网站或是粘贴于校内公告栏,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公告信息的发布范围。多数投标人并不习惯于关注高校网站,加之高校数量众多,招标信息选择的盲目性使得投标人在没有收到提醒的前提下很少主动去关注某学校的信息网。因此,各高校所发布的招标采购信息收悉面窄,专业收视率低下,受众分布不合理,存在行业局限性,缺乏一定的竞争性,这直接影响了潜在投标人的数量及广泛性,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性价比更优的物资未能参与竞选。
(二)招标文件编写缺乏规范性
在自行采购招标项目上,就会涉及到编写招标文件,但浏览一些网站,发现部分高校自行采购招标的文件编写较为简单,缺乏统一规范模板,内容不够详尽,经常是将主要需求注明,而没有合同主要条款,编写不够规范。有时连具体的评标方法也未体现。
(三)评标委员会自行确定
高校在自行组织采购招标时,符合开标的项目所确定的评标专家组成员一般由采购申请部门代表及经济、技术方面专家 3人以上(含 3人)单数组成。评标专家组为一次性临时组织,从评标活动开始时组建,到评标活动结束时解散。有的高校选择的评标专家组成员往往由采购部门、使用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在资质方面缺乏审查。
(四)采购透明度不高
有的高校在一些自行采购的过程中不够公开透明是当前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开展的一些校内招标中,一般是由采购专门部门工作人员、纪检监察相关人员以及使用部门的相关人员或专家参与,校内其他老师对采购渠道的选择、物品价格的确定以及中标商家的产生等环节并不清楚,会存在较多的疑惑与猜忌。甚至还可能存在招标过程的记录或谈判记录档案并不完整的情况。这都说明了物资采购过程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有时会使得采购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
(五)采购合同的签订不规范
有的高校确定了采购商家后,在进行合同签订时,往往由商家提供合同。一般情况来说,很多公司所做的合同比较规范,但是有的商家所提供的合同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要素不全,行文不规范。甚至有的时候,双方将合同仅作为一项备案材料,合同的履行不够严肃,往往由于物品的需求特性,商家与需求单位在签订合同后,还会进行一些“灵活”的变动。
二、高校非政府采购项目遵循的原则
作为高校物资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政府采购项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制度为本,程序至上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物资有序且有效采购的重要保障。制定完善的制度,对采购规则建章立制,使得学校申请采购部门按照规章办事,依据程序办事,才能严格有序地完成采购的每一项流程。
(二)树立“服务学校”的利益观
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需要把“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校资金的有效利用”摆在首位。这就需要采购人员坚守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在采购过程中做到不以权谋私,正确地使用手中的权力,用好手中的权力。
三、加强高校非政府采购项目管理的对策
高校的自行招标采购等非政府采购方式,可以缩短采购招标时间,在价格上也容易压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需要完善制度、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等举措,规范高校的非政府采购,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做到有效监管。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透明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物资有序且有效采购的重要保障。制定完善的制度,对采购规则建章立制,规范物资采购计划审批程序,使得学校申请采购部门按照规章办事,依据程序办事,才能严格有序地完成采购的每一项流程。比如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采购管理办法、标准或细则,对物资从购置计划到审批到验收入库都要有规范的要求。而采购所进行的所有有关活动都必须公开进行,如采购信息、采购过程以及采购结果须在校内甚至是向社会公开,以便接受学校教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二)建立物资管理数据系统,多方共享信息资源
在当前信息化发展迅猛的时代,借助网络优势对物资采购及信息管理是必要的。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将分散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整合,实现信息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这对物资采购过程的各项环节,诸如立项、审批、招标、评标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信息库包含供货商信息、合同、评审专家、审批模板等,有助于需求部门从申请到中标合同的签订、验收等工作高效完成。如建立起商家信息库,可缩短物资采购过程的供应商的查找和询价时间,提高时效性;按照采购需求的分类,建立相关学科的采购专家库或评审专家库,扩充专家库,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同时按照评标委员会的成立标准,借鉴政府采购的方式从专家库中选择,进一步提高评标委员会的专业度。通过网络资源的共享,可以加强各种信息的利用程度,从而实现各部门之间的多层面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化的水平。
为便于物资采购的选择,在数据库系统中还应整理相关常用设备价格表,建立设备产品资料库,确保产品质量。如果可以,根据昀近几年对同一种产品的需求,把不同供应商的报价建成数据图表,这样,就便于需求单位在自己的理想价位选取性价比高的产品,采购人员根据统计的数据来挑出价格合理的供应商,也使得采购的渠道有依据。
(三)集中零星采购,严格执行各种采购方式的验收制度
在高校的非政府采购项目中,经常会出现零星采购。而越是分散采购就越容易滋生腐败或者说为腐败提供温床。如果能将一些零星采购转为集中采购,就可以集合批量采购,降低采购成本,采购的过程和管理也相对专业化和规范化。通过集中采购实行重点的监控,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采购效益。同时,将零星采购集合,可以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决策下,减少失误。
对于零星采购项目的验收,不能简单查验了之。在物品采购回来后,仍要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对所签合同加强后续监督。应由资产处工作人员、使用单位负责人、专家、使用人、纪检监督工作人员等组成验收小组进行仔细验收。验收完毕后,验收人员应在验收书上共同签字。
(四)加强培训学习,提高采购人员业务水平
采购本身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采购工作人员在专业和职业素质上需要有较高的水平。通过为采购人员提供一些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定期参加一些专业学习,或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让采购人员不仅要懂得采购的相关政策和具体流程,还要提高业务水平、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具体的工作操作中,可以编写规范的招标文件,发现合同上的纰漏,便于解决合同签订中出现的采购问题,具备一定的管理、沟通和协调能力,对一些常用设备的市场行情较为熟悉。
采购工作也是学校招标采购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采购人员的防腐倡廉教育和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观念,杜绝腐败。采购工作及其工作人员应自觉接受学校纪检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做到廉洁采购,其实就是在保护学校利益和物资采购人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何文婷,基于网络模式下的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
[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4.7.
[2]冯雅琴,高校物资采购中的廉正风险与防控机制建设
[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5 年第 2 期(总第 115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