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2016-01-29卢绍龙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铁岭112300
卢绍龙(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铁岭 112300)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的对照研究
卢绍龙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铁岭 112300)
目的 对比分析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将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50例患者。氨磺必利组患者给予口服氨磺必利进行治疗,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口服利培酮进行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利培酮组相比,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似,但氨磺必利组能更好改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对体质量及泌乳素影响更小。
氨磺必利;利培酮;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安全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受到精神症状以及精神因素的影响与支配,使得患者往往会出现攻击行为,不仅会对患者自身造成不良影响,也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给其周围的人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1]。因此,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积极的临床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笔者就对临床常用的两种药物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均确诊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的患者[3]。将入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氨磺必利组和利培酮组,每组各50例患者。氨磺必利组50例患者,男26例,女24例,患者年龄为19~5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2.4+6.8)岁。患者的病程为12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6.1±2.4)年。利培酮组50例患者,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为18~5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1.8±7.2)岁。患者的病程为9个月~18年,平均病程为(5.9±3.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患者组间可比。
1.2临床方法:氨磺必利组患者给予口服氨磺必利进行治疗,起始剂量100 mg/d,根据患者具体治疗情况,逐渐增加给药量至300~800 mg/d。利培酮组患者给予口服利培酮进行治疗,起始剂量1 mg/d,根据患者具体治疗情况,逐渐增加给药量至3~6 mg/d[4]。
1.3统计学方法:两组研究对象临床研究记录得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的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磺必利组患者治愈12例,显效24例,好转8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利培酮组患者治愈11例,显效22例,好转10例,无效7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0%;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安全性比较:氨磺必利组患者失眠、恶心、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及泌乳素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利培酮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本次研究表明,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具有相当的临床疗效,但是与利培酮相比,氨磺必利在改善患者阴性症状、抑郁症状等方面的疗效更加显著,且对患者体质量及泌乳素的影响较小,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5-10]。
综上所述,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似,但氨磺必利组能更好改善阴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不良反应少,且对体质量及泌乳素影响更小。
[1] Rummel-Kluge C,Komossa K,Schwarz S,et al.Head-to-head comparisons of metabolic side effects of second 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a systematic reviewand meta-analysis[J].Schizophr Res,2010,123(2-3):225-233.
[2] 魏立和,陈景旭.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J].世界临床药物,2013,25(12):308-309.
[3] Nuss P,Tessier C.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functional out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chizophrenia:focus on amisulpride[J].Curr Med Res Opin,2010,26(4):787-801.
[4] 路广义,徐伟,李红.国产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26(12):913-919.
[5] Rummel-Kluge C,Komossa K,Schwarz S,et al.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head-to-head compar-isons[J]. Schizophr Bull,2012,38(1):167-177.
[6] 耿晓锋.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16,28(8):34-35.
[7] 潘兴华,钟古华,甘郁文.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的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6,13(6):111-112.
[8] 侯润生.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4):64.
[9] 郗翠英.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46-247.
[10] 王健.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12-113.
R749.3
B
1671-8194(2016)19-00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