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
2016-01-29大安市长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大安131300
郭 伟(大安市长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病毒性皮肤病的临床治疗
郭 伟
(大安市长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大安 131300)
【关键中】病毒性皮肤病;病毒感染;临床治疗
病毒性皮肤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病毒侵入机体后对神经组织和皮肤组织有较强的亲合力,亲神经者可致带状疱疹等皮肤病的发生,亲皮肤者则形成疣类。外用药是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重要手段,疣、单纯疱疹等常见病毒性皮肤病的治疗常以外用药为主[1]。此时要了解各种主药的作用、性质和浓度,针对不同病毒性皮肤病造成的皮损不同选择合适的剂型给予的局部对症治疗。临床实践中,亦可选用免疫治疗法。
1 抗病毒药
1.1 碘苷:碘苷属于嘧啶类抗病毒药,能与胸腺嘧啶核苷竞争性抑制磷酸化酶尤其是DNA聚合酶,病毒不能继续繁殖或失去活性。全身吸收后在脱氨基酶和核苷酸酶的作用下迅速失去效应,可穿透胎盘组织,但对虹膜炎和深层角膜炎无效。皮肤科用于单纯疱疹,也用于寻常疣、带状疱疹的治疗,对病毒性眼炎、病毒性结膜炎也大多有效,但对单纯疱疹病毒II型感染无效。
患者可出现畏光、局部充血、水肿、痒或疼痛等不良反应,也可发生过敏性眼睑水肿。长期应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点状角膜病变、滤泡性结膜炎、泪点闭塞等。长期使用可损伤角膜上皮,影响溃疡的修复,使用一般不超过3周,痊愈后继续使用一般不超过3~5 d。对碘制剂过敏的患者禁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不能合用硼酸、硫柳汞,因其使碘苷失效,增强眼部毒性作用。
1.2 曲氟尿苷:曲氟尿苷三磷酸衍生物可结合进DNA并与三磷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竞争性地抑制DNA多聚酶,抑制病毒复制。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腺病毒、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牛痘病毒有一定作用,治疗对阿昔洛韦耐药的免疫缺陷患者中的皮肤单纯疱疹感染有效。皮肤科用于单纯疱疹、也用于寻常疣、带状疱疹的治疗,也适用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结膜炎和其他疱疹性眼病的治疗,对碘苷无效或过敏者可试用本品。不良反应与碘苷相似,动物实验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只供局部应用。使用时间不超过3周。
1.3 酞丁胺:酞丁胺属α-醛酮缩胺硫脲衍生物,抑制病毒DNA和蛋白质的早期合成,能抑制单纯疱疹I型或II型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偶见过敏反应,育龄妇女慎用,孕妇禁用。
1.4 正二十二烷醇:正二十二烷醇可改变正常细胞的细胞膜,通过改变细胞膜结构,对单纯疱疹病毒起到屏障作用,病毒无法进入细胞导致感染,从而缩短病程。体外试验显示,本品对脂质外壳病毒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临床上主要外用于治疗口唇单纯疱疹,也用于治疗艾滋病相关的卡波济氏肉瘤,可明显缩短治愈所需时间。不良反应轻微,可有局部烧灼和刺痛感。
2 细胞毒类药物
2.1 鬼臼树脂:鬼臼树脂属细胞毒性药物,主要成分为足叶草毒素,能抑制人乳头瘤病毒的DNA有丝分裂与合成,并有腐蚀和角质溶解的作用。皮肤科外用于治疗各种病毒性疣。局部长期大量使用可出现不良反应,局部产生感觉异常,甚至有恶心、呕吐、发热、少尿或尿闭,肠梗阻、血小板减少等。宫颈及阴道壁黏膜吸收可引起中毒,不能使用。孕妇禁用。疣体本身或周围有炎症时,糖尿患者、血循环不良者及儿童不宜使用。
2.2 鬼臼毒素:鬼臼毒素属细胞毒药物。体外试验证明鬼臼毒素能够抑制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和宫颈癌细胞增殖以及抑制这些细胞对核苷酸的摄取和DNA的合成,外用时通过抑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细胞的分裂增殖过程,使之坏死脱落,发挥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使用本药液2~3 d内,大部分患者出现用药部位敏感或轻度烧灼感,疣体脱落后局部留有一时性红斑或浅表糜烂,均属于正常反应。少数患者出现涂药部位明显水肿及剧烈疼痛,经局部冷湿敷,外用膏糊等消炎收敛处理可很快消退。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手术后未愈合创口者,必要时可停止治疗。
2.3 氟尿嘧啶:氟尿嘧啶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DNA合成,同时还可与RNA结合成异常化合物,加速细胞死亡。氟尿嘧啶可以通过皮肤吸收。外用氟尿嘧啶引起的皮肤反应分4期:①早期炎症期要经历数天;②严重炎症期经历2~4周;③损害剥蚀期;④愈合期。全过程将需3~8周。氟尿嘧啶外用必定会发生皮肤刺激和炎性反应,否则达不到疗效。皮损吸收后残留较长时间的色素沉着,还可引起光过敏和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3 免疫治疗
3.1 特异性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指输入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使机体立即获得某种特定的免疫力。主动免疫治疗指利用抗原性疫苗对机体进行免疫接种,诱导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国内报道应用自身疣体移植来治疗寻常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取得一定疗效,治疗性疫苗目前成为相关领域的热点。
3.2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指采用非特异性免疫调节药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失衡的状况,以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的目的。在治疗病毒性皮肤病中应用较多的是免疫增强药。
活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伤寒杆菌脂多糖、左旋咪唑、云芝多糖K、香菇多糖、免疫核糖核酸和胸腺素等为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主要药物。
活卡介苗为减毒牛型结核杆菌浮悬液制成的活菌苗,具有免疫增强效果,主要是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增殖和活化巨噬细胞。试用于慢性复发性的病毒性皮肤病如生殖器疱疹、泛发性疣有一定疗效。局部注射常见红斑、硬结,也有发生化脓或溃疡,全身反应可有恶寒、恶心、肌肉痛和关节痛等。
短小棒状杆菌有免疫增强作用,能增强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吞噬功能,从而提高非特异性抵抗力。
伤寒杆菌脂多糖具有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和抗过敏作用,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和不适等不良反应。
左旋咪唑有免疫促进作用,是免疫恢复剂。用药后能使受抑制的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的功能恢复至正常,大剂量应用时有免疫抑制作用。左旋咪唑只对免疫功能低下者起作用,一般常与其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联合应用,其本身无抗病毒作用,是调节免疫功能,作用较为缓慢。主要用于复发性或慢性感染及病毒感染后无反应性状态,即在流感、麻疹等病后康复缓慢及体力精神虚弱无力者。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痛。
云芝多糖K能增强细胞免疫和迟发性超敏反应,对周围血淋巴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香菇多糖能使受抑制的辅助性T细胞活性恢复正常,通过激活T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免疫核糖核酸是一种免疫促进药。胸腺素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在其作用下由骨髓产生的干细胞可转变成T淋巴细胞,主要作用于细胞免疫,而对体液免疫影响甚微。
白细胞介素2、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替洛隆、聚肌胞等为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
白细胞介素2可促进和维持T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诱导及增强NK细胞活力,能诱导及增强依赖IL-2而获得对自身肿瘤是白细胞毒样活力的杀伤细胞,诱导或增强杀伤性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活力,增强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抗体分泌,增加依赖抗体细胞毒素能力。注射后可能发生寒战、发热、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皮疹。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作用机制与白细胞介素2相同,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疲乏、肌痛等流感样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胃肠道症状。
替洛隆为干扰素诱导剂,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能提高体液免疫功能,明显地增加IgM、IgG和IgE的生成,也能加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皮肤科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传染性软疣等,也用于治疗黑素瘤。可引起恶心、呕吐、乏力、眩晕、头痛、嗜睡或失眠等不良反应,剂量过大时有心脏毒性。
聚肌胞有广谱抗病毒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药和高效干扰素诱导剂,具有增强免疫作用。适用于治疗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对扁平疣、寻常疣、尖锐湿疣有一定疗效。应用后个别患者有轻微不适或注射局部疼痛、过敏等不良反应。
丙种球蛋白含有各种抗体,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一般耐受良好,注射大剂量时可见局部疼痛或有一过性体温升高。
参考文献
[1] 雍磊,程相铎,李波,等.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IgE和ECP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1):881-882.
中图分类号:R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2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