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2016-01-29龙家春剑河县民族中医院贵州剑河5564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护理

龙家春(剑河县民族中医院,贵州 剑河 556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护理体会

龙家春
(剑河县民族中医院,贵州 剑河 556400)

【摘要】目的 总结喘息型支气管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中显效3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5.2±1.5)d,住院时间为(7.5±2.0)d。护理满意度为95.83%(46/48)。在有效的护理干预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患者配合度好,不良心理明显改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切实有效,而有效的护理更能确保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喘息型支气管炎;中西医结合;护理

喘息型支气管炎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泛指一组表现有喘息的支气管炎。本病属于中医“咳喘”、“齁喘”、“痰喘”等范畴,临床表现为咳嗽、哮喘、痰鸣、气急。虽然西药治疗该病见效快,但是药物固定,不能做针对性治疗,且易反复发作,并且不良反应大,容易产生依赖性。加之患者体质的特殊性,纯西医治疗有一定的限制。中西医结合是近年来临床广为应用的治疗手段,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降低对机体的损伤,对于身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的儿童及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的老年患者较为适用。而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恰当的护理是确保疗效的关键,也是提高治疗安全性的保障。现将有关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4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喘息型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32例,女16例,年龄10~72岁。

1.2 治疗方法。西医:吸氧、祛痰、平喘、抗感染等治疗;中医给予定喘汤,药由白果、麻黄、款冬花、半夏、苏子、黄芩、桑白皮、杏仁、炙麻黄、甘草组成。每日1剂,水煎煮分3次服用。

1.3 护理方法:①心理护理。本病发作时多有呼吸不通畅之感,且容易反复发作,患者备受煎熬,因此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儿童患者则容易哭闹。对于老年患者,因合并症比较多,心理承受度低,特别是空巢老人长期缺乏家人的关爱脾气更为急躁,更容易悲观的对待病情,常处于焦虑之中。对此,护士要主动与其交谈,了解其家庭状况,平时多给予关心、呵护,让其体验到医院如家般的温暖。同时要耐性的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其对疾病有关正确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空巢老人,可为其联系家人,让家人多陪伴、多鼓励,通过家人的关爱让患者长期保持良好的心情。而对于儿童患者,要用儿童性的语言与其交流,多赞扬、多肯定,满足儿童心理需求。同时可用玩具、书籍分散其注意力。②做好保暖。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黏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喘息型支气管炎病情。因此,要保持病房温度维持在25 ℃左右,同时叮嘱患者要根据天气增加衣物,睡觉时盖好被子。在巡查时可轻握患者的手感受其温度,若手温低可指导患者加衣物,若手心出汗可让其减衣物。③提供舒适的病房。空气过于干燥会引起患者呼吸道黏膜干燥、咽喉痛等,使得痰液更加黏稠,不易咳出[2]。所以,应适当增加房间内的湿度,相对湿度应以50%~60%为宜。开窗通风,可以放走房间内污浊的空气,换进清新的空气,不但降低了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密度,减少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避免污浊的空气给患者带来烦躁、倦怠、头晕、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所以要适当开窗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保持流通、新鲜。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应特别注意避免有害及刺激性气体如烟雾、粉尘、煤气等对呼吸道的刺激。打扫卫生应尽量在患者不在时进行,或让患者暂时离开病房。告诫患者或探望家属勿在病房内抽烟,将提示标语贴于醒目之处。了解患者有无花粉过敏,以免因探望者送花而刺激患者呼吸道。④促进排痰。咳嗽、痰鸣是喘息型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常会影响患者的睡眠。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在排痰时轻拍其背,采用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周围向肺门叩击,以促进支气管周围液向中心移动,便于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者,可给予沙丁胺醇等雾化吸入。儿童由于喉腔、鼻毛等缓冲效果弱,因此使用雾化吸入要控制好量以免过大发生气管痉挛。笔者的做法先吸1分钟左右的小雾量,待其适应后逐步增加。在雾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若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说明异常,应立即停止并报告医师。⑤用药观察。抗感染治疗用利巴韦林、氨苄西林或头孢噻肟钠等,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特别对于脏腑娇嫩的儿童来说,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反应,询问患者的自我感受,且要控制好滴速。对于口服的中药在院期间要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掌握好药液温度,以免过热或过冷引起患者不适。儿童对中药的服用较为困难,可适当加糖中和下苦味。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本组显效30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

2.2 其他指标:症状消失时间为(5.2±1.5)d,住院时间为(7.5± 2.0)d。护理满意度为95.83%(46/48),服药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

3 小 结

喘息型支气管炎病机为肺虚气逆,痰郁生热,其标在肺,基要在肾。本研究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而在治疗过程中,我们给予密切的护理配合,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进一步确保了药效,有效的减少了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383.

[2] 白玉玲.72例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20):84.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231-01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