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2016-01-29陈丽艳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病理科云南曲靖655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宫颈癌

陈丽艳(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病理科,云南 曲靖 655000)



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陈丽艳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医院病理科,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DNA倍体定量分析联合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开展DNA倍体定量分析,5020例患者进行TCT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同时进行阴道镜下取活检的1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方法对宫颈病变的检出阳性率。结果 DNA倍体定量分析中见异倍体的179例,病理诊断阳性率为54.89%;TCT检测阳性者140例,病理诊断阳性率为50.54%;TCT结合DNA倍体定量分析,总病理诊断阳性率为56.52%。结论 联合TCT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应用于宫颈癌筛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细胞学检查的质量。

【关键词】DNA倍体定量分析;TCT;宫颈癌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渐年轻化、增多化的趋势[1]。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12月开展DNA倍体定量检测及TCT检查对宫颈病变进行检测,以病理诊断为标准,探讨TCT联合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8至2013年12月进行DNA倍体定量分析及TCT检查的患者5020例,如DNA倍体定量分析检测异倍体细胞≥3个或DNA倍体定量分析检测异倍体细胞1~2个同时TCT诊断ASCUS及以上病变或未发现异倍体细胞而TCT诊断LSIL及以上病变的,再行宫颈多点组织活检的共184例患者。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用麦克奥迪(厦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TDZ5-WS多管架自动平衡离心机、MX-S(F)混匀仪、CJJ78-1磁力加热搅拌器、电热恒温培养箱、保存液、Feulgen染色试剂。

1.2.2 标本采集与处理:妇科临床医师使用窥阴器暴露宫颈后,用棉球轻轻擦去宫颈表面分泌物,然后用与标本瓶配套的专用刷从宫颈外口插入宫颈管内旋转3~5圈取出,再将刷头放入装有固定液的标本瓶中,盖上瓶盖,贴上标签送检。

1.2.3 制片方法:标本确认并编号;排列玻片;添加细胞分散剂;将采集的细胞液在震荡器上震荡5 s,倒在离心管中,离心沉淀(离心机转速1500转/分钟)5 min,倒去上清液,稀释细胞沉淀,转移细胞悬液,分别滴2张薄片(以便一张进行巴氏染色做常规细胞学诊断(TCT),另一张用Feulgen DNA染色做DNA定量检测),晾干。

1.2.4 DNA倍体定量检测:用麦克奥迪(厦门)全自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对已进行Feulgen DNA染色玻片上的每一个细胞核进行扫描分析,测量所有宫颈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并分析其倍体。判定标准:①正常:正常2倍体细胞为主(DNA指数为1),未见异倍体细胞及异倍体细胞峰。②少量DNA异倍体细胞:出现1~2个DNA指数>2.5的细胞。③异常:DNA指数>2.5时,或2倍体与4倍体之间的细胞数超过被测细胞总数的10%时。以②~③为阳性。

1.2.5 细胞学诊断TBS分类:根据1991年美国国家肿瘤研究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为[2]:①正常范围(NILM),②意义不明确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或腺细胞(ASCUS或AGC),③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ISL);④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⑤鳞癌(SCC)/腺癌。以②~⑤为阳性。

1.2.6 病理诊断:①正常范围(慢性宫颈炎);②CINⅠ(轻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③CINⅡ(中度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④CINⅢ(重度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或原位癌);⑤CA(浸润性宫颈鳞癌或腺癌),以②~⑤为阳性。

1.2.7 统计方法: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TCT和DNA倍体定量分析分别与病理诊断的关系:184例研究对象中,DNA倍体定量检测检出阳性179例,检出率97.28%(179/184);DNA倍体定量分析中见异倍体细胞数量为1~2个的有20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CIN 和宫颈癌者11例,阳性检出率为55.0%。DNA倍体定量分析中见异倍体细胞数量≥3个的有159例患者中,病理诊断为CIN和宫颈癌者90例,阳性检出率为56.6%。其中CINⅠ37例,占23.27%;CINⅡ19例,占11.95%;CINⅢ26例,占16.35%,浸润癌6例,占3.77%;腺癌2例,占1.26%,正常(宫颈炎)69例,占43.39%,则DNA倍体定量检测总的病检阳性率54.89%(101/184)。TCT检出阳性140例,检出率为76.09%(140/184),其中ASCUS74例,检出CIN和宫颈癌42例,占56.76%;LSIL41例,检出CIN和宫颈癌29例,占70.73%;HSIL17例,检出CIN和宫颈癌14例,占82.35%。ASC-H4例,检出CIN和宫颈癌4例,占100%,AGC2例,检出CIN和宫颈癌2例,占100%,SCC2例,检出CIN和宫颈癌2例,占100%,则TCT总的病检阳性率50.54%(93/184)(P<0.05)。

2.2 联合TCT和DNA倍体定量分析与病理诊断的关系:DNA倍体定量检测异倍体细胞≥3个而TCT无改变者44例,病理诊断阳性11例,未能检出DNA异倍体细胞而细胞学诊断为LSIL者5例,病理诊断阳性2例。而TCT结合DNA倍体定量检测总病检阳性率56.52% (93+11/184)(P<0.05)。

3 讨 论

3.1 DNA倍体定量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DNA倍体定量分析技术作为21本世纪一种新的宫颈癌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度高、敏感性强和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作为大规模宫颈癌筛查的一种新方法,主要原理是通过测量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在形态改变不明显前即可检测出那些病变细胞。本研究采用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联合TCT检查,进行妇女宫颈癌的筛查,以人群自愿参与普查为基础,共采集宫颈细胞样本5020份,发现184例需进行阴道镜下取活检,这部分人是我们重点调查跟踪对象。总的病检阳性率54.89%高于TCT总的病检阳性率50.54%(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当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出现大量的DNA异倍体细胞(异倍体细胞数量≥3个),其CIN和宫颈癌阳性检出率更高(56.6%)。且在DNA倍体定量分析中见异倍体细胞数量≥3个,病检阳性90例的患者中,有53例均为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表明DNA倍体异常细胞的数量与CIN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指导意义。其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手段之一。

3.2 联合DNA倍体定量检测和TCT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本组研究显示,联合DNA倍体定量检测和TCT检查,DNA倍体定量检测异倍体细胞≥3个而TCT无改变者44例,病理诊断阳性11例,也就是说在本次研究184例患者中,TCT漏诊11例,漏诊率0.06%(11/184);且在漏诊的11例患者中,有6例CINⅠ,2例CINⅡ,3例CINⅢ,还有1例是鳞癌。这是因为TCT的诊断存在人为经验不足且带有主观判断标准,还受制片质量、标本本身因素影响。而未能检出DNA异倍体细胞而细胞学诊断为LSIL者5例,病理诊断阳性2例,则DNA倍体定量检测漏诊2例,漏诊率0.01%(2/184)。且病检结果1例为HPV感染,另1例为局灶CINⅠ。而TCT结合DNA定量检测总病检阳性率56.52%,则避免了上述漏诊率的存在。因此将TCT检测与DNA倍体定量分析相结合,能有效减少漏诊、误诊,弥补TCT检查的不足,其阳性率更高。但因本次研究未发现TCT无改变及DNA倍体无异常的患者行阴道镜取病理组织活检,因此,对二者联合筛查宫颈癌未做漏诊率统计,有待随访完善资料。

因此,应用自动细胞DNA倍体定量分析系统可以对涂片内的所有细胞核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可避免人为疏漏、经验不足和只从单一的细胞形态改变来诊断的缺陷,能发现肉眼所不能观察到的细微改变,可弥补细胞学诊断的缺陷,从而提高了诊断技术。而结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病理活检可以早期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能减少漏诊、误诊,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提高细胞学检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朗景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1,36(5):261.

[2] 顾美皎.TBS系统中异常上皮细胞的诊断和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学,2003,19(8):466-467.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169-02

猜你喜欢

宫颈癌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也许梅艳芳可以继续歌唱——谈宫颈癌预防
腹腔镜下改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34岁月经异常,一年后确诊宫颈癌晚期
中国首个宫颈癌疫苗厦门诞生
如何选择不同效价的宫颈癌疫苗?
也许梅艳芳可以继续歌唱——谈宫颈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