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2016-01-29赵凤玉李迎春锦州市妇婴医院儿内一科辽宁锦州121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赵凤玉 李迎春(锦州市妇婴医院儿内一科,辽宁 锦州 121000)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赵凤玉 李迎春
(锦州市妇婴医院儿内一科,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观察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锦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间断蓝光照射,给予茵栀黄口服退黄等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治疗。两组治疗前查血清总胆红素,治疗期间监测胆红素变化,同时监测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53.05±17.70)mmol/L与对照组(30.53±l3.4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4.86±2.05)d与对照组(7.11±2.3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双歧辅助治疗组显效率72%(43/59)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37%(22/59),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结论 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胆红素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

【关键词】金双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临床常见症状,其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是新生儿黄疸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产生过多,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且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使未结合胆红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发生胆红素脑病,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严重者危及生命。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长期随访资料显示,以往认为较安全的血清胆红素水平(轻到中度升高),也会表现为远期智商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系统异常[1]。因本病是可以防治的疾病,故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十分重要。锦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在常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基础上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金双歧)治疗,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锦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排除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共118例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9例,其中男32例,女27例;出生体质量(3074±384)g,胎龄(38.3±2.2)周;血清胆红素(310.5±41.2)mmol/L。对照组59例,其中男30例,女29例;出生体质量(3053±362)g,胎龄(37.8 ±1.8)周;血清胆红素(290.4±40.6)mmol/L。两组患儿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及血清胆红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蓝光治疗,根据黄疸的轻重程度给予每天间断蓝光照射8~24 h,茵栀黄口服和保肝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如供氧、抗感染、保持通便等。观察组在蓝光治疗基础上加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嗜热链球菌,0.5克/次,2次/天,连用7 d。

1.3 观察指标:在治疗的过程中,观察患儿皮肤黄染情况变化,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每日采用经皮测胆红素测定仪进行血清胆红素监测,动态观察至黄疸消退、血清胆红素值降至正常范围。

1.4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治疗6 d后黄疸消失,血清胆红素的浓度<52 μmol/L;②无效:治疗6 d后黄疸无明显减轻,血清胆红素浓度>173 μmol/L。

1.5 统计学方法: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53.05±17.70)mmol/L与对照组(30.53±l3.40)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胆红素降至正常时间(4.86±2.05)d与对照组(7.11±2.32)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双歧治疗组显效率73%(43/59)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37%(22/59),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5)。金双歧辅助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日均胆红素下降值、血清胆红素值下降至正常的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生后第1周内发生率较高,约60%的足月儿及80%的早产儿于生后第1周内可出现黄疸[3]。因此,对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应及早有效地进行干预。新生儿肠蠕动差和肠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而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相对较高,可将结合胆红素转变成非结合胆红素,增加了肝肠循环,导致血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易于发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者造成核黄疸,这与非结合胆红素抵制脑细胞蛋白质合成和糖原酵解过程有关。因此,在常规治疗黄疸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能明显使黄疸消退时间缩短并降低血清胆红素,故可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治疗的费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较对照组有显著疗效,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且服用方便、口味易于接受,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Jiang ZD,Chen C,Wilkinson AR.Changes in 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response latencies in term neonates with hyperbilirubinemia[J].Pediatr Neurol,2007,37 (2):35.

[2] 金汉珍,黄德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66.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8.

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065-01

猜你喜欢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双面大灯泡LED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观察
妈咪爱和思密达联合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换血治疗对5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疗效分析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观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调查